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推进路径//阚军常,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专题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2年既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北京冬奥会举办之年,为进一步凸显体育在对接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中的作用,助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本刊于2022年第1期特组织国内相关学者从体育体制、体育法治、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冰雪运动、体育场馆等八大领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现存问题出发,提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与实践举措,为实现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国战略部署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参考。
本文引用格式
阚军常,翟哲,张宏宇.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推进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 46(1):52-59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与
推进路径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再次对冰雪运动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同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一样,中国冰雪运动也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善于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结合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高我国冬季运动竞技水平,要及早谋划、持续推进”“要把推动冰雪运动普及贯穿始终,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加快冰雪产业发展,推动冬季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增强人民体质”等重要论述,可以明确,冰雪运动的发展规划关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推动冰雪运动普及、推广冰雪项目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意义重大。基于此,如何补齐冰雪竞技、产业、文化等各方面的短板,缩小我国与冰雪运动强国的差距,建立与现代化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冰雪运动发展方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1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前期基础与现实短板
1.1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前期基础
1.1.1 北京2022年冬奥会备战工作为冰雪竞技运动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打下重要基础。纵观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的筹备过程,不仅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冰雪运动场馆,夯实了冰雪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制度体系。国家体育总局结合工作实践从人才选拔、物资分配等多个方面出发,围绕冬奥会参赛保障工作制定了立体全面的“同心圆”工作计划,从政策层面将冰雪运动发展与冬奥会参赛工作紧密结合。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我国冰雪竞技运动队伍规模逐渐壮大,为冰雪竞技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全项目参赛”目标驱动下,经跨界、跨季、跨项选材等措施的有效推进,冰雪竞技运动队伍建设取得切实成效。例如,自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起,我国已经新组建雪车、雪橇、单板滑雪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6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在2018年举办的第23届平昌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参加了5个大项12个分项55个小项的比赛,成为中国代表团参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冰雪运动队伍的建设为我国冰雪竞技运动多元化布局、扩大选材广度、提升冰雪运动成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
1.1.2 加大供给与提升影响力为群众冰雪运动推广巩固根基
近年来,我国群众冰雪运动的供给不断增加,冰雪运动的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战略目标下,政府出台多种政策积极引导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的出台推动我国冰雪场馆规模不断扩大,冰雪运动设施不断完善,冰雪场馆设施逐渐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助力校园冰雪运动取得阶段性进展,部分南方地区学校也逐步开展冰雪运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愈发得到重视。《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 年)》的颁布让我国群众冰雪赛事种类日渐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大众品牌滑雪赛事、大学生冰球锦标赛、青少年冰球U系列赛事不断完善,参与人群不断壮大。群众参与冰雪节庆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冰雪运动文化影响力、感召力不断提升。在上述赛事中,我国积极加强与俄罗斯、芬兰等国在冰雪竞技、冰雪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成了“中芬冬季运动年”、中俄大学生冰雪嘉年华、中国—中东欧大学生冰雪嘉年华等系列冰雪外交活动。在以上外交活动中,提高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了冰雪运动的综合影响力。
1.1.3 冰雪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冰雪运动的扩大供给激发了冰雪市场的活力,全面促进了群众的冰雪消费,扩大了冰雪消费的群体规模。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冰雪消费人群逐渐增加,进一步激发了市场需求。在冰上项目方面,北京、上海等城市学习滑冰的儿童青少年人数迅速增长,冰球、花样滑冰俱乐部发展势头良好,冰上教练员岗位供不应求;在雪上项目方面,滑雪人次逐年递增,全国滑雪人次从2015年的1 250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2 090万人。多元化市场需求为冰雪产业规模扩大提供了可能。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众多企业在供给端不断发力,布局冰雪产业,提升冰雪产业的资源投入。例如,2018年,冰雪旅游产业的投资规模达到了5 400亿元,收入约为3 300亿元。同时,冰雪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主体产业持续完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冰雪运动消费新需求推动了“冰雪+”产业发展。
1.2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现实短板
1.2.1 冰雪竞技运动综合实力偏弱,距离强国标准有较大差距
竞技水平是衡量国家体育实力最外显的指标。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有所提升,但与冰雪强国对比仍有显著差距。从近3届冬奥会的奖牌项目分布以及奖牌榜总数排行(表1)可以看出,我国冰雪项目的成绩并不稳定。冰雪项目成绩呈现“冰强雪弱、总体薄弱”的不均衡态势。虽然在短道速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雪上项目始终是短板,而滑行项目总体也逐渐显现出薄弱的态势。
我国冰雪项目竞技水平始终表现出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从近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奖牌榜的代表团地域分布可见,目前全国冬运会的冰雪项目主力团队均来自北方地区(表2),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北三省,其中黑龙江、吉林两省是冰雪项目发展的传统强省,其他省份的冰雪竞技成绩还有待提升。概括而言,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冰雪竞技成绩和冰雪竞技项目实力还不均衡,这也成为影响冰雪竞技运动整体实力的重要因素,而冰雪运动的项目实力不均衡又会阻碍竞技体育的综合发展,从而影响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
1.2.2 冰雪服务供给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群众体育需求
当前我国室外滑雪场地和室内滑冰场地的总体质量堪忧。虽然我国冰雪场馆数量逐年增加,但冰雪场馆的规模和标准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例如,按照国际标准,真冰冰场面积需达到1800
1.2.3 冰雪市场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冰雪产业难以优化升级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席卷全球,对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由于疫情在冬季高发态势突出,这给滑雪产业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滑雪下滑至近1100万人次,同比下降47.37%。受到疫情威胁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国内一批处于温度临界区的室外滑雪场则难以在2020年正常营业,滑雪产业的整体损失约达到数十亿元。疫情对于国内的滑雪市场需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进而限制了借助冬奥会推广冰雪运动的机遇。相比于在疫情威胁下的滑雪市场,冰雪产业自身问题所造成的困境也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冰雪产业主要面临三大困境:①冰雪产业供给缺乏长效合理的竞争机制,冰雪产业的各种资源出现地方性垄断,进而导致交易费用增加,市场培育不健全;②冰雪产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对冰雪产业的有效监督;③冰雪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协调,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产业发展缓慢,相关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落后于国际水平,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且受制于国际市场。在上述多种困境的综合影响下,冰雪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受阻。
1.2.4 冰雪运动专业人才短缺,阻碍冰雪运动整体发展
当前阶段,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人才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冰雪运动的整体发展。冰雪竞技运动相关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了冰雪项目的奥运备战,冰雪指导员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冰雪运动的全国推广以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战略的实施;校园冰雪师资不足对“冰雪运动进校园”以及冰雪后备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市场研发人才不足对冰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不良影响;场馆技术保障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冰雪场地质量的提升以及标准化发展。实际上,冰雪专业人才的缺乏与冰雪专业人才体系的落后有着直接关系,冰雪专业人才体系包括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冰雪专业人才交流体系、冰雪专业人才认证体系,三大体系之间关系复杂,所涉问题众多,突出问题表现为:①冰雪专业人才利用率不够高,现阶段我国缺乏权威性冰雪专业人才认证制度,持证上岗的冰雪专业人员有限且缺乏市场认可;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高端引领,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晋升通道堵塞,全国高校每年培养冬季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数量与夏季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数量悬殊,且名校数量不足,难以吸引高端人才;③负责冰雪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组织之间缺乏工作联动,特别是体育与教育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的障碍存在资源壁垒等问题,进一步阻碍了冰雪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
2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规划任务
2.1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目标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冰雪运动发展的整体性政策,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和全领域,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将冰雪运动与奥运备战、全民健身、体教融合等体育热点问题相连接。积极转变冰雪运动发展方式,以方式变革为动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促进冰雪运动在竞技成绩、群众认同、产业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高水平、高效率、更安全、系统化、可持续的发展。
从战略目标的组成上判断:①冰雪竞技运动应以实现办赛、参赛双丰收,综合竞技实力大幅提升和长久保持为目标。冰雪竞技运动引领冰雪运动的发展,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之前应以赛事为重心,形成类型丰富、功能完整的竞技专业人才梯队和精准高效、系统联动的管理制度为办赛和参赛服务。在冬奥会结束后应以赛后资源开发为重心,将赛事人力、物力等资源与群众冰雪运动相衔接,发挥冰雪竞技运动的系统带动作用,实现竞技综合实力的长久保持。②群众冰雪运动应以提升供给质量为目标。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方向要逐步从“规模化”向“精准化”转型。在冬奥会前,利用冬奥会热度保持冰雪场地的开发速度和冰雪组织的建设速度,稳定冰雪运动人口的转化率。在冬奥会后,要根据群众对区域冰雪运动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满意度对场地和组织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提升场地及服务等产品的供给质量,满足群众需求。③冰雪产业要以提升产业监管和优化产业发展为目标。在冬奥会前,利用冬奥热点和疫情有效防控的优势,集中力量恢复市场规模,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市场的监管,优化冰雪产业竞争环境。在冬奥会后,集中力量推动冰雪产业创新,延长冰雪产业链,提升冰雪运动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实现冰雪产业的优化升级。④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要以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率为目标。在冬奥会前,继续推动高等院校开设冰雪类专业培养人才,提升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在冬奥会后,要强化各人才培养渠道的联系,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转化效率。
2.2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任务
2.2.1 冰雪竞技运动战略规划任务
冰雪竞技运动战略发展以竞技人才培养为主线。①积极推进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在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多元化的办队模式,构建学校、俱乐部、企业、体育局、协会多方培养主体并存的冰雪项目青训体系,扩充冰雪项目运动队伍数量,夯实冰雪竞技运动发展的人才基础。②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前,以冲刺备战为核心。加速人才精兵培养,提升训练实效,以赛促练。③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后,以资源转化为核心,将竞赛人才、组织、场地等转变为支持地区群众体育建设的核心资源。以赛事文化培养区域性群众冰雪运动文化氛围,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为冰雪竞技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基础,实现冰雪竞技内生发展,保障冰雪竞技实力持续提升。
2.2.2 群众冰雪运动战略规划任务
群众冰雪运动以精准化、高效化满足群众冰雪需求为核心任务。①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特定群体推广冰雪项目,在项目宣传方面应根据年龄和群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和推广方法,提升冰雪项目推广效率。②创新场地开发技术增加资源总量,以项目推广为目的,利用城市多元化空间开发和建设各类冰雪场地。③充分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办冰雪,发展各类各级冰雪社会组织的作用,实行政府购买冰雪公共服务,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府在提供冰雪服务产品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使政府工作重心转移为以政策形式加强冰雪服务监督,进一步提升群众冰雪运动满意度。
2.2.3 冰雪产业战略规划任务
冰雪产业以环境优化和结构升级为任务主题。一方面,以冰雪场地标准化为基础,完善冰雪产业发展规制相关的政策体系,强化冰雪市场应对疫情等突发风险的能力,提升冰雪运动场馆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效率。另一方面,以冰雪产业示范区建设为突破,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体量,实现区域资源集中。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带动技术创新,建设一批以先进技术为核心要素的冰雪科技企业。同时,以产业积聚促进科技企业与其他组织的交流合作,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的同时提升冰雪产业科技含量,并从区域均衡发展的角度对冰雪产业进行战略布局规划。
2.2.4 冰雪专业人才战略规划任务
冰雪专业人才以确保人才供给为关键任务。一方面,加强区域人才交流,破除人才培养体制瓶颈,充分发挥市场和教育系统人才培养优势。另一方面,注重高校对体育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冰雪运动专业,培养冰雪专业人才,建设冰雪队伍,形成高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主体。此外,通过构建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普通高校、企业的一体化的冰雪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尤其是平衡高校对于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的人才吸引程度,形成人才培养高端引领,确保人才的流动性和人才培养的稳定性来满足各种冰雪专业人才需求。
3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推进路径
3.1 冰雪竞技运动以开放为主线,均衡项目发展
以开放的态度建设冰雪项目团队尤为重要,开放既要对外又要对内。在对外方面,冰雪竞技队伍建设要积极欢迎世界各地优秀的冰雪运动员加入,并制定相应的运动员引进政策,在运动人才方面缩小中国与冰雪强国之间的差距。如华裔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正式转为中国国籍并希望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正是冰雪竞技队伍建设开放发展的现实案例。在对内方面,也要以开放的态度促进不同地区冰雪竞技人才流动,发挥东北地区冰雪竞技人才培养的基础优势。以“先发带后发”,在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加强各级别冰雪运动员的注册管理以及跨省交流。在社会层面,地方俱乐部要与体育部门进行沟通,引进冰雪竞技人才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冰雪竞技人才的社会化培养与交流。实现东北地区竞技冰雪人才的跨省流转,打破地域限制并促进人才开放流通,缩小地区之间冰雪项目水平的差距。
北京2022年冬奥会备战进入冲刺阶段,要尝试在比赛中有效控制尽可能多的主客观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并最大化降低随机性和风险性。因此,在确保正常训练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形式、实战的状态进行冬奥测试赛并积极冲刺备战是保持良好竞技状态和降低风险性与随机性的关键。随着“后冬奥时代”的到来,冰雪竞技运动均衡发展要在资源和组织2个方面坚持开放主线。一方面,要以开放的态度开发利用冬奥会赛后场馆,从产业开发和群众推广2个方向对场馆资源加以开放,在产业方面将合适的场馆资源改建为冰雪旅游目的地,以冰雪旅游促进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交流发展。在群众推广方面,将部分场馆改造为城市冰雪服务综合体,将冰雪运动纳入公共体育服务范畴,以竞技冰雪运动带动冰雪产业和群众冰雪运动发展。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态度促进不同地区的体育、教育相关部门以及市场部门在竞技冰雪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资源交流,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发挥教育部门的人员优势、体育部门的人才优势、市场部门的经济优势,实现优势共享、资源开放,推动冰雪竞技运动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合作,保障竞技冰雪运动均衡发展。
3.2 群众冰雪运动以共享为核心,满足群众需求
冰雪项目的推广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人群以及不同区域开展。①应将群体年龄和群体需求作为开展冰雪项目类型选择的依据。在青少年阶段,以促进身心发育为主要需求,应发挥冰雪项目培养团队意识、提升身体机能、塑造美感的功能,重点推广冰球、越野滑雪、花样滑冰等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在中年阶段,以缓解工作压力、增强社交能力为主要需求,应发挥冰雪项目新奇刺激、辅助社交的功能,重点推广高山滑雪、单板滑雪等高层次、高消费的项目;在老年阶段,以保持身体健康和促进心情愉悦为主要需求,应发挥冰雪项目动静结合、拓展脑力的功能,重点推广真冰冰壶和旱地冰壶等节奏舒缓、成本低廉的项目。②以青少年冰雪运动为核心,发展特色旱地冰雪项目,推进“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在西南、中南地区将旱地冰雪项目与红色体育相结合大力推广冰雪运动,如“旱地越野滑雪重走长征路”等特色活动;在东南、华南地区大力开展旱地冰雪推广与“轮转冰”人才选拔工作,持续完善和建设青少年旱地冰雪赛事体系和南方地区旱地冰雪升学奖励机制,在小学阶段推广旱地冰雪项目,在中学阶段择优选拔人才进行“轮转冰”培训。在扩大冰雪运动后备人才规模的基础上,提升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影响力,实现冰雪运动的全民共享。
群众冰雪运动推广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冰雪社会组织在冰雪运动推广过程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冰雪运动多元主体都享受到相应的权益。一方面,冰雪社会组织能够帮助冰雪运动多元主体构建高效沟通的共享桥梁。冰雪社会组织既能够保持政府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帮助民众更好地理解政府在发展冰雪运动中的行为,又能加强不同社会主体间的沟通,促进冰雪企业与政府、冰雪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帮助消费者向冰雪企业反馈需求,帮助冰雪企业向政府获取政策援助。例如,地方冰雪协会定期向冰雪企业和冰雪特色学校发放问卷征求冰雪发展问题和建议并与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充当沟通桥梁。另一方面,冰雪社会组织是冰雪运动多元主体发展的协助者。冰雪社会组织可以成为冰雪智库的构建主体,冰雪社会组织作为非政府、非市场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可以为冰雪智库提供各项资源,提升冰雪智库的竞争力,通过冰雪智库帮助政府更好地作出冰雪运动的决策。此外,由冰雪社会组织加入的冰雪智库可以将冰雪运动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民众共享,在提升冰雪社会组织影响力的基础上,维护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服务部门的形象。例如,冰雪社会组织联合高等院校成立冰雪智库,并与行政部门展开合作制定区域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开发冰雪运动产业、教学创新成果并加以推广和共享。
3.3 冰雪产业以标准为方向,强化服务创新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暴发既是对冰雪产业的考验,也是整合冰雪产业树立行业规范的契机。行业标准的确立和执行有助于冰雪产业健康发展。①由于冰雪行业的资源依赖性较强,地方行政部门要联合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产业资源开发利用标准,标准应包含室外滑雪场地水电使用及补贴标准、室内冰雪场地水电使用及补贴标准等,在保护资源、规范市场的前提下减轻冰雪企业的运营压力。②除国家标准委公布的冰雪行业设施标准外,地方部门还要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出台冰雪行业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情况处置标准,其内容应涵盖冰雪场地疫情防控专项标准、冰雪场地意外事故责任划分专项标准。上述专项标准的制定需求源于疫情在冬季高发的态势以及冰雪项目在安全风险方面的特殊性。③在标准检查方面,地方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样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冰雪行业进行规范监督,如夏季制定和修整标准,冬季全面检查和执行标准,最终确保冰雪服务行业绿色健康发展,为冰雪行业的服务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创新是对旧经济结构的破坏和新经济结构的创造,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应加强对冰雪产业新产品研发的财政投入,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冰雪运动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冰雪运动产品国内供需循环。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用产学研”优势,加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程度。还应看到,冰雪产业集聚要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文环境进行综合考量,系统布局冰雪产业区域结构。例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冰雪运动发展的新兴潜力地区,应鼓励其集中建设中小型滑雪体验馆,并促进南方的滑雪体验馆与北方的滑雪旅游度假区展开合作,吸引南方消费群体去北方参与滑雪旅游,促进南方的消费人群和北方的冰雪资源良性互动。此外,可以通过建设冰雪产业示范基地,集中区域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并利用产业集聚吸引金融投资逐步形成区域金融集聚。产业集聚和金融集聚都能够有力地促进冰雪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利用汇聚的资源构建产业网络平台,以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构建产业平台,节省资源配置成本,促进不同地区和供需主体之间的高效交流,让冰雪资源快速匹配冰雪消费者,进一步促进冰雪产业发展。例如,利用数字化平台将东北地区的冰雪器材设施产业集聚、华北地区的冰雪服务产业集聚、南方地区的冰雪文化产业集聚相连接,快速匹配不同区域间的资源,提升资源转化率,扩大市场,促进产业协同优化。
3.4 冰雪专业人才以疏通为基调,构建人才培养渠道
现阶段我国最为稀缺的冰雪专业人才主要是专业技能教师、教练员、运动员、指导员、运营人才和技术保障人才等。要解决冰雪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区域人才流动性。目前,我国冰雪专业人才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冰雪专业人才要注意以疏通为基调。①由体育部门牵头,国家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冰雪专业教师、教练员和其他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工作,对东北地区现有的冰雪专业人才进行统一的资格授予和认证。②在认证基础上,由冰雪专业高校负责开办冰雪专业人才跨界培训课程,系统性传授冰雪相关知识,使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也能够拥有运营能力,拥有竞技能力的人才也拥有冰雪教学能力,并统一进行资格认证。③由东北和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和协会牵头,从东北地区“推出”和“引进”专业人才,形成人才协调交流的平台和通道,以达成对现有冰雪专业人才的高效利用。
此外,填补冰雪专业人才缺口还需要加强高端领域即高校对冬季项目竞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例如,冬季项目的人才招收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高校,且缺乏名校难以形成吸引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门应协调高校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过程中冬季项目和夏季项目的关系,在招收冰雪项目的高校数量以及质量上做出明确要求。高校在招收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人才后,还要与其他高校进行协调并形成新的高等院校冰雪联赛,同时将该联赛与中小学冰雪联赛进行资源衔接,形成体系。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一部门资源有限,功能覆盖不全,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利用新技术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新技术消解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分歧,促进利益融合,加强部门信任,实现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部门合作,在加深体教融合的同时促进产教融合。在融合基础上,由各级政府牵头,以冰雪赛事、冰雪产业为需求导向,以高校供给为源头,促进冰雪人才培养主体协同发展。通过技术革新和部门合作打破冰雪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壁垒,提升冰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4
结束语
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我国冰雪运动全方位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持,冰雪运动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新发展阶段,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合理调整冰雪竞技运动、群众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和冰雪专业人才之间的关系,将群众需求作为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石,将专业人才作为冰雪运动发展的主体,将冰雪产业作为冰雪运动发展的支撑,将冰雪竞技项目作为冰雪运动发展的引领,切实保障我国冰雪运动的持续发展,共同铸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实现冰雪运动发展战略目标。
本文刊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为方便阅读,此处删去原文注释,如果其他媒体或机构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