查看原文
其他

Casanova |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Casanova 地产与远方 2023-11-04

这些想法并不是刚刚冒出来的,不若说是现在有时间静下心来整理一下自己关于这个话题的想法。


传统上说,做商业地产被大家奉为第一要诀的无疑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但是这一点真的毋庸置疑吗?我们见过很多location很好的项目死得一塌糊涂。又有些人会说,这些项目是自作孽,设计招商运营有缺陷,Location的信条错不了。那么又想到恒隆沈阳无锡的场子,Location设计招商运营都不算差吧,那么问题是什么?真的怪市场不好?


关于沈阳恒隆我有个故事:
当年记得是2010年吧,恒隆沈阳中街项目刚开张,我去看项目。论建筑真的是Masterpiece,或许双层动线有些并不理想,但也已经是地盘条件下的最优方案了。高高的门头、华丽的幕墙,一水儿的恒隆范儿。开业率也很高,接近满租了吧。虽叫恒隆,也并不是high-end,mid-high的样子。
中街是沈阳最繁华的步行街之一,一路上人头熙攘,各种森马、班尼路、耐克、阿迪、安踏、361度。但恒隆的场子里没人……连蹭空调的人都很少……

街对面的“兴隆大家庭”人好多……费劲地撩开棉袄式门帘,我好奇地走了进去。整个商场仿佛是一个二线城市的火车站,不宽的商场过道,被各种货车塞满,卖各种廉价服装的,还有堆成小山一样的Bra在卖(惊呆了,仿佛是按斤称的),人多得走都走不动。走到中庭,印象深刻,当天正好是三八妇女节,中庭在举办一个“老公唱歌给老婆听”的活动,台下观众自己举手上台K歌,里里外外都是人,中庭每一层的玻璃栏杆上都挤满了人,仿佛是明星脑残粉见面会。台上东北哥们唱得鬼哭狼嚎,台下无人离开,一曲唱完争相举手……见了鬼了……心想这种活动如果放在上海怎么会有人参加。回头再看看空无一人的中街恒隆广场。What's wrong with it?


或许真正重要的并不是Location,而是Positioning 定位。上我们所言的“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或也只是因为最好的location实际意义上是Positioning难度最低的。传统商业区最核心的位置,人流有保证,人流的消费特征显而易见,因而最容易定位,而这绝不应解读为有了好的Location就一劳永逸,绝不能忽视哪怕最简单的定位。对恒隆而言,或许问题就出在这里。


另一方面,联想到恒隆高大的门头、得奖的建筑设计,当年有沈阳本地的朋友告诉我,很多人看着这个门头就觉得压力大,哪怕同样的牌子同样的价格也愿意去隔壁兴隆大家庭买。定位的实际意义是锁定自己的目标客户,或许也并不单纯指品类组合,而是需要将其综合反映在设计、招商、运营等各个环节上,定位应是个综合的概念。按照恒隆的传统逻辑,项目本身的品类可以慢慢调,但建筑必须一开始就超前市场十年以上,以保证长久的竞争力和未来的调整潜力。这种想法是否正确?无法辩驳,但建筑本身的超前与亲和力本身是否矛盾?或许并不矛盾吧。传统高端项目骨子里的高冷范儿或许本身变成了定位的障碍。


如果恒隆没有丢掉骨子里的本事的话,我们也不需要担心太多。大家应该对恒隆上海的项目有所印象,其实无论是上海恒隆还是港汇,刚开业的时候都是满苦的。我觉得传统恒隆真正核心的能力并不在于开一个好场子,而是在于持续地经营调整。这应是定位另一个重要的信条:定位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以开业为终点,而是以开业为起点,持续不断地根据市场的成长与变化改进自身。以此对应,开业不好的项目,终有机会红火,这样的例子大江南北屡见不鲜,比如上海正大、比如广州正佳等等等等。而开业好的项目,也常见缺乏后劲、越做越差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定位是否意味着完全贴合市场?我们通常通过目标客户的实际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观察市场,人家喜欢吃大蒜就给他吃大蒜,不要卖咖啡?我在沈阳就该做一个贴合赶集文化的场子?肯定不应该啊。看杂志大家应该都有经验,很有意思的一点,以前上海一本所谓的小资周刊《上海壹周》卖得最好的据说是学生族,为啥?人群或许都是存在阶层向上的冲动和本能的。大家都向往自己不一定能够普遍负担,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生活方式。所以同样,奢侈品的杂志和《石榴婆报告》这种微信号,看的最多的是小白领。我么?我以前看《男人装》……都是同理。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是人性。那么对于定位而言,或许我们也不应该完全提供一个符合市场现状的产品,而需要的是领先半步,造成那种“不能普遍负担,却也不遥不可及”的状态,或许才是引领市场的真谛。不过这半步的分寸把握或是最考验功力的。其实港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开业至今的定位不断往上缓慢拔高,或正是切合了这种半步之遥。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始终市场是无形的,unmeasurable。所谓定位和半步的分寸也一定是那样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相信真正正确的定位是无法用数据和PPT表达的,是经验的、是直觉的、是关于人的,是你不知道它为什么正确但你确信它就是正确的。这种东西真正的难点或许还是在管理学上的,我觉得这是无法由一个不懂市场又不放权的老板可以决策出来的。或许是偏激的,我完全不信任我们这行所谓的市场研究,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用来在低效率管理中的损耗成本。至于有些公司,还招聘专门的“商业地产定位总监”,更是可笑。你让一个做商业的人,离开市场,去做定位,无异于纸上谈兵。真正准确的市场感觉,必然是起于招商,而终于巡场。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欢迎关注“地产与远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