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巧 | 小约翰读书经验谈(下)

2015-10-16 生命之光读书汇

微信号:生命之光读书汇

『点击左上蓝字,即可免费订阅』

编者按


齐宏伟,笔名小约翰,七十年代生人,九十年代从教,零零年代读博,一零年代旅美,著名灵性文学作家。他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领域为基督教与中西文学。近期出版《丰盛的筵席:20部信仰文学经典新读》、《上帝的火柴》、《与上帝拔河》、《书中之书讲演录》、《信与思》、《鲁迅: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文学 苦难 精神资源》、《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等专著及诗集《彼岸的跫音》,还编著了《目击道存: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9月17日晚上,齐老师在北京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题目是“为何读?读什么?怎么读?——听齐宏伟聊聊读书那些事”,为了让更多不在场的朋友也能接收到这美好的信息,我们整理了本次讲座的精华内容和大家分享。讲座的第三部分“怎么读”中,齐老师把自己多年读书经验总结成五个要点,今天和大家分享后面三点,有很多实用的建议。



小约翰读书经验谈(下)


3第三点叫“随时阅读,动动笔墨”


不动笔墨不读书。你现在有了前边提到的一些记录的页码,两个小时流畅阅读后,就要有一个小时留下来做记录、动笔墨的时间。一定要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我现在的读书笔记本已经六十册左右了。六十册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册两百页正反面记。这是我书房里宝贵的材料。每一个笔记本我都会给它编上页码。先写上我读的是什么书,第三页有一句很有趣的话,我不会整体抄,我会有一个简单的摘录,接下去我会用自己特有的记号来写一下我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很有趣,很有意思,我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对话。然后到了第五页又有一些,十一页也有,二十页、三十页,就这样大概就有一个整理,等于又重新把刚才读的过了一遍。

过了一遍之后,我会留下一点时间,对我这次整体阅读有总结和评价,然后我会大概说一下在这期间我读了以后有什么印象,总的有一个印象。然后,这本书很快就读完了,读完后我也会整体有总结反省。这样之后,我的读书笔记会留几页空白,因为这本书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我会再看一遍,那我再看一遍的时候,我会在空白的地方继续再写新的阅读感悟,当我全部都完成了我的笔记本,我会给它前边编上目录:比如说《红楼梦》是“一”,《水浒传》是“二”,从哪一页到哪一页,然后就编好,整体编好后,我会写一个前言和后记,我会写上读书笔记第一册,姓名,从哪年哪月哪日到哪年哪月哪日。

这个本子我会随时阅读。我不会读完了就扔了,而是随时打开翻翻,因为它就是一本书,很有趣,不断地透过这些材料来对话,跟大师对话,也跟自己对话,也跟过去的自己对话。你要记住人是活在历史中,活在文字中,活在记忆中,活在文化中,人是摆脱不了文化的一种文化活物,人是用语言思考的,因为上帝是用语言书写下真理的,你不要轻视这个,这是我之前讲到的。所以这些笔记本一摞一摞到了第六十本的时候,你就看到你的青春怎么走过来的,你就知道是哪些东西在喂养你。所以我说这是“流畅阅读,见林见树”。

当然,这种读书方法一开始难度比较高,但你也要勇敢往下翻。如果这本书太难了,你就把它放下吧,然后再换一本你目前能读得下去的,有点收获的。所以我在读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时候,读《纯粹理性批判》就真不知所云啊,非常痛苦,后来我就换了,我读他的《实践理性批判》,没想到真豁然开朗,读完了《实践理性批判》,再去读《判断理性批判》,最后到《纯粹理性批判》,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的线索,也是特别宝贵的总线索。

请注意真正的阅读不是跟着新兴的东西跑,那些东西是没有多少含量的,你要去读经典,那是真正有含量的,真正有份量的。所以在这过程中就慢慢训练自己流畅整体阅读,见林见树,如果一本书你觉得很好,你干嘛停在那里不往下读了呢?你读完了,再读一遍不就是了?它又不跑,是不是?有的人就舍不得往下读,读了一句话就在那里揣摩揣摩,还是可以往下读嘛,如果你觉得好,可以再读一遍。整体性地读,很快你就全部掌握了,是非常好的方式。

“随时阅读,动动笔墨”这一点还要特别讲讲“随时阅读”。这也是一个音乐大师他自己讲的,他说小时候练琴的时候,他的音乐老师给他布置了任务,问他说,这一周的练习任务你是怎么做的?他就说,我一般是每天抽出整块的时间来训练、练琴,他的老师说,千万不要这样,你要随时地进入音乐,随时地离开音乐,比如说我临睡前五分钟,就弹五分钟,然后等着吃饭的时候弹三分钟,随时打开琴弹,随时又走开,就是让音乐成为你生活的一部份。

所以阅读也是,我们古人叫“三上”,马上、厕上、枕上,就是随处都有书,随时打开都可以读,读了放下,放下再读,就是千万不要“我要抽一个整体的时间”,我要去北大读一个阅读班,然后让它教我,你的人生哪有那么难得的时间啊?所以现在就开始读,今天就开始读,随时读,你记住今天开始读总比没读好,然后随时读,随时放下。


而且随时阅读有个好处啊,他们叫“高贵的闲暇”,就是有时候读书不要有目的,要有一个高贵的闲暇时间,泡上一杯茶。这是我特别享受的时刻。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被垃圾影响?被色情的、刺激的东西影响?这是因为他没有高贵的享受,一个人享受了高雅音乐,他就不能欣赏靡靡之音,他会有生理性的不快感,所以当他有了高贵的情操享受,他就真知道那个很美好的东西在哪里。

所以泡上一杯茶,然后拥着书房里一堆书,你就没有目的,随便抽一本,翻一翻,然后放下,再翻一本……我觉得那个享受真是太美好了。尤其是午后的懒散的阅读时光,斜躺在沙发上,然后边读边看边记,这个书随时打开、放下,随时折角,甚至随意贴你自己的便签、记录纸条等等。我觉得是特别享受的时刻。 


4第四点叫“少看评论,找准入口”


这就是说你读书的时候,会有很多评论,你要尽量不去看评论,因为这些评论只不过是他的看法。你要读《红楼梦》,你干嘛要听当前学者那么愚蠢的评价?很多人又没时间读《红楼梦》,我觉得不少人都是在乱扯。有的人讲《论语》,告诉你说这本书就是告诉你怎么活才快乐——其实牟宗三早就讲过,儒家如果不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谈什么人生快乐,那都是在胡扯,你根本还不懂人家在说什么。所以在很多时候,你要真正地去读原典,你不要去看某某评《论语》,你就自己看《论语》不就是了嘛,你自己翻开读不就行了嘛。从上往下读,一遍一遍读,一遍不懂,再读第二遍,所以就是去读原典,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不要去看评论,然后去读它。

当然,我特别声明,我自己书中的评论是尽量导读而不是学术式的所谓评论,我是千方百计激起你的兴趣去读。你读完了导读,就会觉得这本原著太好了,我如果不读,我这一生太遗憾了,我一定要去读。我不是为了评论而评论,而是为了让你读而评论,这是我的原本出发点,所以你不要以我的评论代替了你去阅读。没人替你去享受,那个享受太美好了。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经历。我在本科的时候读《罪与罚》,实在读不懂啊,“罪”写了一卷,然后“罚”写了五卷,主人公到底折磨来折磨去干嘛呢?警察又没有找到他,你说他到底在干嘛?我们中国人真读不懂《罪与罚》,这是我很痛苦的阅读经历。后来到了读研的时候,我就一直不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再后来有一年放寒假,就鼓起勇气借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耿济之翻译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就借了最好的那个翻译版本,带着这上下两本厚书。那时候要坐一夜的火车,坐硬座,从南京到我老家要坐整整一夜。你夜里不敢睡觉,你一睡觉,别人偷你东西,所以你就只能醒着,醒着就只能看书了,所以我就想带这一套书,看看寒假能不能挑战自己。


结果没想到翻开往下读那么激动人心,那么容易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像诗一样,心灵之诗啊,太好读,太流畅了,太愉悦了!我头都不抬,从傍晚读到黎明,一直读,读完之后,就在我们的肮脏的市区吃了早饭,然后赶到尘土飞扬的长途汽车站,就坐长途大巴,上了大巴后,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然后再长途颠簸到我们的县城,全程都是蜿蜒崎岖的山路。其实,在长途大巴上很难阅读的,但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又开始往下读,往下读、往下读,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就合上书本,然后一下子看窗外。

看着我们的山区啊,全是石头山,光秃秃的,上边有一些落雪的残雪,还有人采石头炸的那些坑,那些坑就像伤口一样。我就觉得这个山在沉默中呐喊,中国人的几千年的苦难,在沉默中呐喊,然后一下子就觉得中国的整个文学是那么风花雪月,如此轻飘!我们中国人几千年连饭都吃不饱,在这块土地上,承受如此沉重、深厚的苦难,但没有一部文本来诉说这些苦难。然后就觉得整个中国文学的轻如鸿毛,而我们中国人的苦难重如泰山。所以那一刻,这个苦难就提醒我,人真是有罪的,那个意识是非常激荡,非常强烈,非常形象。

就在那一刻,我的确是泪流满面:身为这块土地的人,在如此稀薄的文化资源中成长的一批人,却感不到自己心灵的饥渴,还在忙着只为着这个世界、只为着物质在生存的斜坡上攀爬着,而丝毫没有抬头看一看星空的灿烂,那一刻真是潸然泪下。我真就觉得那一个土地、人生、苦难、文学一下子整合了,有一种很深地、整体性地冲击,所以这是读原典所真正感受到的。这样一种感受使我们知道,我们圣经的教义不是抽象的教义,而是一个整体的言说。

而“找准入口”就是说有一些文本,也许你很难进入,你就试着去找它比较容易进入的部分,就是你不一定只从头开始看,你可以先看中间,或者先看三分之二,或者一些作家的作品中,你可以找容易进入的部分,适合你的部分去看。


5最后是“形式多样,活泼有趣”



文以载道,因此文字本身有时候是不重要的,因为它传递真理,它可以多种形式来传递真理,当然如果你语感敏锐之后,你也会知道它很重要。但我们也知道,文字是传递真理,因此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国外这一点做得很好,他们很多名著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传播,但我觉得中国的形式太少了,所以你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接触。比如说《罪与罚》你如果很难看它的原典,那就可以看看电影;如果《卡拉马佐夫兄弟》你也很难读,你也可以看看一些改写的,甚至是漫画本。日本这一点做得很好,所有的世界名著都有漫画本,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漫画本特别精彩。你如果要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不容易,你可以看黑泽明导演的《乱》,它就是一个日本版的《李尔王》,是非常精彩生动地诠释。透过多种形式,你就可以进入。

或者你也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啊,通过Kindle啊,通过苹果设计的软件啊,通过给少儿读的版本,或者通过电影、电视,通过视频等等。我觉得形式多样,我们一定要有机会去跟这些经典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慢慢地、真正地被它熏陶,也用圣经来评判他,使我们可以真正地在各地域、各领域宣告基督的王权。

总结来看,所有阅读都要以道观之。这是根本性的,比方法论更重要的一种眼光。我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这也是必须要艰苦而快乐地训练才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多祷告,求上帝赐给你智慧去好好阅读。上帝会特别怜悯你的。毕竟,一切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

来源:齐宏伟讲座整理稿,“生命之光读书汇”首发。


充满活力的读书会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微信号:生命之光读书汇

联系邮件:3599050@qq.com


点击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