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生“以培养优秀的人格为目标”,这里涉及了一个重大问题
阿屋
家乡 山西
琦玉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研二
在日生活 2年
喜欢咖啡、旅行、健身、小说和漫画。最近在进行昭和咖啡馆巡礼(疫情期间暂停)。
《日本生活二三事》第58篇
越是学习社会科学越容易意识到,许多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带有强烈的近现代痕迹。比如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健康”。
江户时代前,“健康”这之类的词还没有被“造”出来。那时在日本,相当于现代“健康”的是“养生”。
“养生”一词正如大多词汇一样,有着暧昧的定义。我在《WIRED》杂志的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江戸時代までの日本には「健康」という言葉はなく、いまもっている元気を無駄に消費 しないよう検約し、良き人格を目指せという「養生」概念が一般だった。」(WIRED Vol.22 BODY&HEALTH)
翻译:江户时代前日本没有‘健康’这类的词汇。反倒是养生的概念更加普遍。‘养生’指节制现在所拥有的精气,而不无端消耗,以培养优秀的人格为目标。
在这篇文章的观点中,养生是一个与现代的健康相区别的古代观念。养生观被认为更注重于灵魂的修养。那么养生的观念下,日本人是怎么治病的呢?这篇文章开启了我的疑问,为此我查阅了资料。
日本的养生历史受中国的影响很深,最早开始于室町时代末期。与后期受荷兰影响的西方医学观念相对立,形成了自己的“汉方医学”文化。
注:室町时代( 1336年-1573年),是日本历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经历16代将军,历237年。上承镰仓时代,下启安土桃山时代。
这时的医学主要受到中国金朝,元朝时代医学的影响。这个时期医学的特征是《素问》《黄帝内经》等理论医学和《伤寒杂病论》《千金方》之类的临床医学的结合。其中影响日本最深的人物是李杲和朱震亨。被称为“李朱”。
注:
1、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2、朱震亨(1281~1358年),男,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朱震亨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他们的学说在传入日本后,被田代三喜斋及其弟子曲直濑道三等人整理和学习。
他们吸收了这种药物配合治疗的医疗体系,即确认药效再使用的实践医学。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曲直濑道三的继承者,曲直濑玄朔的《医学天证记》。
注:
1、田代三喜斋,关东一带的名医, 据说他曾经远赴大明国与南蛮学习医术,习得当时人认为异端的外科手术。有多部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皆能汇入个人经验而发扬李朱医旨,是李、朱学说在日本的开山,他的医术被弟子曲直濑道三继承并发扬光大,在此后的两百年间一直作为日本医学的主流而存在。
2、曲直濑道三(1507年10月23日-1594年2月23日),日本战国时代名医、医学教育家,被誉为日本近代医学之祖。本名正盛,字一溪,号道三、虽知苦斋、盍静翁(翠竹庵),其医学活动和医学思想对后世日本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这段说明不难看出,室町时代的日本对传入药方的看重。但这也涉及了一个重大问题,药方和中药在当时是高级进口货品,由于药方是难懂的中文,而中药材昂贵且稀缺,就算是富人也要省着用,更何况普通人呢。
因此当时的医者在减少药量上下了很多工夫,并开始以《伤寒杂病论》等书为基础,尝试找到产自日本本土,可以入药的植物来降低成本,比如高丽人参。
我曾经在回国时从首尔机场转过机,机场的免税店里铺天盖地摆满高丽人参,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高丽人参”。现在看来,高丽人参也许是买不起中国产人参的日本人的妥协之举吧。现在日本的药妆店里,也有高丽人参的营养补剂。
注:《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针对平民无药无医的情况,统治阶级推行了许多可以利用身边随处可得植物的治疗普及药方,比如幕府时期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推行的《普及类方》(1729)。
还有被称为水户黄门(相当于康熙微服私访的民间小故事)的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推行的《救民妙药》(1693)。
注:水户藩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个藩,位于常陆国(今茨城县中部及北部),藩厅是水户城。藩主是水户德川家,与尾张藩及纪州藩并列为德川御三家,石高35万石。水户藩是幕末初的雄藩之一,军事实力和长州藩看齐,在安政大狱时才实力消减。
《救民妙药》多次重版,甚至在大正、明治时期被制成印刷品,为日本的民间疗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江户时代,一位叫贝原益轩的贵族将“养生”这个词深入人心。他学习传到日本的本草学和朱子儒学,留下许多与儒学道德教育、医学相关的书。
其中《养生训》一书,将养生一词在江户时代家喻户晓,这也是江户时代以养生为名的书籍激增的原因。此外,他学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本草纲目中草药的汉语名称,换成相应植物的日文名,并结合自己对植物形态和日用可能的实践和思考,写下了《大和本草》。
注:贝原益轩,日本哲学家、游记作家和植物学家的先驱。早年学医,1657年他弃医而研究朱熹的新儒学着作。他写了近百种哲学作品,强调社会的等级本性,并把孔子的学说翻译成日本各阶层的人都能理解的语言。被尊为日本植物学之父。
在江户时代,日本还受到西方国家的冲击,涉及“药的体系”和儒学道德训诫的养生和“外科的体系”的西方临床医学发展并行与融合,被称为“兰(荷兰)汉结合”。
这种类似于肉体和精神的对立结合的形式,影响了日本现代的健康观。
音乐 | 本草纲目-周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