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不等于混吃等死
作者:啜饮湖水的麋鹿,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
01
晚上22:35,妹子小Y发来一条微信:好无聊啊,我不知道干什么……
我:那就看看书吧,或者看剧也行。
小Y:不知道看什么。心灵鸡汤的太肤浅了,专业的我又不想看;一天天的这样过去,心里挺毛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她的状态可不是这样。
小Y是前年春天以“编外”的身份来到我们单位的,一个“体制内”单位。政法大学毕业的她,思维灵活、头脑敏捷;大学时候就通过了司法考试,写文章、做演讲样样在行,手脚又勤快,深得同事们尤其是老同志的喜欢。
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包括我都问过她这样一个问题:你这么优秀,为什么不去外企拼一拼,为什么要来我们这样的"体制内"单位呢?
小Y回答这个问题时一脸的坚定:我是学法律的,理应进我们这种单位,专业对口;而且我是女孩子,家人也都希望我能找个稳定点的工作,考上公务员。
于公于私,理由都很充分。和我共事的一年中,小Y也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上进青年卓越的执行力:工作间隙,她总是见缝插针的做公务员考试的各种模拟题;写完了工作通讯和简报,就跟我一起讨论申论怎样写得又快又好;对于和法律有关的社会热点新闻,小Y在办公室里引经据典,分析的头头是道;公务员考试的前一个月,小Y每个周末都去图书馆,将近几年的真题反复研读。
就这样,没有悬念,小Y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勤奋顺利通过了考试,进了我们这个"体制内"大系统。
02
可是现在,她没有方向了。
聊天中,她不无苦恼地跟我说,近期她被借调到单位的档案室帮忙整理资料;手上干活,耳朵里听到的是各种闲谈与八卦:XX的家里发生了什么事;XX过年前刚刚离婚了;XX要有多虚荣才拼命办那么一场铺张的婚礼啊……
小Y不得不感叹,尽管我们这个系统有几千人,可是圈子还是好小啊;她实在不想参与这样的“闲谈”与讨论,可是为了应付不得不笑着打个哈哈附和几句;她现在开始怀疑,自己以前一直所坚持的“考公务员”的目标是不是正确,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
我说,其实,这一切,都是你原本了解的啊;你以“外聘”的身份已经在我们系统工作一年了,这一切你都知晓的。
只是,当时的你,眼中有目标,心中有动力;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什么,眼睛里看到的也都是这个集体积极向上的一面和勤勉奋进的那些同志们,闲话家常在你耳边被风轻轻一吹就走了;而现在,你没有目标了;说严重点,思想空虚了,一点点鸡毛蒜皮和路边杂谈都能让你苦恼半天。
小Y问我:可我到底该怎么办呢?进了我们这种单位,不就是应该按部就班,向那些老同志一样往前“熬”吗?
是的,说严重点,进了"体制内",是不是就一天天的“混吃等死等退休“?
03
我为这篇短文原本定的题目是《身在‘体制内’如何保持向上的动力?》
但我知道,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很快就会有人跳出来说:要保持向上的动力,就不该进“体制内”呀!进了“体制内”,还谈什么奋斗?
有篇文章叫《体制内是深井、体制外是江湖》,曾经很火;商业名人传记和创业励志鸡汤被很多人奉为圭臬,很多声音在大声呼喊:别再当那个被温水煮着的青蛙了!跳出深井,外面的天地很广阔,掀他一股大风大浪吧!……
这呼喊简直就是无数在缺乏理想甘霖滋润的“体制内”荒漠中挣扎苟且的年轻人们的一场及时雨,也是激情燃烧殆尽后缺乏动力的小船在风浪颠簸时看到的那盏忽隐忽现的启明灯。
然而,我相信,大多数人在热血沸腾之后,还是该干嘛干嘛;第二天,照旧被闹钟催促着连滚打爬地起床,完成自己循规蹈矩的枯燥工作;期间,可以偷偷在手机上打发工间时光,看到“深度好文”,再激动那么一会儿,但也就仅仅“一小会儿”。
是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离开“体制内”;也不是每一个人离开了体制内,都能够创业成功成马云。
所以,我想说,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六年前,我和现在的小Y一样,从上海一所大学硕士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现在这个"体制内"单位工作。我毕业的时候就业已经相当不容易,本来可以选择的工作机会就不多;能够顺利在上海谋得一个“体制内”岗位,解决了"编制"问题,也确实让家人松了一口气。于是,一切按部就班,入职,工作,然后被分配到目前我所在的基层一线部门。
从报到第一天开始,我的周围就充斥着各种这样的问题:"小X呀,你读这么多书,干嘛不去公司里拿几十万的年薪?"
“小X啊,你是硕士,英语还是专业八级,读这么多书来我们这太大材小用了,我们的工作只要大专生就足够做了……”
还有人语焉不详地:"小X啊,看看你家有没有什么‘办法’,争取去我们上级或者更高层次的部门吧……",我知道,这位同事为我操“好心”呢,让我更快去找个后台与背景,离开基层一线,到我可以“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去。
可惜,我没有背景,没人把我从基层一线调到可以让我“物尽其用”的部门去;我也综合考量了我的实际情况及能力魄力,认为自己并没有可以跳出“体制内”出去创业的能力及条件;同时我也明白,上海也不是个遍地黄金的地方,虽然我英语专业八级、硕士学位,但没有哪个公司会把我请去直接给我几十万年薪。
于是,我就还是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吧。体制外的天空固然宽广,可是“体制内”也不是"混吃等死"。
04
诚然,"基层一线"几乎用不到读书时学到的东西。
在学校时你踌躇满志,学了满肚子的罗尔斯、哈耶克的高深理论,有一天你想要与身边的同事讨论一下,你会发现他们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考公务员时熟稔于心的党政理论和执政常识,来到基层一线岗位却发现一切只是"纸上谈兵";在基层,你往往会直接面对老百姓,你想向他们宣传一下公平、正义与法治,向他们描绘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蓝图,但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大妈缠住你絮絮叨叨的说,她昨天挂在窗台边的腊肠不知道被哪个邻居拿走了,问你能不能帮忙找回来……
是不是也觉得牢骚满腹、郁闷无处排解?
但是,在极力想要跳出深井之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跳出深井的能力。请你客观的考量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如果你能力超群且天时地利,外面自然是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可是,当你尚不具备跳出“体制内”的条件,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进了体制内,那么,请你做到:
首先,无论你是出于什么原因进了“体制内”,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别再抱怨是父母拖住了你去大城市实现梦想的脚步。
工作本来就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的父母认为“体制内”的工作稳定安逸让你少吃点苦,这没错;你做不到外企高薪offer满手挑,那么面对就业压力,“体制内”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只要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啃老,没有人会因为你缺乏魄力而鄙视你;况且,现在要进“体制内”,也得挤千军万马的独木桥。
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无论你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与你同行的人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只要用心观察,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别再觉得身边老同志们老土守旧了,看他们是怎样戴着老花镜笨拙地学习电脑上新升级的系统应用,学学他们的殚精竭虑与一丝不苟;别再暗自嘀咕那个军转干部怎么那么粗鄙没文化,跟人家学学严格自律与坚韧不拔;去跟着居委会大妈一起调解邻里纠纷与处理琐事,看她们如何在情与理之间找到平衡点,绝对是你锻炼沟通技巧和提高情商的上好途径。
第三,抓紧工作间隙的一切时间提升自我。
说到“体制内”的弊端,"思维僵化"、"视野受限"是吧?那就改变呀!"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觉得出了学校门就不用学习了,学历只代表我们的过去;没有人会看了你的学位证书后就给你开出几十万年薪。
我工作的六年来,除了做好份内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中的大大小小的文件起草工作外,上面只要有主题征文我就积极投稿,宣传员、理论研究员的选拔我都去参与;我认真阅读所在行业的各类业务简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撰写大量一线工作调查报告。
这期间,我的多篇文章被上级部门在内部网页发表,还有一篇论文被国家级部门网站刊登。列举这些不是为了炫耀,只是,很多人说过:“看,她读了那么多书,还不是只能和我们一样来做这些大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我不想沦落到,为这句话提供一个可笑的注脚。
所以,我坚信,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踏实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
作者简介:啜饮湖水的麋鹿,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居住上海的陕西人,已是30+的孩儿他妈,但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中也常常梦想“诗”和“远方”。简书@啜饮湖水的麋鹿
转载请联系授权,并请注明【作者:啜饮湖水的麋鹿,首发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
百万有趣中产阶层的精神食堂和生活学院
助理微信:huanghuangmiao
商务合作QQ:1024836168(备注广告)微博@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头条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