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编辑和前方记者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啊

许庸人自扰之 许庸人自扰之

我是一名媒体编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刷朋友圈,但凡看见前方记者发了东西,别管啥内容,立刻点赞!就和打卡似的,可准时了。为什么呢?混个脸熟啊。下次约稿的时候,“嘿嘿,我,您不认得了?就是天天在朋友圈给您点赞那个,就是我呀,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策划……啊? 打错啦?不好意思啊!”


据说,世界上有四种人互相认为对方是傻逼,他们分别是美国人和俄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后来,有干了几十年的老记者补充说,还有第五种——前方记者和另外一个前方记者。


后方编辑总说,“前方不给力啊!就这么个策划都回不来!啊!?这稿子是什么东西?有没有逻辑?这让我改一遍就相当于我重写一篇啊!我要你何用?这个数字对吗?和别的稿子有出入啊!到底是啥原因?到底几个人?到底最后怎么了?这照片怎么构的图?这是隔壁赵大妈在广场舞之余用左手拍的吗?还好意思加滤镜?加你也别用美图秀秀啊!你好歹弄个Lightroom啊!这个镜头能不能用架子?能不能成组?同期声能不能不呲?能不能调一下白?这家伙抖的我都怀疑你得了帕金森了,你是抖森吗?《雷神4》里面是不是有你参与演出啊?”


前方记者总说,“这个策划是什么玩意?这谁策划的?嗯?首先这格式就不对,标题上还有一个错别字,你们到底重不重视我?策划要求真不少,去这写,去那拍,采访N个人,这家伙一个个的,你当这个国家是我开的吗?我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是金正恩啊?我有那么胖吗?就这策划给你,你能做出来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先不提这个茬,上次我回的那个稿子辛辛苦苦采了四个同期,你后方给我删的一个不剩,我怎么和采访对象交代?啊?都追着我要刻盘呢!我一千字的稿子你给我改成一百字?你拍电报呢?你文章是用甲骨文刻出来的吗?这么惜字如金?另外麻烦你们重新发一个策划吧,我这是利比亚,不是利比里亚。”


但是一旦双方真正开始接洽,不论是通过微信还是电话,气氛就立刻和谐起来,并贯之以中国人特有的假客套,语言还都特别甜腻,充满了同事之间温暖的友爱和关心。


后方编辑通常这么开头,“王老师,这么晚了,打扰您真是不好意思啊,也不知道时差对不对?”前方记者就说,“诶呀不打扰不打扰,时间刚刚好,我这是凌晨三点,还没睡,还没睡!”后方编辑就接着说,“上次那个稿子做的特别好,领导都觉得不错,让您再接再厉,这回这个策划啊……”前方记者就赶紧打断,“哪里哪里,还是多亏了你们后方的支持,回稿确实一般,还是你们认真负责,我后来看了成片,都没想到能编那么好!”后方编辑一看这形势,觉得不对,不能再互相吹捧了,容易跑偏,得赶紧往下走,等会儿后面还有三十六个策划要联系呢,于是斩钉截铁的进入正题,“是这样的王老师,这回这个策划,还得请你们前方多辛苦一下……”前方记者赶紧摆事实讲道理,“最近啊,我们这边人手稍微有点儿紧,我七舅姥爷小姨子的二婶还把腿给崴了,得去照顾,这手里真是各个部门的一堆策划呀……”后方编辑一看不妙,得出炸,再不炸就来不及了,于是立刻两王带出四个二,“前方确实辛苦,不过这个策划是领导点的题,我们也理解前方,但是领导特别重视,您看!”前方记者一看,被拍死了,没牌了,刚想说自己年假,一想这理由上次用过了,只能认栽,“这样啊,好的好的,您这边具体要求再和我说一下……”


有一次我给一个在前方的兄弟打电话,接通了,那边没声,我喂了半天,对方才说,我擦是你啊,我看北京的电话,我以为编辑部约稿呢!


然后我说,嘿嘿,确实是约稿……


后方编辑在工作中,有一个东西总是找不到,啥呢,笔。笔这个东西,在编辑部简直是太神奇了,简单的说,就是无论你买多少支,放在任何地方,它自动就没了,就和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似的,说没就没,你说奇不奇怪?后方编辑每天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找笔,“我笔呢?刚放在这里的!怎么就没了?”而当你翻箱倒柜、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不经意的一回头,嘿,那笔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赶紧拿起来,一写,没水。尤其是去找领导签字的时候,“领导,请您签字!”领导也不看你,一伸手,意思是把笔给我,但是你没笔啊,只能在那儿傻站着,领导手伸了半天,觉得手里没东西,很生气,转过头说,“你怎么连个笔都没有!?”但是他也没有,然后两个人就开始找笔,重复上面灯火阑珊那一幕。我们夸一个编辑说他“很有文笔”,不是说他文章写得好,而是说他总能找到笔。我觉得照这样下去,在编辑部这个小环境里,早晚有一天,笔可以取代黄金,成为新的硬通货。“你听说XX部那个小张了吗?他炒笔炒了一年,北京好几套房子了!”


前方记者在工作中也有一个东西,总是找不到,啥呢,电池。“我电池呢?我相机电池呢?我摄像机电池呢?我各种电池呢?”谁能想到,三峡大坝2006年就建成了,到了2018年,前方记者还是缺电。好不容易找到块电池,还没电,这就带来一个连锁问题——充电器也不好找。一个前方记者,出差要是没丢过充电器,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记者。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记者就是靠丢几个充电器来分级的,丢过一个的,那是实习记者;丢过五个的,那至少是个副高;丢过十个以上的肯定得过中国新闻奖。再就是储存卡,如果你看到一个摄影或者摄像在采访中满脸堆笑,但是无所事事,而且贼眉鼠眼、四处寻摸,那不用问,他肯定忘带储存卡了,正准备找谁借一个呢。 所以说,挣钱不难,关键是存不下来;拍摄也不难,关键还是存不下来。而且呢,最烦人的是,你说你出个远差,得坐飞机,锂电池还不能托运,但是几乎所有设备都需要锂电池,这是一个锂电池的时代啊!于是,一不小心忘了从箱子里把各种电池拿出来,机场直接就把你行李扣了,我到站了,行李没到,我怎么采访?我明明是一个记者,搞得和走私毒品的一个待遇。机场安检还对各种装备特别感兴趣,记者的东西,一过那个X光机,不用问,肯定响,然后安检就问,这是什么啊?那是什么啊?你说你问那么多干什么?好像我说了你真懂似的。你见过恐怖分子用锂电池炸飞机的吗?那得多少锂电池啊?成本也太高了!


后方编辑最害怕电脑,电脑死机了,电脑又死机了,电脑再次死机了……电脑这个东西是不是从小经历过什么不堪回首的往事导致内心比较敏感?怎么我随便一动,它就死机了呢?这么害羞吗?我也没干啥啊!我们编辑部常备着几炷香,只要一死机,编辑扑通一声就跪下来了,天灵灵地灵灵求求你显显灵,我刚才那稿子还没保存呢。但是没办法,重启了也黑屏,怎么办呢?找技术吧,技术过来了——所有的技术长的都差不多,一看就是程序员那种,跟妙蛙种子似的,随机穿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衬衫,高的像格鲁特,矮的像霍比特人,瘦的像卖盘的,胖的像网管……然后围着电脑绕了三圈,一推眼镜,说,你刚才把电源踢掉了。


记者怕的东西就比较多了。文字记者看到录音笔脸就绿了,他么的采访对象说了好几个小时,我还得一句一句听,这是考英语听力吗?再碰上个印度人,这个听力,vely vely difficut!摄影记者最怕别的摄影记者的闪光灯,闪光灯各种方向一照,照片上的人那是怎么看怎么奇怪,都跟西游记里银角大王似的。万一再抓拍到采访对象正在大笑,闪光灯一打,那照片,挂在门前辟邪,挂在床头避孕。摄影记者们天天就压抑着自己冲上去把所有闪光灯敲碎的冲动,总有一天会闪瞎自己的氪金狗眼。摄像记者最愁的就是三脚架,这个东西不但大,还死沉的,每次采访之前都得做一番思想斗争,你说这三脚架我拿不拿?拿吧,沉的要死,比较激烈的采访还用不上,为什么呢?等你费尽全力把三脚架摆好了,有效镜头早过去了,这个时候你想跑上去赶紧拍下一个镜头吧,不行啊,你还得把三脚架收起来;但是不拿呢,万一要专访呢?三脚架就是摄像记者的大姨妈,来了麻烦,不来更麻烦。没办法,每次采访还得带着,于是就和出镜记者说,“你帮我拿三脚架吧”,出镜记者人又没影了,人呢?找充电器去了。但是别管啥记者,只要是记者,最怕的一个事,就是起标题。起标题这个事太难了,一般记者都是五分钟写完稿子,用一个小时去起标题,就好像我一转身便离开的你,却要用一辈子去忘记。而最操蛋的是,后方编辑最喜欢改标题,我起早贪黑好不容易起了一个标题,你还给我改了,这文章里面凝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有80%在标题上面你知道吗?读者现在也学精了,都知道记者写的那破玩意不咋地,再加上网络碎片化传播,商品社会也都忙着挣钱呢,哪有时间看你文章内容?看个标题得了。那要我前方记者干什么?下次你后方编辑直接起个标题吧,内容就写(略),反正正文也没人看。


后方编辑最怕开会。各种会,各种领导,“下面,我简单说两句”,编辑就在心里骂,“你能不能少说两句?你这是重新定义了简单两个字啊!我还一堆稿子没写呢,还一堆策划要联系呢,电脑还死机了你说说!”领导说完了,大家都松了口气,准备去吃饭,这时候晴天霹雳,领导又说,“下面每个人都发表一下意见吧,小刘,从你开始!”小刘环顾四周,发现整个屋子就自己姓刘,于是陷入了绝望,没办法,硬着头皮,把身子往前一探,眨下眼睛,咳嗽两声,说,“刚才,领导说的,我觉得,非常好!”要是一般领导呢,微笑一下也就过去了,还有那种特别认真的领导,就问,“具体好在哪里?你详细说说!”小刘心里想,“下次开会打死我也不坐这个位置了!”


前方记者最怕采访开会。各种会议的采访真的是太难做了,你们只要做过会议采访的,都会认同我,真的,原料都是一样的,怎么采也就那些东西,一采一天,一采一天,很多时候还进不去会场,就等着人家新闻中心的通稿。啥是通稿呢?就是把所有记者统统都搞一遍,简称通稿。你往会议大厅一站,突然间,就看一群记者疯了一样朝一个方向涌去,不用问,肯定是来了一个大咖,你不能落后啊,万一是重要新闻呢?对不对?你一看,电池也有电,储存卡也带着呢,三脚架收起来了,旁边还没有闪光灯,于是你如脱缰的疯狗一样冲了过去,发现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早就围满了各种人,好不容易从某个腋下探出自己的话筒,发现采访结束了,就录上一句话——“谢谢大家!”。人群散去,互相都在问,“刚才那人谁啊?”“不知道啊!”


所以说,后方编辑和前方记者都不容易,难兄难弟啊,互相珍惜吧!不说了,我给前方记者点赞去了。



往期回顾:

强烈建议剥夺房地产商用中文给楼盘取名的资格

这年头 做个东北人真是不容易啊

没挤过四号线的人不足以论人生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