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偶合?全球化遭遇黑死病|《现代世界的起源》
编|译|所
2020年02期
马立博
历史的偶合?全球化遭遇黑死病
不管它是如何在1347年传到欧洲的,当时欧洲的条件已足以使它迅猛地传播。第一,不论由于什么原因,欧洲的鼠类已经在城市和乡村安下了家,黑鼠(家鼠类老鼠)把窝安在人类房屋的阁楼和椽子上。第二,欧洲人口从公元1000年前后开始就不断大幅增加,到1300年,土地和作为燃料的森林的短缺已非常显著。雪上加霜的是气候恶化,使冬季变长而且更加寒冷,作物的生长季节变短,导致人口压力剧增。在欧洲有利于灾难的某些条件成熟了:即使不是黑死病,也会有其他事情发生,也许不会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干柴已备好,所需的只是点燃它的一粒火种。所流行的恰恰是黑死病,而且它蔓延迅速,这也许是由蒙古人在黑海及其周围的军事行动这一偶然因素所致。
欧洲人已经编织起一个由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热那亚和威尼斯的商人穿针引线的区域性贸易网络。然而,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情况的发生,鼠疫也许不会传到欧洲。黑海岸边的贸易城市卡法(Caffa或kaffa)是跨越亚欧大陆的商路的纽带:它是来自中国的贸易商队的西部终点,也是威尼斯和热那亚船队贸易的东部起点,而1346年12月两支商队都明显停靠在卡法的码头附近。与此同时,一位蒙古汗的军队正在围攻卡法,如果不是因为蒙古军队中爆发鼠疫导致大多数士兵死于疾病,从而迫使蒙古汗撤军,该城市也许就被攻克了。如果跳蚤、老鼠和染病的意大利人没有登上船只踏上归途,鼠疫也许就止步于此了。意大利人在1346年12月回到家乡以后,鼠疫就在欧洲肆虐开来,并很快通过既有的商路——特别是水路——传播到其他城镇。不仅生活在欧洲房屋中的大黑鼠把鼠疫传给人,染病的人通过咳嗽也直接传给别人。鼠疫在整个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肆虐。1347年,一艘装满死尸的船漂入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里亚,黑死病因而首次到达北非的埃及。黑死病从亚历山大里亚沿尼罗河传播到周围的农村并传至开罗,导致埃及农耕地区人口减少,灌溉系统瘫痪。到1350年,它已经一路传播到瑞典,并于当年冬天到达莫斯科。此后,黑死病开始致其宿主鼠类死亡,其自身也偃旗息鼓了。
……
统治集团靠农民生存,文明战胜或溃败给游牧入侵者,病菌悄悄繁殖,然后杀死游牧民和城市居民,所有这些都发生在环境因素制约着人类能够采集或者生产的营养素和食物这一背景之下。总的来看,人类在与大、小寄生虫的对抗中或者取胜或者丧命,这种势均力敌的状况被称作“旧生物体制”,或者生物的“旧体制”。在这个世界上——不仅包括1400年的世界,还包括几千年前直到进入19世纪很久以后的世界,人类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必须特别关注环境给人类活动所提供的机会或施加的限制。其结果是,人口增加不至于太多太快而达到威胁社会的环境基础的地步,当然几个例外的情况除外。后来的发展打破了旧生物体制,从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
不论到1300年左右旧大陆的人口数量是否触动了环境极限——有些历史学家持这种观点,随后发生的黑死病使世界人口急剧下降了,特别是在中国和欧洲。此后,从1400年左右开始,世界人口数量又开始上升,并且就像我们将要看到的,四百年后再次触及旧生物体制在某些方面的极限。可以肯定的是,到1800年,世界人口已达到9.5亿左右,是1300年中世纪人口顶峰时期3.6亿人的两倍半多。
为了供养两倍多于过去的人口,人类与可利用土地的关系以及他们利用土地的效率应当有所改变。一方面,欧洲人将面对美洲这样一片蕴含着丰富新资源的新大陆。虽然这个新大陆在1400年已有相当多的人口,其土地也被土著美洲人利用起来,然而广泛的物种交流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关系,到1600年美洲成了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另一方面,全球贸易关系的重新确立,使得一个区域贸易网的人们能够集中生产最适宜在他们的环境中生产的商品,并通过市场与无数其他生产地区性产品的人互通有无,即出现了地区性分工,从而提高了总体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尽管市场专门化传播开来,使全世界的经济总量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但仍然没有逃脱旧生物体制的局限。
现代世界的起源: 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第三版)
(美)马立博 著
夏继果 译
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
马立博为我们提炼出过去六百年世界史的精华。真正全球的视野,对环境背景的充分观照,该书堪称一部理想的教科书。
——约翰·麦克尼尔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全球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经典。它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论叙事,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建构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叙事。第三版更把亚洲和环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对于我们现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见解。作者突出印度洋在现代早期的全球贸易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强调旧生物体制的危机、在本土开采煤矿之便利以及发现新大陆等诸因素的偶合,共同促成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还阐发了全球氮循环对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这些见解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夏继果,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地中海史、中世纪西班牙史、历史上的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目前主要开设与全球史和地中海史有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代表作有《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1999)以及与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共同主编的《全球史读本》(2010);主要译著有《12世纪文艺复兴》(2005)、《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态的述说》(2006)等。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往期精彩回顾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