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薄言(富书签约作者),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转载请加fushunamei
富书主播:张小荷
当你一次次被拒,要么甘于现状,要么做出改变。
01
近来跟大学舍友小炜攀谈,当聊到感情问题,小炜就不禁面露难色,坦言在爱情上还是要多点无所畏惧,脸皮还是厚一些好。
原来,小炜心怡的女生H已经跟人约定终生,他再无机会可以亲近她了,从此只会是陌路人。
小炜这种害怕被拒的性格,在大学时代就展露无遗,他通常事事亲力亲为,即便是一点小事,也很少开口求助。
总之大学四年,我没见过他让舍友帮忙打包过,也没有向舍友要零食吃过。
即便后来脱单过,小炜始终忘不了H,总会或多或少按着H的标准寻找另一半。小炜无法接受自己灵魂上对新女友的背叛,遂提出分手。
小炜跟H是在大二暑假实习时候认识的,他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文案,在学生工作上也略有小成。
H则是专业学霸,囊括各种奖学金和文艺比赛奖项。
巧的是,二人同样有摄影的爱好,他主攻人像摄影,而H偏爱记录风景。
业余爱好的相同,让二人时常切磋技艺。
许久的相处中,小炜对H的情愫就这样悄然产生。
看得出,小炜是真心喜欢H,就差捅破那层窗户纸了。
但是,小炜顾虑得太多了,他担心家庭背景悬殊、担心地域差异,更担心H会拒绝他。
也许是因为有舍友的鼓动,小炜跟H提出了毕业旅行的想法,H欣然应允。
杭州之行后,二人的感情还是不了了之,直到后来听说了H要结婚的消息。
在心理学上,有种性格叫回避型人格障碍,指的是这类人对自己有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为敏感,总觉得自己缺乏吸引力。
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害怕被别人拒绝,过分自卑和拘谨。
小炜就是典型的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担心被拒,然后活得很累。
人生于世,难免经历被拒绝,被忽略,被碾压。你能做的就是接受它,然后改变它。
在原始狩猎时期,社会关系较为简单,也更为团结一气,但要命的是,一旦个体被部落所驱逐,就意味着自生自灭。
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独自面对自然灾害、恶禽猛兽的侵袭。
群居是唯一的选择,这时你不能太过异类,随大流是生存的重要法则。
值得庆幸的是,身处现代文明的我们,拥有直面被拒的底气,有解决问题的多重方法。
找工作被拒,那就总结经验,提升自我,另谋他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跟暗恋对象告白被拒,那我穷追不舍或者识趣放弃,天涯何处无芳草。
请别人帮忙被拒,那我及时看开,勿要斤斤计较,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被拒绝有时很痛苦,它远超过生理上的伤害。有的人一时难以接受被拒,思路被打乱,就容易做出过激行为。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大量的暴力事件,如挟持人质案件、枪击案件、交通事故案件中有2.3%是因为当事人被拒产生了负面情绪,有的还仅是微小的被拒行为所导致。
如方案被上司否定、周末计划跟伴侣相左、房东不允许延迟交付房租……
被拒者一时间难以调整好心态,便将负面情绪转移到无辜民众的身上,酿成大祸。
02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被人残忍地拒绝后,智商会瞬时降低,产生愤怒、抱怨、自责等情绪。
倘若一直沉浸在被拒回忆中,就难有独立清晰的思考。
意识决定行为,负面的意识就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如果无法处理好被拒情绪,会降低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无法从痛苦的处境中走出来。
1、自尊受挫,自卑来凑
我们常常说,为人处世要秉承“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凡事讲究公事公办。
实际上,我们很难时刻将这种处世哲学运用到工作生活上,总要带点个人情感。
当你拒绝他人的时候,你会自我判定,我是“对事不对人”,否定并不是你这个人,你不要因此而埋怨自责,并督促对方不要玻璃心。
而当你被拒的时候,却容易感觉对方是“对人不对事”,否定的不是这件事,而是你这个人,并对之前的事情算个总账。
比如你跟同事A都提交了项目方案,最终采用了A的提议,即便你想说服自己是因为对方的策划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但内心还是不免有个黑色想法:是不是因为我外貌不如A出众,还是我得罪过项目经理,抑或我是不是处处不如A。
从这角度讲,这种认知会降低人的自尊感,放大被拒的影响。
2、畏惧交际,降低归属感
人生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是具备强烈的归属感。在家里,跟家人意见一致,其乐融融;在单位,跟团队目标相仿,干劲十足。
当你被他人拒绝时,或多或少会感觉到被圈子抛弃,归属感也会被削弱掉。
比如你对辣椒过敏,朋友们却无辣不欢,你建议吃闽菜馆,而众人都倾心火锅,要么你忍痛服从,要么退出饭圈。
毕竟,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融进去了受苦有归属感,退出来却可舒适保初心。
不善于处理负面情绪的人,往往会困在被拒创伤里走不出来,畏惧下一个“被拒绝”,索性就不再与人深入交流,像刺猬一般竖起尖刺,防御外界。
03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被拒绝行为呢?窃以为,不外乎以下几个方法。
1、调整情绪,真诚沟通
刚进入自媒体行业那会,笔者给各大公众号投过稿,由于写作经验不足,多数文献都石沉大海,被编辑遗弃在邮箱的一角。
每次收到编辑拒稿的消息,我都会让自己缓和几分钟,不被抵触情绪冲昏头脑。
过会给编辑回复:谢谢您的回复,我会继续努力的,但如果您能跟我指出不足之处,那实在是太感谢了。
惊喜的是,基本每次都会得到编辑的回复,一针见血地点明差距。
然后笔者根据建议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复活了好几篇文章。
被他人拒绝并不一定是自己不够好,可能是因为匹配度不高,你能做的,要么是调整好情绪,去适应它。
要么是改变自己,寻找其他可能。
2、清晰认知,做好准备
当你设想了最差的结果,那么即便这就是事实,你也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接受它,不被意料之外杀个措手不及,就这样潦倒下去。
90年代末的时候,马云和几个合伙人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融资难一向是初创企业所要面对的难题。
数次的登门造访,数次的无功而返,马云都没能得到一家VC(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因为没人理解他的宏伟蓝图。
最终经历了37次的不懈努力,才募集到第一笔天使投资——500万美元。
当记者问道,屡次无法获得投资人的认可,你担心下次接着被拒吗?
马云回答道,因为我每次都做了最坏的打算——也不过是白跑一趟,又不会少一块肉,掉一块皮,那还有什么可畏惧呢?
三毛有言,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
预先做好失败的假设,那么便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最差结果,即便心有不甘也不至于愁眉紧锁。
3、做出改变,曲线救国
当人们谈到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巨星,总离不开史泰龙。
的确,穷困潦倒的家境,酗酒好赌的父母,仿佛注定了史泰龙这辈子只能是沦为社会底层,惨淡地过完跟父母一样的人生。
20岁的史泰龙,想过要改变,思前想后,他决定勇闯好莱坞,做一名成功的演员。
然而相貌平平,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史泰龙最初在好莱坞只能做打杂跑龙套的工作,被不计其数的制片人、导演拒绝过。
史泰龙把每次拒绝都当做一次学习,失败必定有原因,自己能做的,唯有改变自己。
经过了将近1000次的残忍被拒后,他选择了“曲线救国”战略,先写优秀的剧本,等被导演相中剧本,再提出参演的请求。
伏尔泰说过,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果不其然,史泰龙只用了三天时间便写就了《洛奇》的剧本:一个叫洛奇的业余选手,由于偶然的机会、与世界拳王对抗而一战成名。
导演对剧本赞不绝口,可能是拗不过史泰龙几十余次的央求,便决定让他试一试。
1976年,《洛奇》票房突破2.25亿美元,且夺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史泰龙也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
虽然有时过程很美好,但美好的结果更能给人慰藉,给人以满足感。
只要能见到大海,管它是越过山丘还是顺河而下呢?
人生在世,被拒绝本就是是一种常态,就像马云说的,你要习惯被拒绝。
一无所有的人,最能体会被人拒绝的痛苦。
天下在手的人,更能珍惜被人首肯的不易。
位置太低的人,没有资源跟人等价交换,自然容易被现实的世界所看轻,所拒绝。
当你一次次被拒,要么甘于现状,要么做出改变。
而我更希望,有一天,你能够掌握乾坤,从被动到主动,从被拒到拒人。
(富书优品开业啦,点击图片即可抢购好物)
作者简介:薄言,富书签约作者,90后,国企小经理,爱摄影的小白,白天职场,夜晚码字,从生活汲取灵感,愿给你温暖的感动,简书@薄言君。 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