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投资者该如何选择P2P理财平台?
想知道如何选择平台,翻到最下面,全文读完约3分钟!
如果我说P2P平台是个搞中介的,你可能不信,But,事实就是这样!
P2P,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意为点对点借款,将个人的闲置资金筹集起来,通过互联网借贷给有需要的人,而承接投借双方的机构就是P2P平台。
P2P平台最早起源于欧洲和美国,是连接出资人跟借款方的桥梁,也就是一个中介机构。他们只负责给双方提供信息,并收取部分中介费,几乎不碰钱。
但在中国P2P平台似乎违背了它的本质,有点融投资机构的味道。在中国,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筹资,并按自己的征信标准发放借款。通过交易量,赚取利息差价。
这样一来,平台盈利关键就在于交易量,而要提高交易量,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有人来借钱,以投资人资产安全为代价,降低征信标准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着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为了避免投资人被吓跑,平台设立通过设立资金池(2016年下半年被明文禁止),来为投资人兜底。可这低要是兜不住就麻烦了。
一
所以,兜不住的P2P平台,就雷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跑路了
从最初背离中介本质,就注定能够活下来的平台会越来越少。关键原因在于P2P平台的运营成本太高。
一来,作为中介机构,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保证双方信息透明,在投资期间,对投资者提供回访服务,并保证能够到期顺利收回资金,但这一块成本是非常高的。
这个成本主要体现在征信上面,目前虽然有不少机构(比如阿里、腾讯等)已经打通银行征信系统,可以为P2P平台服务。但平台需要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而且即便有征信系统,P2P平台为了提高交易量,不一定会将银行黑名单上的借款人排除在投资标的之外。
还有一点,就是征信系统毕竟不能100%代表这个人,想要真正保证信息透明,平台最起码得对借款方进行实地考查,定期回访。这样一来,成本会更高,而能够经受住两番考验的借款方,应该不会太多。
随后就是交易量下滑,连带效应就是投资人收益降低(投资标的变少了,分钱的人相对变多了),平台交易量持续萎缩,最终倒闭。而吃力不讨好的事,P2P平台是不会做的,这样一来,平台为保证交易量,就会降低审核标准,这就为坏账的产生打下基础。
一些大的平台,能够为这些坏账兜底,但一些资金存量本就不足的小平台,谁来兜底?最终只能由投资者自己为风险买单。
二
除了平台自身面临的征信成本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银行降低企业借贷成本,对P2P平台造成二次杀伤。
P2P平台之所以能够疯狂发展,离不开银行早期对中小企业贷款高门槛的设定。但到2013年,国家为刺激经济发展,银行开始降息降存准,算是把之前推给P2P平台的客户抢回来,这样就直接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
大平台还能够承担,但一些小平台就兜不住了,开始想着该如何跑路。
征信不明,坏账频生,运营成本增加,脱离中介本质的P2P平台难以兜底,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跑路就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
三
那么,2017年还会有平台跑路吗?会,但是会越来越少。
虽然整个P2P行业境况没有太大改观,但是经过新一轮整改,不少“脏乱差”的平台被驱逐干净,总的来说,2017年将会是一个重新洗牌年。
这次洗牌不仅是监管层的选择,也是市场的选择。
投资人逐渐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追求收益,高收益已经很难形成诱惑,监管层发力整治,不合规的平台也会被淘汰,给合规平台留出更多生存空间。
综合来看,能够熬过2017年的P2P平台,应该都不会太差。
四:tips
至于投资者目前该如何选择,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收益率在5%~13%为正常范围,超过15%,这个平台就面临这雷掉的风险,投资者要慎重;
2、尽量选择资金托管的P2P平台;
资金托管意思是把你的钱直接托管给银行,不过平台的手,而且银行有义务监控资金流向,相当于将你的钱跟平台隔离,保护你的资产,降低跑路的风险。
而资金存管则不具备银行监管资金流向的义务,仅仅是平台在银行开设账户把你的钱存进去,但还是可以自由支配。也就是说根本起不到保护投资者资产的作用。
3、p2p平台最重要的选择条件就是其平台的信誉,投资品的选择也要看它是在哪儿卖的。
p2p产品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它在哪个平台上卖。如果那是个商业银行或者非常著名的电商平台,p2p产品的可信度就高。
4、承诺保证收益的P2P平台十有八九是骗子;
5、不要对国资背景抱有太大的执念,要知道,现在国资背景这个四个字有钱就能买到。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投资大玩家”,获取最有价值投资理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