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活得太舒服也会后悔
作者:禾甜(富书签约作者),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转载请加fushunamei
主播:迷路的九尾狐
主播荔枝号:所有关于我的安宁淡泊(FM1054030)
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01
有一年,我随工作团去日本出差。工作结束后的游览是由一位刘姓华人陪同的。他来自北京,在日本生活十多年。
他的服务热情周到,对景点、住宿的安排都让一行人很满意。几天下来彼此熟悉了不少,老刘开始说起自己的故事。
在十几年前的出国潮中,老刘和妻子拼尽了关系和钱财来到日本,妻子进了大学读研,曾经是工程师的老刘以为自己也能很快找到好工作。
他们来日本的时候,正好赶上日本经济泡沫期,经济下滑,工作不好找,一切美好的设想都落了空。
那时能出国是件很牛逼的事情。向国内家人求助?老刘想都没有想过。就到当地华人开的旅行社里当司机。
老刘是典型的北京人性格,热情、随和,还特能侃。有一次在接待国内考察团的时候,与领队聊得火热。领队后来给老刘介绍了很多客源,老刘就开始单干,一个人兼任导游、司机数职。累是累了点,但收入不错。
后来,国内来日的考察团锐减,他的业务也一天天稀少,只能勉强接一些散客。
“没想过把自己的专业再拾起来?你的专业现在还是比较赚钱的。”有朋友问到。
老刘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容易呀!”
刚来日本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学习一下。但是生活压力一大,尤其是带团之后,利润高,收入好,小日子很滋润,专业就丢一边了。现在行业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重新学习也未必能适应,而且年龄也大了,再学习,谈何容易。
那天老刘开车把我们从京都送到富士山。五个多小时的高速路,老刘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犯了,他边捶打着腰边跟我们闲聊。
其实老刘并不老,只有40多岁。但看他的状态,已经没有了正值壮年的精气神儿。
其实老刘是心有不甘的,但现实就是如此,一边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边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力,逃不开的内心纠结,只能败于生活的脚下。
《论语·卫灵公》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遇到一个舒适窝,迫不及待地躺进去,而忘了初始的理想,也会忘记对远景的期待和规划。
02
安于现状,耽于享受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它会一点点侵蚀掉胸中的豪气,埋没掉可能的未来,如温水里的青蛙,一点一点失去生机。
我有一个叔叔,曾是我们家族励志的榜样。上学时成绩中游,但有经商头脑。早年跟着同乡去了深圳,在那里发了财。回来后,用赚到的钱开了一家服装公司。
那个年代,买衣服还是要在商场的。他的货品多来自时尚的南方,再加上私营,货品调整比大商场要快,生意一直很好。他成了家族中最早实现财富自由的。
有了钱,有了时间,他开始享受生活,以他的话说:“要把苦的日子甜回来。”
他把公司业务交给亲戚处理,自己带着家人到处旅游,吃吃喝喝。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让我们这些起早贪黑为生计忙活的人羡慕不已。
在舒服的环境里呆久了,脑子会包裹厚厚的茧,对外界的触觉会迟钝,他也不例外。
互联网的发展,对他的事业产生了冲击,却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也可以说是疏于学习,并不知道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对于其中的危险并不知晓。
实体店已经被电子商务挤得没有了生存空间。当他想转型,补上这一课时,已经失了先机。
要跟上这个时代,就要时刻学习。自我成长要与自己较劲,肯定不如旅游,玩手机,玩游戏有趣。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红皇后说:“如果你要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你必须很快地跑;如果你想要突破现况,就要以两倍于现在的速度去跑。”
03
还有什么比安于现状、贪恋舒适更能废掉一个人呢?
喜欢比较固定的、简单的、毫无挑战性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害怕改变,害怕处理复杂问题;满足于自己固有的技能,不愿意再学习加以提升;
总以为自己过得还不错,日子也算充实,却没察觉早已经丧失了向上的动力,越加懒惰和麻痹,根本看不到可以再前进一步的希望。
世界正以光速飞奔,自己却还站在原地,享受着那份安逸。
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就像我的好朋友魏洁。
魏洁在工作上很拼,后来身体出了问题,被迫卧床休息。
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身体的放松,再到后来,脑子再也不愿意再思考了。每天看那种玛丽苏的电视剧,一部又一部,通宵达旦,不眠不休。
家人说她快成为一个把“角膜”当成“脚膜”的人,孩子也说她一天到晚只会追剧,魏洁才意识到,以前那个职场达人消失了,一个油腻中年女人即将进化成功。
张泉灵在演讲中说:“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魏洁很受触动。她给自己报了很多网课,开始上网学习。
学习过程很痛苦,她已经把懒惰、无聊当成是安逸的生活,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扰,一股惯性的力量总是拉扯着她奔向最轻松的方向。
想看书,手会不由自主伸向手机;
想锻炼,沙发像一块磁铁;
想写作,大脑不愿思考。
习惯像大树的老根,盘根错节,撕不开扯不烂,一步一步把自己固定在原地,不得动弹。
魏洁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表,请家人监督,强制执行,决心脱离那个舒适区。
现在的魏洁感叹说:“那种舒服的状态就是个大漩涡,稍不留神就被卷入,直到沉入底部,你也不会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有跳出来,你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被甩得很远。”
04
前几天看到马东在自己公司年会上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成长没有最快和最慢,只有成长和不成长。”
他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
2012年9月,马东从中央电视台离职,转身加盟一家网络平台,担任首席内容运营官,那一年他44岁。
央视呀,多少人向往的传媒平台!马东说走就走了。当时不少人大跌眼镜,为他惋惜。
在担任内容运营官两年后,马东又离开了,创立自己的传媒公司,定位于以内容为主导的互联网公司,出品了像《奇葩说》这样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综艺节目。
离开央视的原因,马东觉得,是自己在央视已经想象不出还能做什么新的节目了。
央视的平台太好,好得没有挑战性。而他又是一个很“作”的人,马东说:“人生不作,活个什么劲?生命不息就作不止吧!”
他说:“我扛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我的彷徨和犹豫,最终都会败给我的好奇心。在我想象之外的事,就是有意思的事。”
好奇心促使他不断去探索、去尝试,不让自己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为了看到更远、为了接触新知,而不断成长。
在年会上,他给公司的定义是:让别人快乐,让自己成长。
马东说:“人要有归零的精神,我已经40多岁了,基本上每隔几年就要全面归零,这么活着才更有意义。”
一遍遍地从零开始,需要莫大的勇气。
所有的成长,都伴随着疼痛和难过,而所有的疼痛难过,都直达一个目标:突破舒适区,实现自我成长。
05
挣脱现状,抛弃舒适,你有勇气吗?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拿出两倍于现在的速度去奔跑去挑战,与自己的惰性决裂。
那么,你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耽于舒适区,要刻意给自己增加一些不便。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的。舒服的状态让人沉醉,当你昏昏然时,一定要刻意给自己增加一些不便。
比如,能走楼梯时,不要去贪恋电梯的省力;能手抄笔记时,不要去快捷地复制粘贴;能从影视剧或书本中得出感悟时,一定要立刻记录,不要让它们只留存在记忆里。
也许你会觉得这都是些小事,但只有改变了小习惯,才有可能改变固有状态。
我们出发的目的,不是在某一处长久的停留,我们想达到自己的能力之极,我们想看尽世界美景,所以不要在一片小山丘里迷失了方向。能力没有殆尽,梦想没有达成,就不要失了初心,丢了生活的希望。
促成自己改变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小目标,尽管它不可能有挣1个亿那么宏大,但它要足以让我们有信心去完成。确定了目标,不犹豫、不拖延、不逃避、不畏惧,立刻行动。
奥格·曼狄诺说:“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 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立刻付诸行动。”
只要动起来,就比坐在原地空想有价值。
当81岁的薛敏修奶奶修完所有专升本课程,取得天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时候;
当83岁的李璐奶奶在300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40万年薪受聘为阿里老年产品体验师的时候;
当95岁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成功登上富士山,成为登上此山最年长者的时候;
她们身上传达出的讯息不是垂暮,而是朝气,是终身成长的快乐。
最后,就借用马东的话与大家共勉吧:
“不可以停止成长,不可以懒惰,不可以觉得太舒服。”
今日互动话题
你有没有为自己的懒惰付出过代价?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禾甜,富书签约作者,媒体人。能在凶猛都市披荆斩棘,亦可东篱采菊禾田飞歌。微博@禾-田-飞-歌,简书@禾田飞歌。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