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日本演艺圈的真与实
切切 celia
浙江杭州人
景观设计行业公司职员
在日生活一年半
设计/动画漫画/时尚/Vlog/cosplay
闲起来拍拍照修修图、做做排版和视频~
东京社畜
《日本生活二三事》第65篇
今天来谈谈日本演艺圈,大家一定看过很多日剧日影,也认识不少日本明星,这篇算是一个自己对日本影视业看法的小闲谈。
端起茶开始吧~
艺能人,我们也是普通人
今年,日本艺能圈演员接连自杀的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大家喜欢的艺人去世,让人惋惜,其中英年早逝的三浦春马留下的遗产争夺,也被国内各个平台争相议论。
这么有名的一线演员,省吃俭用留下的遗产才600万rmb左右?
是不是太少了?
↑ 演员三浦春马 ( R.I.P )
去年我去看了石原里美的舞台剧,“亚洲之女”。当时是带着一定追星的心情去看的,平常也不怎么接触舞台剧这个范畴的表演形式,只是想亲眼见见我喜欢的女演员。
门票不算贵,400rmb不到。到了会场发现观众中年人老年人居多,听着讲解、讨论着内容、期待着舞台,我反而因为事先没有对舞台内容做太多功课,显得有些窘迫。
舞台很成功,参演者都是有名演员,表演张力大戏剧性强,主题甚至称得上晦涩。舞台剧,意味着演员们需要在不失误的情况下,重复表演一遍又一遍,称得上是最考验演技的表演形式。
那天出场的时候,我追星的心态直接受到了洗礼。这是一个对自己负责演员的完整作品。
↑ “亚洲之女” 舞台写真
600万是不是太少了?对于大多数人认知中的“演员”来说,肯定是少的,但是对于一个正常工作的普通人又怎么样呢?
我以为我喜欢的大名鼎鼎的明星,是遥不可及的存在,直到亲眼见到她如何完成作品之后发现,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们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奋斗而已,而他们的领域,正巧给予了他们名声与财富。
然而这不是无价的。
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日本演艺圈有个比较特殊的职业,“芸人”或者称作搞笑艺人。
全称是“お笑いタレント”,涵盖的范围也很广,漫才师、落语家、漫谈家、模仿芸人、短剧演员、新喜剧演员、口技师、腹语师,甚至魔术师、街头杂耍艺人都可以算在其中。
给我的印象一般是个笑眯眯的大叔,对着观众用各种形式表演。
我一直觉得这个职业很浪漫,奋斗一生只为了博人一笑。
但是这个职业也真的非常艰难,行业本身已经很成熟,打开电视综艺搞笑艺人占一半,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愿意放弃工作从事这个行业。出道很难有人气更难,长久靠此为生更加是赌自己的命运。
我本来不理解,因为这个职业核心某种意义上是“出丑”,且在大众人前出丑,这太无法接受了,然而日本男性搞笑艺人却出奇的多,且霸占艺能圈收入榜单。
↑ 日本综艺截图--艺人平均年收入
这是个两极分化严重的行业,天花板很高,基数很大,看似予人快乐,其实自我解嘲。
也许当整个环境都适应了有价的索取快乐,这就只是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而已。
让你窥探一眼真实
如今我生活在日本,是一个独立生活的女性白领。电车月台、回家路上、抱着文件去会议室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片段让我恍惚,我似乎生活在日剧里。
很多讲述上班族日常的电视剧让我觉得过于有代入感,里面的场景对话甚至就是每天我会经历的。《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主角纠结于和上司的沟通、同事辞职、会议资料错印。甚至我家附近也有一家啤酒bar,每天喝不同的tap。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去年《东京大饭店》正在播出的时候,我和公司的两个30代男性同事,变成了每周一起吃午饭的关系——雀跃着讨论剧情。
他们那时候最憧憬的人是木村大神,很认真地一起分析之后剧情会怎么展开,一起浏览最后的参演表,找出剧中出现的两家法餐店,连拍摄地也都找到了。
↑ 木村拓哉 --《东京大饭店》剧照
日剧都是边拍边放,所以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应该正在拍摄最终话,三个人想象着最终话的场景,发现拍摄地居然只有几站路的距离,主角们仿佛就是真实生活在那里...如此想象下来,午餐也变得津津有味。
日剧的拍摄经常会出现在身边。公司楼下的足球场,是曾经出现在《legal high 2》里gakki和王子谈心的场地。旁边的日比谷公园,《suits》拍摄的时候都能看到剧组。
↑ 谈心足球场
以上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自一位小朋友的日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