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一八,勿忘国耻:以爱国之名伪装的军国主义

熊倌儿 熊倌儿 2024-02-18


军国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有人说

爱国主义让人们努力使自己的国家远离战场,

军国主义让人们渴望随自己的国家走上战场。

爱国主义教人们珍视自己的文化,

军国主义教人们鄙视别人的文化。

爱国主义告诉你,你的国家在世界上多么被人们憧憬。

军国主义告诉你,你的国家在世界上多么被人们敌视。

爱国主义的宗旨是不管我的国家如何落后,都不是垃圾。

军国主义的宗旨是不管别的国家如何文明,都是垃圾。

爱国主义不需要人教,因为爱国主义不会使特殊群体获得利益。

军国主义需要宣传,因为军国主义会使一个群体江山永固。

爱国主义是如果我有理,即使你钱多拳壮,我也不会听你的。

军国主义是即使你有理,如果我钱多拳壮,你也得听我的。

爱国主义给我们后代以幸福,因为真正的爱国必定带来和平。

军国主义给我们后代以悲剧,因为军国主义不会为战败后的人命买单。

如果有的话语、有的新闻在竭力试图培养你和某国、某国人民的对立情绪,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因为爱国主义传达爱,军国主义才需要恨。

1931 年 9 月 18 日, 日本军国主义制造柳条湖事件, 发动了侵华战争。1937 年 7 月 7 日, 又在北京西南卢沟桥畔挑起了震惊中外“七七”事变。从此,日军攻城略地,占领我国半壁河山,在侵华战争15年间,犯下令人发指的累累罪行。

中国伤亡3500万人,其中死亡2000万人。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罪恶,是人类史上罕见的,日本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日本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国家开始迅速发展,随后日本为与西方列强争夺瓜分世界,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不断强化军国主义体制,大力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军国主义教育对日本国民意识产生严重影响,并为其左右,成为侵略战争的牺牲品和受害者。

1890 年 10 月日本明治天皇颁布《教育敕语》,日本政府把《教育敕语》作为教育的总纲领,把“忠君爱国”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标榜天皇是道德的化身,并且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他们把小学的教育目标从过去的以知识教育为主,改为以“道德教育”和“国民教育”为主。

1891年11月17日‚日本制定了《小学教育大纲》。其核心就是向小学生灌输“效忠天皇”的思想,把天皇说成是“万世一系”的神。在小学生中树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使他们绝对服从天皇,无怨无悔地为其服务。

《教育敕语》被强制灌输给孩子们,使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接受军国主义思想,逐步被卷入了具有“玉碎”思想的集体之中,最终成为侵略战争的炮灰。

日本政府除了系统地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外,还经常举行一些宣誓效忠天皇的活动,如向天皇、皇后的“御像”礼拜等。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宣传自己是“神的国家”的同时,一直宣传“外夷野蛮”,称中国人是“猪仔”,称朝鲜是“野蛮国家”。

例如福泽谕吉就宣传“日本为东方魁首盟主”应“争雄东亚”。极右势力头目头山满鼓吹:“日本应该是称霸亚洲的盟主。”还有的称日本应是“指导亚洲的盟主”,甚至猖狂称“日本民族解放世界”。

为了实现充当“盟主”的野心,日本军国主义者又鼓吹“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东亚协同体”、“东亚共荣圈”、“从白人手中解放亚洲”等等,并称“这是大和民族的历史使命”。

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使国民和军队树立一种意识,即日本必须出兵,发挥军事作用,为“亚洲做军事贡献”。

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确立后, 极力鼓吹侵略“合理”, 反侵略“有罪”, 竭力宣扬“忠君爱国” 、“天皇至上”, 大肆掀起侵略战争狂潮 。

日本军国主义者还不断加强“忧患意识”的形势教育,激发部队出兵“保护日本的利益”。例如日本在侵略朝鲜和中国东北的过程中,就一直称阻止苏联的“赤色威胁”宣传“日中战争必然论”、中国“威胁日本驻军安全”日本“海上生命线受到威胁”等等。

日本著名“战争文学作家”大冈升平就曾深刻指出,当时的军国主义者的爱国主 义教育实际是鼓吹“爱国就到别国去进行掠夺,屠杀别国人”。

军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专制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对整个军队和国民进行彻底的精神和思想控制,使官兵和民众确立绝对服从主义思想意识。

军国主义教育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这种欺骗性使民众不分是非,只要是天皇和军队推行的战争和军事行动,就是爱国的,就可轻易地随时为之去死。 在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下,二战中日本国民意识中的“效忠天皇的意识”极为浓厚,他们对天皇的神与神之权威深信不疑,顶礼膜拜。不少官兵直至临死时,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因此,在长期的军国主义泛滥与横行过程中,他们都认为所做出的军国主义行为是忠于天皇,是爱国的表现,更不怀疑像天皇这样至高无上的神还会有错误。直至日本投降时,听到天皇宣布投降的“玉音”时,许多人还不相信这是天皇的旨意。

明治时代以来,日本人从小就受到绝对服从主义教育,不仅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军国少年”、“帝国军人”,而且使整个社会都存在这种绝对服从的思想意识倾向。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天皇,个人服从国家,已成为每个人的意识观念。

因此,人们在言论和行为上没有自主性,对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在参与军国主义侵略行为时,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胆怯到不在乎。

日军在训练士兵屠杀中国人时,在上级的命令下,无论对方是什么状况,只要上级下令,没有思考的余地,坚决执行命令。在日本士兵的思想意识中,“上级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

特别是在战争期间‚这种精神意识促使日军顽强好战,宁死不降。不仅仅是军人,地方上也出现类似状况。在中国东北的开拓团中,曾不断出现日本丈夫杀死妻子儿女全家“玉碎”的情况。在冲绳岛战役中,亦有日本女中学生去 “玉碎”。这种“为国捐躯”的国民意识使日本国民深受其害。

也就是说,在这种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灌输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算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在“国家至上主义”下,他们失去了个人的人格和自我精神属性,失去了亲情,泯灭了人性,成为军国教育体制下的流水线“棋子”和“炮灰”。

“爱国主义”的正确理解应当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同时尊重别的国家,而不歧视和侵犯别的国家,因为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热爱保卫和治理自己的国家。

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的拥趸。

希特勒提出“民族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的政治主张,这里“社会主义”是不过是他们的幌子,实则是“国家至上主义”。他们鼓吹日耳曼民族优秀强大,“优等种族”至上;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法西斯主义反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张“国家高于一切”。

爱国本是一种美德,但被这些人用来蛊惑人民搞军国主义,搞纳粹主义。他们把“爱国主义”变成“国家沙文主义”,鼓吹只应当爱自己的国家,鼓吹,应该实行扩张主义,侵略和占领别的国家。

日本的军国主义除了“国家至上主义”,从西方引进的沙文主义及社会达尔文主义,同时还夹杂了日本的神道教、佛教和儒学中的封建思想糟粕。

因此,日本军国主义比德国法西斯主义更具有“迷信狂热”和“封建色彩”。这也是那些中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人,比中了希特勒思想毒害的人更难醒悟悔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一八,不但要勿忘国耻。

我们也更应该知道,这个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在军国主义思想教育下,走向毁灭自己和他人的道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九一八,勿忘国耻:以爱国之名伪装的军国主义

熊倌儿 熊倌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