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话,千万别对孩子说

2016-03-17 点此訂閱👉 富书


版权声明: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首发于2016年3月6日,为防止未经授权转载,现加上原创保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添加白名单。助理微信:huanghuangmiao


作者:呼呼猫妈,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


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使出浑身解数:24小时贴身保护,三百六十度眼球追踪,连环叨叨叨。


其实,你不知道,你全部的保护可能已经因为你的一句话而前功尽弃。


那些你常说的话,已经把你的孩子贻害至深。


一、乖,听话


有一次逛超市,本来我正贴在货架上找牙膏,旁边一对父女的对话惹得我忍不住收回扎入货架的脑袋,转脸向他们看过去:


“爸爸,我想买芭比娃娃。”

“乖,听话,咱们买拼图!”

“爸爸,明天爬山时我想穿牛仔裤。”

“乖,听话,咱穿运动裤!”

“爸爸,爬山回来我想去广场滑轮滑。”

“乖,听话,回来后就在家呆着!”


我晕,这个爸爸真有才,连平时聊个天都能搞成排比句,句句以“乖,听话”开头,还一凑凑成仨。


爸爸说了三句话,句句带着“乖,听话”,“听话”的高频程度,都快赶上唐诗里的“东风”、“明月”了。亲子对话界要是也搞个奥斯卡,评个最受家长欢迎词汇奖什么的,我估计“听话”应该会比小李子更容易拿到小金人。


我虽然也是一名家长,但一点也不喜欢用这个词。我讨厌它,比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腰上的三层膘肥还讨厌。因为我总能从“听话”中感受到它背后那股浓浓的霸权。


其实每一个孩子,无论多小,都能从“听话”中体会到父母的潜台词:你无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你不需要思考是非对错,反正无论对错你都得听爸妈的。孩子们能做的似乎就是放弃反抗,然后乖乖交出自主权和思考能力。


没有自主权的人就丧失了自由,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就丧失了灵魂,这样的孩子会有多可怜,又会有怎样的未来?


如果一只小鸟没有翅膀,给他再大的天空也不能天高任鸟飞;如果一只鱼儿不会游泳,给他再广的海洋也不能海阔凭鱼跃。


而这些失去自主权和思考能力的孩子就像没有翅膀的鸟,不会游泳的鱼,他们身上被期许的全部美好未来,也只能在刚刚萌芽的时候便烂了根,再也不会开花结果。讽刺的是,毁坏这些美好未来的人,正是那些曾经认真期许它们的父母。


如何避免强势管控但又能帮助孩子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呢?你可以尝试这么做:


➀ 说出你的理由。


你可以说:


你已经有好多芭比娃娃了,试试拼图吧,也很有意思。

牛仔裤很紧绷,不方便行动,不如运动裤舒服。

爬山太消耗体力,我会累得无法带你出去,你一个人出去又太危险。


当你对要求或命令给出理由时,孩子所体会到的就不是强势的管控,而是温柔的商量,他们会觉得被尊重,会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值得说出意见的人。


说出理由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到每一种选择之后要面临的情况。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本能,他们会为自己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小孩子只是没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他们无法全面的预知每一种选择可能会出现的境遇。当你说出理由时,就是让他们去了解自己将要面临什么,这样他才会更好地选择。


➁如果他还执着自己的选择,要么依他,要么强行禁止。


什么时候依他,什么时候禁止?这要看他选择错误的代价有多大。


如果是可以挽回的错误,我愿意让他试错。听说和预想总不如亲身经历能让人体会深刻。让他们切身体验一下,他们才能真切地感觉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除此之外我还会为他们提前备好plan B,能让他们在发现选错时及时调整方向。比如:


依他穿牛仔裤,但是带着一条运动裤,他想换时立马换。


依他买芭比娃娃,但是再买一套拼图,然后和他一起玩,让他有机会知道拼图的乐趣。


如果选择错误的影响极坏甚至不可逆转,就要绝对禁止。但是要允许他发泄情绪,让他哭让他闹,然后抱他入怀,和他说:真遗憾你不能如愿,让我陪你一起难过吧。当孩子知道你已经了解他很难过时,他的伤心就好了一半。


二、你是最棒的


家长们自从知道赞美比棍棒教育更能让孩子优秀,“你是最棒的”就几乎成了口头禅。也是,还有什么赞美比“你是最棒的”更能激昂深刻地表达家有儿女初长成的喜悦呢?


孩子背完《静夜思》,你激动得狠挑大拇指,连连夸奖:你是最棒的! 


孩子画了一幢摩天大楼,你喜出望外地捧着他的脸蛋亲了又亲,连连夸奖:你是最棒的! 


孩子第一次自己整理书包,你感动得差点流下泪来,连连夸奖:你是最棒的!


 “你是最棒的”成了百搭单品,还是经典款的,百试百灵。它极具概括性,可以HOLD住各种场景,而且省事、省心、不花钱,简直好得要上天。可是这样一句漂亮话却至少给孩子带来三重伤害:


➀给他植入了痛苦的根源——攀比心。


“最”字意味着NO.1。频繁的使用“最”就是在强化孩子NO.1的位置,孩子自然觉得比过别人得第一是理所当然的,攀比之心也自然形成了。


➁让他陷入迷茫。


你只说棒,但是你没说哪里棒,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做就是棒,也不知道下次该怎么做。


➂成功误导了他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


他轻轻松松就是最好的,会让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会觉得“世界”也不过如此。

对于攀比心、迷茫和偏颇的坏处,不用赘述,大家心知肚明。


如何在赞美孩子时避免上面的三重伤害呢?你可以尝试这么做:


❶不笼统地夸,要细节地夸


夸奖的作用其实是指出优秀的标准,越细节越能指导孩子今后的言行。


你好棒,这是笼统;你今天见到邻居阿姨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这就是细节,孩子知道了见人主动打招呼是好的行为,以后见到人还会主动打招呼。


❷不夸天生的,要夸后天的


夸奖也是在强化,你夸天生的,孩子就注重外在因素,你夸后天的,孩子就注重自身因素。不能让孩子变得喜欢怨天尤人,要让孩子成为喜欢自省的人。


你好漂亮,这是天生的;你的坐姿好端庄,这是后天的;


你好聪明,这是天生的;你为了写好这个字练习了好长时间,真努力,这是后天的;


❸不要总夸本来就很好的地方,多夸夸那些弱势方面出现的小进步


夸奖的作用就是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孩子重复去做被夸奖的事。所以,越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越需要夸奖,这样他才能不断进步。只要孩子在弱势领域有一点点进步之处,家长就要认真地夸奖,你的夸奖会成为他进步的催化剂。


❹不要夸得夸张,要公正客观


每个孩子在家长眼中都是最好的,但是孩子毕竟不会一辈子只活在家长眼里。他要走出家庭,面对强中更有强中手的社会。让他了解自己是谁,了解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样他才能在尽了一切努力也差强人意的时候原谅自己。


“最、第一、无人能比”,都是夸张的,夸奖时要避免使用这些词汇。当你夸得越细节的时候,一般就越客观。


三、你应该...


和女儿参加亲子班的第一堂画画课是用手掌画鱼,就是把手按到颜料里沾上颜色,然后印在画纸上。手腕处表示鱼头,大拇指是鱼背上的鳍,另外四根手指就是鱼的尾巴。


老师展示了一张样画,每一条手掌鱼都头朝左尾朝右,水平地在海里游。其他小朋友都按照样例去画自己的水平鱼,唯独女儿与众不同,她的鱼都是垂直的,鱼头朝下尾巴朝上。


小朋友们看到了她的画,有人笑话她的鱼不会游泳,还有人批评她不按老师的画。


我很想为女儿的怪异行为辩解几句,好让她不这么尴尬,但也确实说不出一个好理由。女儿倒是一副淡定神情,她解释说,我的鱼发现海底有好吃的,正在吃呢。


其他的小朋友听到后连连惊呼:原来是发现好吃的了,我也让我的鱼去吃一些。于是大家都纷纷画起垂直鱼。


女儿的回答强烈地震撼了我,原来孩子的怪异不是因为错,而是因为你不理解他。这件事之后,我坚定地下了决心,绝不和女儿说“应该”。


“应该”其实是一种指示,一种只有这样才对的指示。它限制了对错,封堵了其它可能。可是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正确的,你怎么知道没有其他可能呢?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应该不应该。鸟应该飞,不应该游泳,谁说的?天晓得哪个地方的鸟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只能游在河上才能活。


树应该是绿色,不应该是粉红色。谁说的?樱花树开满樱花的时候不就是一坨粉红色嘛!


你应该学英语而不是钢琴!英语对生活更有实用性。谁说的?难倒你不知道人家周杰伦为自己婚礼创作了一首婚礼进行曲吗?这还不实用?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还太少太少,还不够事事声称“应该”,前人的经验也是已发事实的总结,还不足以成为未来世界的铁律。我们还是要少一点固化,多一点变动;少一点狭隘,多一点兼容;少一点肯定,多一点也许。少一点应该,多一点可以。


如何将自己的建议传递给孩子而又不禁锢他的思维呢?你可以尝试这样做:


➀说建议前先了解他。


“妈妈看到的太阳都是红色,为什么你画的太阳都是紫黑色的呢?”


“因为我是戴着墨镜看的太阳啊!”


这个时候我想你不会再好意思跟他说:“太阳应该是红色”了。因为戴着墨镜看到的太阳确实是紫黑色。


➁把“应该”变成“可以”,然后加上更多可能性的提示 


我看到的太阳都是红色的,你可以把太阳画成红色。但是我想太阳可能也有不同的颜色,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像染头发一样给太阳染色,到时候你喜欢它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了。


四、我都是为了你


记得十多年前,妈妈在看到邻居白姨从北京旅游回来的照片时羡慕得眼睛里都冒了光。她一边看照片一边叽叽喳喳地感慨,热络得让我都开始对天安门向往起来。


我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喜欢却从没去过北京。她解释说:“其实我们单位有两次去北京玩的机会,但都因为你没去成。一次是因为你太小,奶都没掐。还有一次,我都把行李收拾好了,结果出发那天你发高烧,我只好留下来照顾你。都是为了你,不然我比你白姨还要早去北京10多年呢。”


这句“都是为了你”就像上帝下的一道判词,让我从此背上“不孝女”的骂名。我觉得自己彻底完蛋了,有一扇大门对我关闭了,然后狠狠将我挡在了好人世界之外。我觉得我再也无法当一个好人了,哪怕做再多的好事。


此后,我开始消极起来,我总在想我是一个坏人,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也改变不了坏的根髓。这种否定自我的想法让我开始极度恐惧妈妈说的“都是为了你”。


都是为了你,我没时间坚持学英语

都是为了你,我错过了出国的机会

都是为了你,我放弃了更好的工作

......


每一个“都是为了你”都是我的原罪,是我对妈妈亏欠的标记,它们让我一次次地觉得我是一个包袱,一个拖累,一个只会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坏人。


如果不是我,妈妈会怎么样呢?会不会比现在快乐,会不会比现在美丽,会不会比现在优秀?一个本来会更好的人却因为我成了平庸的家庭主妇,也是因为我,一个还没有走完自己人生的人却率先把自己的人生放弃了。


经过很多年,我才慢慢了解到妈妈的“都是为了你”不是一种指责,而是一种骄傲。她为自己做出的牺牲骄傲,为自己的伟大骄傲,为爱我骄傲。她是那么爱我,爱到放弃自我,而这种爱却给我造成难以负载的压力。


现在的我,也是一个妈妈,我绝对不会对我的孩子说“都是为了你”,我当然“都是为了她”,但这却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没有抱怨,不要回报,更无须自我标榜的骄傲。而我也没有放弃自己,因为我正在努力成长,努力地去当她的好妈妈啊!


五、喜欢就买,别担心爸爸妈妈花钱


每一个妈妈在抱怨孩子爸爸就知道忙工作不陪孩子玩时,爸爸就会奋起直呼:“我又不是出去玩,还不是为了给孩子多挣点钱。”由此可见,给孩子砸钱是每个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基本方式。


给孩子花钱无可厚非,但是“喜欢就买别担心钱”却是一种不顾一切地买买买。这样并不是对孩子好,而是让他变成只在乎自己的自私鬼。


和“喜欢就买,别担心钱”如出一辙的还有如下句式:


你高兴就行,别担心爸爸妈妈不舒服

你高兴就行,别担心爸爸妈妈赶时间

你高兴就行,别担心爸爸妈妈太辛苦

......


父母愿意为子女牺牲完全是因为无私的爱,但是这些过度的爱也在和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亲爱的宝贝,你的父母不重要,你的诗和远方才重要,请随意践踏我们吧。”这样被宠的孩子会怎样自私可想而知。


父母当然不想养一个自私鬼,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但又不会宠得他们自私自利呢?你可以尝试这样做:


说出实际情况,并且让他了解到你已经为了他做出了努力,比如:


我看得出你很想去迪士尼乐园,但是妈妈最近没法请假,因为其他叔叔阿姨正着急等着妈妈准备的资料。妈妈答应你,等公司的项目完成,我会把所有的事情推后,先带你去迪士尼玩。现在,我先让小姨带着你去收集迪士尼乐园的游玩攻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玩个痛快了。


孩子想要的可能并不是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美味的大餐,他们想要的是隐藏在衣服、玩具、大餐之后的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


当你愿意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在自己身处窘迫之中还愿意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哪怕最终什么也做不到,孩子还是知道你爱他,他还是得到了他最想要的爱。


所以不要把自己逼得苦兮兮的,孩子在享受诗和远方时并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还在苟且。如果他们真的不顾你的死活,你也要明白,这正是你的过度溺爱酿成的苦果。

结束语


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哪怕成为孩子脚下的尘土。可是养育孩子不光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事儿,不是孩子愿打,父母愿挨就可以的。


因为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儿女,他还是别人的同伴,别人的同学,别人的同事,别人的兄弟或姐妹,别人的丈夫或妻子,别人的父亲或母亲。


他有很多角色,他的好坏会影响每一个和他有关联的人。


父母的责任不光是教养一个好儿女,更是教养一个善良、正值、包容的好人。他们通过教养一个好人,去惠及这个孩子的同伴、同学、同事、兄弟姐妹、伴侣子女。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的教育不仅影响一个孩子,更会影响一个社会。


作者简介:呼呼猫妈,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80后,来自哏都天津。写作就像给旧时光拍照,愿文字是生命的最好注解。


点此查看往期文章

全国第二大知识电商

百万有趣中产阶层的精神食堂和生活学院

助理微信:huanghuangmiao

商务合作QQ:1024836168(备注广告)微博@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头条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部长书店:韩寒ONE系列七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