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尚力沛,等

尚力沛,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2024-02-05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 


论文导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是学生运用 2 种或 2 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观念跨学科地解决问题和理解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基于“五育”融合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意义的迁移。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强调各种情境创设、注重“五育”相互融合、学生身体力行深度参与是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程序包括:①构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与目标,明确用到哪些跨学科知识,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②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或任务确定后体育教师需要创设有待学生解决的问题;③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实践,为学生提供多种辅助资源;④体育教师依据跨学科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展开表现性评价。

     为了使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得到有效落实,体育课程实施者要转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传统认知,明确知识需要综合运用方能体现价值;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要构建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效建立学习资源库;借助课例研究、跨学科协同教学及借鉴国外成熟的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立足体育课程的学科属性与学科核心素养,寻求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进行知识统整的基点,实现“五育”融合育人;防范和警惕各种虚假的跨学科学习现象与行为。


第一作者简介



      尚力沛,男,山西永济人,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7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主持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本文引用格式

尚力沛,俞鹏飞,王厚雷,等.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 46(11): 9-18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基础教育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相向而行,自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推动了体育课程的发展,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及创造性被激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课程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改变了传统“灌输—接受”式学习方式。同时,伴随着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加上国际上STEM模式、PBL模式等教育理念的兴起,深度学习、非认知学习、连接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或方式的出现,正改变着知识学习方式,如芬兰打破学科界限实施跨学科教学和学生现象式学习,影响着学校教育中学生知识学习的目的和学生培育的质量。跨学科学习作为培育学生“21世纪素养”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世界中小学和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重要的学科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和体育育人的重要使命。在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需要聚焦并深度分析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拓宽体育育人的广度与维度,加大体育与健康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黏合度,让学生体验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具有整体性的知识学习。教育部最新出台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明确地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定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之一,并贯穿义务教育整个阶段。基于跨学科学习这一论题,体育课程改革中已有相关讨论,全面育人理念下的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基于兴趣化实施小学生跨学科学习等,都揭示了借助学科课程间的资源整合拓宽学生知识学习面。尽管体育教育实践中涉及了跨学科学习,但体育课程改革及实施过程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研究还未完全得到重视,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趋势提出,跨学科学习与知识多元性、未来学生生活间的关系以及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要求及实施程序等问题还未得到澄明和分析。因此,思考并阐明体育课程中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相关问题,对促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知识学习的批判性反思与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载体,学校教育通过学科课程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物理课程中学生学习的是物理知识,在地理课程中学生学习的是地理知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学习的是体育知识,这是分科课程教学的必然。分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快速高效掌握某学科课程的知识,并通过考试、测验及复习不断巩固知识,但是,分科教学也存在弊端,分学科的课程学习会破坏知识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后却不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虽然学生也能够解决特定学科的某些问题,但是换成另一种问题情境可能就不清楚该如何解决。同时,分科学习导致学生趋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面对不确定性的问题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弱。当学生在某学科课程中获得学科知识与技能后,这种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体现更多表征在考试和分数的竞争和排名中,学科课程的知识学习的价值也只是窄化在本课程的有限范围之内。学生学完课程知识并获得一定的等级就可以通过测评而转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课程知识间没有联系,更谈不上综合运用。例如,体育课程中很多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是紧密联系的,但是这种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未得到重视,因为教育实施者会有“教体育就是教体育,搞那么多与体育无关的事情做什么”的想法。但是,学生在学科课程中获得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不应该局限于本学科才有价值,也不应该只在考试中才有意义,而应该成为学生在未来解决更复杂的真实问题的基础。

     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应该与学生未来发展及其以后面对不确定的复杂环境发生联系,知识学习应该面向生活并解决复杂问题。面对学校传统分科知识学习的弊端及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跨学科学习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提出。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张华认为,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它既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又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也有研究认为,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总之,跨学科学习是整合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或观念,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跨学科学习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即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观念去跨学科地解决问题和理解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仍然属于一种体育课程学习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既聚焦于跨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如体育课程中各种跨学科主题类的学习内容,供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体验,也是一种深度的探究及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为了探究某一问题采用跨学科学习去深度认知并解决某一问题。体育课程是一门涉及体育、生理卫生、健康、环境、娱乐等领域的综合性理论与方法课程,还涉及身体发展、运动技能等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非常符合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基础和条件。

     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仅学习运动技能,还学习诸多与身体、社会、健康相关的综合性知识,探究与体育相关的主题内容。通俗而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表面上学习的是运动技术或某一理论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但实质上已融合了数学、地理、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就是利用某些体育学习情境或现实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认识、理解和解决体育学习中的问题以及理解现实生活,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将体育与学生德智美劳各维度的发展相结合而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要求、载体与价值

2.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

     (1)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作为全面育人的体育课程既要以学科逻辑作为依托,又要关注体育的生活意义。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人,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生跨学科学习必须直面学生的真实生活,即跨学科学习活动要与学生当前和未来的生活发生关联与碰撞,拓展学生对知识的多维感受,增强学生体会体育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健康教育内容中的体育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各种环境下如何安排体育锻炼活动,还会与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等知识发生联系,更能深度把握环境、生活与个体的关系并建立自己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面向学生未来生活的学习。

     (2)强调各种情境创设。知识及概念的学习是动态关联的而非静态的,跨学科学习必须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将要掌握的知识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串联,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与发问以建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思维,将运动技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如针对田径运动中弯道跑技术与“向心”“离心”的关系,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摆臂内小外大”和“摆臂内大外小”的区别,将运动技术学习与物理知识学习统整,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如在定向越野课的寻找定点标志中将运动与地理知识相关联,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使用指北针来辨别方向与位置等。创设各种情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五育”的相互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互相联系、互相滋养,体育中隐含着德智美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在德智美劳方面获得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体育与德智美劳的深层关联,在跨学科学习活动或项目学习中推进各类生命素质间的互相交融、渗透与融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既可以培育学生的体育品德、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健康审美、身心劳动。跨学科学习的这种融合性特质要求以体育为中心实现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如在长跑中锻炼学生坚持忍耐的品质、在体操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形态美、在体能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劳动感等,这些都是学生跨学科学习所能感受到的,也是实施跨学科学习的要求。

     (4)要求学生身体力行深度参与。身体是知觉的中心,知觉借助身体使人感受外界环境,身体、知觉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学生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也是一种身体参与的学习,这也是体育课程学习最重要的特点。身体的参与、体验与认知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和感悟体育学习的关键,跨学科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中感知、接触与建构知识,认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学生在户外运动中体验到个体与大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弯道跑中理解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区别,在体能练习中身体肌肉变化联想到生物课程中的人体知识,在投篮过程中体会蹬地发力与物理课程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身体参与和感知的直接结果,学生身体深度参与激发学科知识的融通。

2.2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跨学科学习的主要指涉:跨学科主题学习

     虽然在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融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或内容,但还是以体育课程为主导或者说依然属于一种体育课程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的核心途径是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种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的主流和核心。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常规体育课程教学有本质区别:前者更加强调在体育中运用跨学科知识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深度认知现实生活,提倡学生用学科间关联的思维解决技能学习中遇到问题,或理解相关知识学习的方法和逻辑,目标指向更加多维,各种学科知识在体育学习中的综合运用更突出,借助基于体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滋养;后者以运动技能教学为目的,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技能,运动技术学习和运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大部分的体育和活动时间都是在课上围绕运动技术学习展开的。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主要目标是“五育”融合及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求必须有专门的课时来实施多学科知识交叉和内容整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是围绕某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可以是运动技能学习,可以是健康教育的某一内容,也可以是某一体能练习的内容,用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原则和“五育”协同育人的教学设计统筹和设计主题性的跨学科学习,体育成为融合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活动。例如,弯道跑技术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体育比赛与道德、法治知识的联系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知识发生碰撞;再如,弯道跑技术与离心、向心力的联系,在体育比赛中尊重规则与道德、法律课程中尊重法律规章制度的关联,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体育的迁移功能。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计主题性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是完整的、综合的,学生体验的跨学科学习内容更多元和丰富,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多维,不仅注重体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体验,也重视学生对非体育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完整性。跨学科主题学习表现为一种基于体育课程内容进行的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资源整合的主题学习,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给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相关案例相一致,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相关要求,设置相关主题将体育知识与可能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串联。例如,在“快乐游戏,爱好环境”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中,将体育游戏、制作游戏器材、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健康生活等知识相互关联,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学生跨学科学习目标的设计、多学科课程资源整合、实施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

2.3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义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要求,也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具体意义体现如下:

     (1)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学生头脑中获取的不仅是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而且包含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跨学科学习能够将学生头脑中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生互动与联系。例如,“快乐游戏,爱好环境”的主题学习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对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等知识的思考。核心素养并不属于特定学科或特定情境,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人的普遍素养。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能够综合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作为“五育”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可进一步落实体育课程的思政功能。体育包含教育因素,教育离不开体育,体育可以促智、育美、育德、促劳。在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将“五育”进行融合性设计。例如,在学生体能练习中将军事训练、历史战役、英雄事迹、爱国主义等内容进行融合,提高学生对人的体能与国防安全关系的认识,设置不同的训练站点和不同的战役名称,将不怕苦难、敢于挑战的精神与英雄事迹进行联系等,都是实现协同育人目标的重要方法。

     (3)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意义的迁移,为学生现在及未来的生活服务。需要将体育知识迁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跨学科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意义的迁移。例如,在“快乐游戏,爱护环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在体育游戏学习和参与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身健康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等,这些都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及未来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3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过程

3.1  搭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活动实施的起点是构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需要体育教师明确以下3个关键任务:构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与目标;明确用到哪些跨学科知识;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

     (1)跨学科学习主题与目标的构建是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起点。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围绕课程内容建立与学生知识学习和生活深度联系的主题,有利于从宏观层面确定跨学科学习活动的目标与方向。主题的确定利于教师具体化地设计具有一定水平层次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例如,结合学生基本和专项技能的学习及健康教育内容的要求构建“快乐游戏,爱护环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当主题确定后就需要围绕其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采用认知、技能与情感的三维目标表述方式。认知目标突出学生对游戏、环境及其关系的理解和想法,技能目标突出学生游戏参与和动手爱护环境的行为,情感目标突出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的学习表现。

     (2)当跨学科主题及目标确立后,体育教师要以主题活动涉及的核心概念为中心,将与核心概念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搭建相应的跨学科知识网络,明确体育课程与哪些知识建立关系。教师要知道有哪些跨学科知识在该主题活动中可以使用,找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并将分散的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例如,在“快乐游戏,爱护环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需要以“游戏参与和设计”和“爱护与适应环境”为核心概念搭建跨学科知识网络(体育游戏中器材如何制作、生活中哪些废旧物品可制作游戏器材、垃圾如何分类、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怎么理解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在生活中需要养成哪些爱护环境的习惯等),相关跨学科知识都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搭建和整理。

     (3)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各学段的知识掌握和认知存在差异,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习的难度与广度也是不同的。小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更加强调游戏化,初中高年级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更加强调不同知识的联系及其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不同学段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同,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学生是否掌握或具备多学科知识,分析学生在不同学段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学习

     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或任务确定后需要教师创设有待学生解决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各种问题是引发跨学科学习行为的动力源,也是体育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发生碰撞的关键。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不同学科之间是可渗透的,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这种融合后的重要步骤就是创设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体育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习要求在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各种情境中探究和体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以聚焦相关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实施,提出的问题较多且复杂。这种问题的创建需要更加具有挑战性、真实性与生活性,能驱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决策、思维、联想、见解等高阶认知策略。例如,“快乐游戏,爱护环境”主题的实施需要教师创建的问题可能不止一个:“游戏中标志盘用何物替代”“家庭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回收制作游戏器材”“小兵团游戏比赛中应该发挥哪种精神”“户外游戏中学生的感受是什么”“户外学生游戏中发生恶劣天气该怎么办”,等等,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发生关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驱动学生产生跨界学习行为的因素。

     在初中阶段教师教授某一运动技能,提出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某学科知识的关联性问题并让学生积极体验和探究,基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提出“离心力和向心力如何影响弯道跑速”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采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和处理问题。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思考的时候也正是学生在对知识学习和生活在思维上发生联系的时候,目的是借助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对知识学习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的认知。

3.3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基于跨学科学习活动所提出的问题或任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解决。没有体育教师的引导和提供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作为支撑,实施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很有可能是一种虚假、表面、“牵强附会”的学习,学生也不能真实地表现出积极态度和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真实地解决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综合问题,体育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1)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实践,师生间能否通过互相反馈来促进学习。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当带着问题和目标要求去学习的时候,学生未必能够很好地将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来处理课上遇到的问题。例如,围绕“离心力和向心力如何影响弯道跑速”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课程内容与离心、向心关系的疑问;有的学生可能做了不同的摆臂动作但并未发现区别;有的学生知道要向圆心的方向倾斜,右臂摆动力量和幅度大于左臂来克服离心现象。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不断给予反馈。例如,课上教师用物理学知识对2种摆臂动作进行解释,并现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二者的不同。

     (2)体育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辅助资源。辅助资源为学生解决问题和方便理解服务,包括可能用到的学习卡片、器材道具、视频片段、数据支持、关键事件、讨论记录单、其他学科知识学习资料等。例如,在“快乐游戏,爱护环境”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易拉罐和矿泉水瓶让学生分组制作游戏器材并提倡学生用该道具编排小游戏,可以在学生用矿泉水制作器材后给学生分发准备好的垃圾分类知识卡片,还可以在讲解垃圾分类时为学生播放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小视频等。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辅助资源的介入促进跨学科学习,让学生的身心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共振”。教师在搭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需要针对具体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安排相关辅助资源。

3.4  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学生跨学科学习效果与质量进行评价,目的是保障跨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学习活动中认知并体验未来可能的情境。体育课程中学生跨学科学习评价也属于体育教学评价的范畴,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性和过程性评价以及有机融入学生自评和互评,甚至家长、班主任等的评价也同样适用于对学生跨学科学习效果的评价。体育教师要综合全面评价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的效果。

     (1)体育教师需要依据跨学科学习目标对学生展开表现性评价。例如,在“快乐游戏,爱护环境”的跨学科主题活动中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性成就:有的学生在短跑接力游戏中落后而不放弃,有的学生将教师提供的矿泉水瓶当作标志盘、“保龄球”,有的学生将矿泉水瓶里装上沙子当作“手榴弹”,有的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垃圾分类的卡片上学习到了什么是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再利用垃圾,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需要教师去观察和记录。

     (2)注重评价方法多样性,强调学生个体和团队成果的展示。跨学科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点评、总结与记录,更需要教师将学生自评、组内评价运用到学习评价中。例如,当学生经过分组探究和讨论达成一定的结果和成效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利用瓶子做的游戏器材进行总结,也可以向学生叙述一件自己爱护环境的事件进行拓展等。同时,需要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以个体或团体的形式对学习成果和体会进行分享、解释、展示和表述,通过展示和分享升华学生学习的感受。例如,让学生分享参与游戏和比赛的感受,分组展示自己利用瓶子可以做成哪些器材,联系自己的家庭和学校生活说出哪些是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等。

     (3)围绕学习主题记录学生学习成效。记录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成效可揭示学生学习所处的水平和层次,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收获以一个主题或项目为单位,总结其在各类知识上的表现,并将其反馈给学生个体及监护人,让评价的结果成为促进学生更有意义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以此实现跨学科学习对学生的综合教育意义。

4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保障路径

4.1  体育课程实施者要转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传统认知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和学生学习的对象,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仅要立足于学生当下发展和成长,更要促进学生积极地适应和融入社会。体育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是围绕某一主题、项目或问题,让学生基于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地解决问题和提高认知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在为学生未来从体育行业做准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实施需要体育课程实施者转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固有认知,知识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为了掌握知识和取得分数,在体育课上的学习不仅是为学练技术动作和掌握技能,更是从知识获得走向素养的培育,重塑新型的知识学习观。体育课程实施者需要明确,知识需要综合运用方能体现价值。无论是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利用2种及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解决一个综合问题,还是在体育课上教师所教授的运动技术,都需要学生真实运用才能明白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利用投篮技术动作在比赛中投篮得分,感受到运动技术学习的意义,并发展运动能力核心素养;学生在“快乐游戏,保护环境”主题中利用矿泉水瓶制作游戏器材并在教师引导下说出生活中其他可回收的垃圾,体育知识的学习引发学生对其他方面知识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维、探究、思考、分析、调查等隐性的能力都会被激发,这恰恰就是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是教育中的人,更是生活中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专业技能的知识、健康教育的知识等很多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的,如科学锻炼、科学饮食、运动损伤的防治、保护视力的方法。需要教育主体从学生生活的视角并秉持知识运用的理念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4.2  整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关联的部分,并能有效建立学习资源库。实施者应明确知道体育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中哪些知识有深度关联且能够用来解决体育课程学习中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艺术、劳动及综合实践活动,要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相关知识与这么多学科知识发生有效联系,绝非易事。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整合与其他学科知识能够发生联系的学习资源包,以此支撑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开展。资源包有以下3种具体的形态。

     (1)建立专门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群。立足于核心素养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各学段的体育课程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建立适合每一个学段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群。例如,围绕水平一的基本运动技能中的走、跑、跳、游戏和环境建立“快乐游戏,保护环境”主题,组织体育教研员和教师团队研发各学段跨学科学习的主题。

     (2)绘制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联系和交叉的知识学习地图。当选定某一体育课程内容时,运用核心概念词从所有的其他课程知识中进行检索,找出体育课程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所联系的概念。例如,关于弯道跑中学生摆臂的向心力和离心力问题,物理学科中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就是与田径项目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再如,将运动中人体的3种能源供给系统与生物科目中人体内的能量供应相结合,即可建立跨学科学习的知识地图。

     (3)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导构建跨学科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就是一种融合各种学科知识的课程,利用体育教师团队的力量或区域内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智慧,围绕体育课程内容构建中小学适用的综合课程,通过实施综合课程完成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任务。

4.3  多方面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与能力

     体育教师是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和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其跨学科教学思维、意识及能力影响着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效果和质量。面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需要做出的改变是多方面的。习惯于常态化的运动技能教学的教师面对跨学科学习活动可能会产生各种不适应,如存在“把技术课搞好就行了,搞跨学科干什么”“体育中有啥跨学科的”“跨学科说着容易,到底怎么做”等不同想法。因此,多方面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和能力对于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的课例研究。在实践中可以围绕某一体育学习内容或主题性的跨学科学习内容,邀请体育教研员、大学生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及一线体育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共同进行课例的研究,从相关主题设计的背景及目标、实施策略、知识关联、问题驱动、评价标准等方面呈现案例的基本内容,让体育教师能够从整体上明确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过程,提升体育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及跨学科教学能力。

     (2)体育教师可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和专业人员展开跨学科协同教学。例如,围绕健康教育内容构建“认识身体,珍爱生命”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还可以将生物教师、校医护人员邀请到课堂中展开协同教学。在课前相关教师明确好各自的授课内容及要求,不同学科知识背景和工作性质的成员参与,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体验,也能够提升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和能力。

     (3)借鉴国外已经较为成熟的跨学科学习模式。例如,芬兰开展的现象式学习,基于STEM的教育理念和跨学科整合模式提出的学科知识整合、生活经验整合、学习者中心整合取向,都为体育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需要体育课程实施者认真学习及实践。

4.4  立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找准“五育”融合的基点

     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多学科交叉学习和多场景体验学习的环境,在跨学科学习中培智、育德、审美、促劳,是跨学科学习打破单一学科学习界限走向多学科交叉体验和学习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学习需要立足体育课程的学科属性与学科核心素养,寻求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进行知识统整的基点,实现“五育”融合育人和综合育人。例如,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与体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是紧密相关的,需要将二者共通之处联合起来去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共同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和跨学科学习活动目的的实现。在实践中,由于一些原因,教师对体育课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关注和研究还非常欠缺,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时会出现仅凭自身的“主观想象和臆断”来绑定相关知识的现象。因此,需要立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找准“五育”融合的基点来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

     (1)找准其他学科课程与体育课程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各学段与体育相关知识的类型,如中小学各类课程中出现的与体育相关的知识、案例、人物、图片、现象、格言等内容。结合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田径、体操等项目中模拟军事训练的场景,如初中地理科目中关于地图、方向及比例尺的知识与体育运动中的定向越野等知识相关,找准这些相关的学科知识点,设计以解放军历史战役、党史知识为内容的越野打卡点,将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与地图使用、空间方位及各种历史战役知识相融合,为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实现“五育”融合育人创设复杂的情境。

     (2)对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展开专门研究。例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的家国情怀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体育品德与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相关;劳动学科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核心素养包括团结合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等品质,也与体育品德紧密相关。这就需以体育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点来展开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找准互相联系的基点再进行跨学科学习内容资源的扩充,组建立足于体育课程学习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从而为推动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提供素材及内容支撑。

4.5  防范体育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出现各种虚假现象

     基于一定的主题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只是常态化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一部分,并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全部,也不能替代主流的围绕运动项目展开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面对义务教育体育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及国际发展趋势,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将会不断涌现。为真正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有所收获,防范和警惕各种虚假的跨学科学习现象与行为尤为必要。

     (1)防止学生跨学科学习活动出现各种形式化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讲解了体育之外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使用大量的道具、为了扮演相关的角色让学生身着各种衣服等就是跨学科学习了。跨学科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围绕相关主题可以使用相关服装或道具,但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不能为了好看而使用。

     (2)避免在体育课程中出现浅层面的跨学科学习。浅层面的跨学科学习表现在学生学习目标的随意化和泛化,表现在对体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牵强绑定”,如把体育中的序列报数改为英文报数、身体放松练习中加入音乐。浅层面的跨学科学习还表现在虚假的学生跨学科学习方式。例如,在“快乐游戏,保护环境”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分组学习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其他的可收回利用的垃圾类型,但是学生最后并未讨论出结果。

     (3)避免主观臆断设计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内容。不能简单地凭借实施主体自己的想象来设计跨学科学习内容。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及学生学段所学课程内容及同学段的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及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跨学科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和体验跨学科学习与自身学习、生活的联系。

5

结束语

     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时间是有限的,体育教育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获得让其受益一生的东西,包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情感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学生毕业后不仅拥有学业成绩的“证明书”,而且拥有实践历练的“履历书”,这也是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一直倡导的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新课程改革”的真意。

本文刊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为方便阅读,此处删去原文注释,如果其他媒体或机构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推荐阅读

新版义教课标: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季浏

近2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回顾与反思//毛振明

质疑与辨正:学校体育健康追求的强度关联——基于体育课程教学特定运动强度的审思//熊文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反思//陈长洲,王红英,项贤林,等

体智融合课程:基本原理、域外经验与本土启示//马晓,梁坤,胡小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尚力沛,等

尚力沛,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