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友情提示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论文核心观点,亦可点击目次及摘要的标题直接阅读全文。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原创成果

 新型举国体制:体育强国建设之保障
钟秉枢
● 中国奥运冠军成才的时序特征
胡海旭,杨国庆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产生背景、构建应用及未来发展

刘 阳,陈思同,唐 炎,陈佩杰

 新冠疫情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遗产影响的内容、路径和方式

胡孝乾,吴楚楚,邓 雪

● 传控哲学:一种有关进化、狩猎、自然秩序的足球图解程序

路云亭

 校园足球政策基层执行的逻辑辨析与治理策略——基于江苏省Z县及下辖F镇的实证研究

邱 林,张廷安,浦义俊,宋 冰

学术争鸣

 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境迁——始于“体育本质”当代中国发问的思想史考察

高 强,许浩南,程一帆

研究综述

 权力、文化、消费与认同——近20年国外体育符号研究述评

黄美蓉,吉振峰,房纹萱

 休闲足球运动与中强度持续跑步健身效果比较的系统综述

李 阳,焦 巍,郑鹭宾

新视点

 运动促进健康还是健康的人更偏爱运动?——因果推断在体育学的应用前沿
张晓丽,雷 鸣

摘  要

新型举国体制:体育强国建设之保障

钟秉枢

( 首都体育学院 )

     举国体制蕴藏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但在实践中遇到“举国”困难、“共同”困难的问题,其原因为:①竞争大于协作,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难以发挥;②基础性制度不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有机结合,调动全国的资源,集中力量实现国家利益的新机制即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在目标对象、环境背景、参与主体、价值观念、作用机制等方面呈现新特征、新变化。体育强国建设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决体教融合、全民健身、科学训练、大型赛事举办等问题,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中国奥运冠军成才的时序特征

胡海旭,杨国庆

(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175名奥运冠军成长、成才的关键时序节点数据进行分析与文献对比研究。发现:①成为奥运冠军的系统训练时间均值为13.85 a,在整个成才阶段的时序中,青少年训练时期最持久(平均5.66 a)且在性别和项群上差异较大。训练启蒙年龄与训练启动期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青少年训练只要在合理的年龄范围内,迟早都会“一样”成功,但过早专项化或不利于成年后精英水平的长足发展。②相较而言,奥运冠军成才时序中的“男长女短”现象更普遍,生理发育男晚女早的特征并非训练启蒙的唯一依据。③训练启蒙年龄按项目特点划分更合理,建议分为低龄、中龄和高龄3类。中国优势项目隔网对抗个人项群运动员成才属典型的“大器慢成”,其特征并不同于大多数基础性体能项目,相对而言,体能耐力项群男运动员或可晚起步而速成。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产生背景、构建应用及未来发展

刘 阳,陈思同,唐 炎,陈佩杰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维多利亚大学)

     研制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既是我国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综合测评工具的学理需要。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产生背景、构建应用及未来发展。在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针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进行构建,23名国内外专家参与并完成专家咨询,形成以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和体质水平为主要维度的测评体系,并计算各维度和指标的具体权重。构建的测评体系已在上海进行初步应用,其是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进行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长远看,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还需要在测评内容、测评应用、测评实施、测评结果、测评推广方面不断完善。 

新冠疫情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遗产影响的内容、
路径和方式

胡孝乾,吴楚楚,邓 雪

( 清华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

     以新冠疫情对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遗产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中体育遗产的7项重点任务作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等部门的26名工作人员访谈,收集质性数据,发现新冠疫情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遗产的消极影响源自2条路径:①疫情直接影响冬奥体育遗产;②疫情导致东京奥运会延迟,间接影响冬奥体育遗产。其对冬奥体育遗产的积极影响源自3条路径:①利益相关者因疫情改变工作模式,获得新知识;②疫情的消极影响产生替代效应;③利益相关者在应对疫情中形成新关系。基于此,从冬奥遗产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必要条件、中和消极影响的基本方法、开发积极影响的路径与方式等维度提出建议。 

传控哲学:一种有关进化、狩猎、自然秩序的足球图解程序

路云亭

( 上海体育学院 )

     传控打法是足球中最常见的技术环节和战术体系,其具有密集性、速度感、复杂性特点,是构成足球赛事的基本动力。现代足球中的传切配合追求的是对空间的分割感以及人与球的流动性存在状态,它再现了群居动物性猎食者的狩猎范式。传控打法追求团队协作的极致形态,既蕴含一种反英雄主义元素,也高度宽容英雄主义式的表演。传控打法的核心是短传渗透,衍生形态是长传疾攻,最高境界是全攻全守,精华在于节奏之变化,因此具备了很强的观赏性,并展示出自然界中所有可移动物体的流动律则。传控打法演示的是人类的史前性生活范式,展示出自然世界自身的和谐性,足球由此而构建出相对独立的美学体系。 

校园足球政策基层执行的逻辑辨析与治理策略——基于江苏省Z县及下辖F镇的实证研究

邱 林,张廷安,浦义俊,宋 冰

( 苏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滁州学院 )

     我国校园足球政策基层执行异化现象已成为一种体制性沉疴而难以破解。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Z县及下辖F镇为个案,结合需要理论、组织理论、制度主义理论,提出“需要·组织·制度”分析框架,从行为逻辑的生成探寻执行困境的成因。认为: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以各自特定的需要满足程度影响政策执行进程,而政策基层执行组织与制度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校园足球政策基层执行的逻辑生成。因此,推进校园足球政策有效执行,必须在满足政策执行主体合理需要的条件下,不断完善基层执行组织体系建设,进行基层制度创新。提出:完    善校园足球政策顶层设计,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基层执行体系建设;动校园足球基层组织体系改革,重塑部门间权力协作秩序;推进校园足球基层制度创新,对执行异化进行刚性约束。 

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境迁——始于“体育本质”当代中国发问的思想史考察

高 强,许浩南,程一帆

( 华东师范大学 )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理论阐释与争议中,以特定哲学理论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其间呈现一条从“西方逻辑”向“中国智慧”迁移与融汇的过程。古典时代的“符合论”、近现代康德之后的英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分别对古希腊竞技理念、当代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并产生西方逻辑下的体育哲学“分析主义—实用主义”“社会学—历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模式。随着西方逻辑的解释乏力与概念困境的出现,中国体育哲学汲取西方体育哲学理论成果并兼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初步形成“知行合一”特色体育哲学的“智慧式”思维方式,进一步促发了对体育学与哲学关系的反思,并形成新的体育哲学概念与理论系统。 

权力、文化、消费与认同——近20年国外体育符号研究述评

黄美蓉,吉振峰,房纹萱

(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以 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近 20年体育符号相关的 354篇英文文献为数据来源,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发现:体育符号研究年度发文量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发文期刊集中在体育史及体育社会研究领域;近20年的体育符号研究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快速发展、深入发展3个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体育符号在其意义生成过程中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符号系统及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并采取了历时性、内部性、整体性视角进行研究;研究材料来源多样化,且研究方法的运用呈现综合化、创新化特征。

休闲足球运动与中强度持续跑步健身效果比较的系统综述

李 阳,焦 巍,郑鹭宾

( 青岛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体育学院 )

     目的 近10年来休闲足球运动(RS)的健身效果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而足球科学与健康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较缺乏。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比较RS与传统健身方式中强度持续跑步(RU)的健身效果,进一步评估RS的锻炼效果,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丰富大众健身方案、普及足球运动提供理论支持与启示。方法 通过检索、搜集 PubMed、EBSCO-Medline、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中外数据库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共纳入12篇文献。结果 在改善中青年普通人群静息心率、体脂、VO2max、姿势平衡等方面,RS与 RU 的干预效果显著,且效果相似;在改善血压、瘦体重、跳跃能力、骨骼质量方面,50% 的研究结果表明 RS 的干预效果优于RU。结论 持续一定时间和一定频率的RS,在改善中青年普通人群的健康效果方面与相似强度、相同时间的RU相似,在某些方面可能更优;对于慢性病患者干预效果仍需高水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应进一步推动 RS在国内的研究,关注 RS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研制适合不同人群的 RS健身方案,进一步确定 RS的健身效果。

运动促进健康还是健康的人更偏爱运动?——因果推断在体育学的应用前沿

张晓丽,雷 鸣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工程大学)

     当前,体育学界的定量研究多数处于统计相关性的描述阶段,基于因果推断的解释能力不足,而在其他学科(尤其经济学和计算机学)中,因果推断已经成为“新的学科前沿”。2020年6月,英国学者Guan Jing等在利物浦大学经济论坛上报告了1篇文章,主要探讨运动与健康的双向因果关系。他们指出,当前体育学界对于因果推断的运用主要存在2个问题:①忽略内生性;②武断假设因果关系的单一路径,如只指出运动促进了健康,而未考虑健康的人更爱运动。目前很多国内学者也注意到:内生性是影响因果推断的核心问题。具体而言,回归分析可通过控制协变量使不同组别具备可比性(如运动和不运动2组人群的健康程度比较),但总有一些无法观测到的变量(如基因特征)未被纳入控制变量,而它们又与解释变量(如基因特征、运动偏好)相关,违反回归分析中“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相互独立”这一基本假设,从而导致估计参数(回归系数)偏误。这种遗漏变量偏误是产生内生性问题的主要来源。此外,内生性问题还源于自选择偏误(如参与运动本身即是具备某种特征的人自行选择的结果)、样本选择偏误(如仅研究参与运动的群体就得出普遍结论)和联立偏误(运动与健康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针对上述问题,陈云松、梁玉成等国内学者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工具变量法、倾向值匹配(PSM)、赫克曼(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另外,近年来较流行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亦是一种利用面板数据解决双向因果问题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大数据研究的深入,机器学习方法在社会现象的“分类”和“预测”上呈现出强大功能,未来其可助力因果推断在体育学界的应用和发展。

推荐阅读: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9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7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4卷第3期目次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4卷第2期目次《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4卷第1期目次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公众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官网


网址:www.styb.cbpt.cnki.net

微信:stxb1959

电话:021-65506286

邮箱:xb@sus.edu.cn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200438

感谢您支持,欢迎您赐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