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
自由撰稿人,日语译者,旅行者。
著有《自游日本》,译有50余部日本文学文化作品。
一个关注文学、历史、艺术、温泉与美食的铁道宅。
《漫游日本》第13篇
2023年的最后一天,当我和女儿来到高松港的渡轮码头时,准备登船的队伍已经在通往直岛的渡轮前排了起来。“有不少人要登岛跨年呢。”——我刚想这么感叹,可是仔细一看,发现大多数人都只背着随身小包,甚至两手空空,应该是打算当天往返。一个小时后,渡轮抵达直岛。刚下船不久,很多人就匆忙挤上町营巴士,前往各个艺术设施。游客与旺季相比应该不算太多,只是町营巴士确实太小,很容易就被塞得满满当当。
我和女儿并没有跟着去赶场。因为我们要在直岛上跨年。一晚两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直岛慢行。2000年,当北川富朗在新潟县的越后妻有地区推出大地艺术节时,大家都还对这种将艺术与乡村、与偏远地区相结合的方式深感怀疑,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种临时起意的作秀。但是当大地艺术渐渐扎根,进而从新潟县的乡村影响到原本作为工业区辉煌一时的濑户内海时,更多人开始愿意为了当代艺术而舟车劳顿,奔赴那些本已没落的乡村与海岛。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的,每三年一次大展,平时则保留数件作品长期展出。
△艺术之旅从通往直岛的渡轮上就已经开始。
在艺术节覆盖的多座小岛及港口城市中,直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座。因为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艺术就已经登陆了这座小岛,开始了漫长的尝试与变革。当年的项目负责人秋元雄史写过一本《出界!艺术直岛》,讲述的就是这座曾经受到工业污染的小岛如何艰难地转型为风景优美的艺术圣地,背后的故事一波三折,却也妙趣横生,让人感慨不已。
△我们看到的展览都是光鲜亮丽的“成品”,却很少有机会了解展览背后艺术与商业的博弈,直岛艺术的“幕后缔造者”秋元雄史的记述让人大开眼界。大地艺术在概念在最近几年已经来到中国。我和女儿正是因为参观了“艺术在浮梁”和“南海大地艺术节”这两个落地中国的项目,才想要回溯源头,去大地艺术的原生之地感受更加成熟的形态。不过比起大展,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地区的日常。在淡季中的淡季来到直岛,似乎才能真正感受到当代艺术对这里的影响。直岛的艺术景观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宫浦港周边和本村港周边,以及依山傍海的美术馆区。我们入住的民宿就在宫浦港旁边的居民区中,这一带有不少经过改造的老宅民宿和餐厅,还有岛上唯一的便利店,生活十分方便。 草间弥生的红色南瓜和藤本壮介的“直岛天幕”就在宫浦港旁的海边,渡轮进港时便能看见。这两个作品都是旅行杂志上的常客,大展期间前来拍照的游客想必也是络绎不绝。但是从年末到年初,它们大多数时间里都在享受安静。 △1月1日早上没有游人的红色南瓜,这样的风景很难不让人憧憬美好的新一年。宫浦港地区最热闹的除了由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联合设计的旅客中心,就是大竹伸朗的直岛钱汤“I汤”了。外国旅行者来到日本都知道泡温泉,但是很少有人走进更加本地化的钱汤(大众澡堂)。直岛钱汤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外观和内饰与普通钱汤完全不同。“汤”在日语里读“yu”,所以“我爱汤”就是“I LOVE YOU”。我和女儿都是温泉与钱汤爱好者,能在如此独特钱汤里泡上2023年的最后一个澡,大概是一年最好的收尾了。 △外观不可思议的直岛钱汤,内部更像是一个想象中的梦幻世界。这里是直岛本地人与游客汇聚在一起的地方。大多数往来直岛的渡轮和高速船都在宫浦港停靠,但是另一端的本村港也有部分班次。本村港码头由十三个半透明的球体组成,附近的街巷里则分布着“家项目”的作品。这是直岛延续多年的系列项目,邀请数位艺术家和建筑家改造了多座老屋、寺院和神社。由于冬季开放时间不长,几经权衡后,我和女儿决定把“家项目”留到下次大展期间再来参观,不过往返美术馆区的町营巴士每次都从本村港附近的窄巷中穿过。看着车体擦过家家户户门上用松叶制作的新年装饰,不知不觉就能感受到这里活泼又宁静的氛围。△随时可以坐下来享受艺术,随时可以停下来感受自我,这就是直岛。
美术馆区是这次在直岛跨年的重头戏,我和女儿将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这里。第一天先参观需要按时间段预约的地中美术馆和杉本博司画廊,第二天再欣赏倍乐生之家与大量的室外作品。搭乘町营巴士到达美术馆区的入口后,换乘免费的摆渡车即可进入美术馆区。凡是地中美术馆的开馆日,摆渡车都会运营。不过从入口走到最深处的地中美术馆也只需要30分钟,在海景中一路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站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之上眺望濑户内海,直岛因为有了艺术而与众不同。
直岛就像安藤忠雄的建筑试验场,尤其是在美术馆区,主要美术馆几乎全部出自安藤忠雄之手。在进入地中美术馆之前,我和女儿已经在其他地方看过了太多安藤忠雄的建筑,本以为已经有些审美疲劳,可是沿着回廊慢慢从地面来到地下后,我感到自己果然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这或许是安藤忠雄最精彩的成就之一,而馆中的几组作品也与建筑本身结合得天衣无缝——其实,这是因为地中博物馆本身经历的是“先有作品,后有建筑”的过程。以莫奈的《睡莲》为中心,打造一座不会破坏自然风景的全新博物馆,同时还要容纳詹姆斯·特瑞尔和瓦尔特·代·玛利亚两位出色艺术家的独特创作。只有艺术作品和建筑作品都足够卓越,才能生出地中美术馆这一不可复制的美术空间。△内部无法拍照的地中美术馆,只能为出入口的通道留下照片记录。在到访直岛的旅行者中,总是能看到大量的外国人。地中美术馆如此,杉本博司画廊也是如此。画廊的门票中附带茶点,在镶有落地玻璃的空间中坐下,一边品尝日式味道,一边欣赏窗外杉本博司的代表作之一《玻璃茶室‘闻鸟庵’》。这件作品同样在杂志上看到过若干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可是实际面对透明的茶室,面对茶室另一侧的濑户内海,难以言喻的美仍然深深触动了我:无论欣赏什么样的艺术作品,都一定要到现场去。 △建筑中的茶与自然中的茶,构成了杉本博司画廊独一无二的画面。“到现场去。”——这样的感触不仅来自安藤忠雄和杉本博司,更来自草津弥生的黄色南瓜。从杉本博司画廊出口的商店走出来,那颗闻名世界的黄色南瓜就在斜前方的栈桥前端。我和女儿原本都认为那就是一个拍照打卡的标志景点,看几眼便可以离开,没想到两天内我们数次在它旁边驻足,仅是为它停留的时间加起来就超过了两个小时。12月31日下午狂风大作,涨起的海浪翻滚着将栈桥淹没,让人担心南瓜会不会像前两年一样再次被吹翻飘走。然而到了1月1日,明亮的阳光照遍整个沙滩,南瓜安静放松地“坐”在那里,仿佛正怡然自得地陪着女儿挖沙玩耍。 △实际见到黄色南瓜,才真正感受到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打卡式作品,而是百看不厌的大地艺术。其实,黄色南瓜能成为直岛的常设艺术品,背后还有一段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倍乐生之家(直岛现代美术馆)连续举办了几次主题展,刚有步入正轨的迹象,负责人秋元雄史却接到上级公司的命令:不得再更换馆内展品。对于正在摸索“直岛特色艺术”的秋元先生来说,一座固定下来的美术馆可不是他想看到的。可是上司的命令摆在那里,秋元先生苦思冥想,终于心生一计:“禁止更换展品的是画廊,也就是建筑的‘内部’,那把展览布置在建筑之‘外’,不就没问题了吗?”《出界!直岛艺术》对这一段的描述十分生动,让人捧腹不已。一般人绝对不会想到,如今已经成为直岛名片的黄色南瓜,其实是一线工作人员在与上司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诞生的产物。让艺术走出展馆,走到直岛与濑户内的大自然中,形成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的风景。本是应对困难的无奈之举,却逐渐变成了今天不可或缺的理所当然。
△艺术家蔡国强在倍乐生之家也有一件有趣的室外作品,名叫“文化大混浴”,是一个面向濑户内海的露天浴缸,寓意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浴缸平时用玻璃盖保护,会组织倍乐生之家的住宿客人进行体验。直岛的跨年是安静却又丰富多彩的。如果是在日本的其他地方,多少会有各种不便:机场与电车的拥挤,餐馆商店的歇业,景点的放假关门……直岛也有,餐厅老板会休假,艺术设施也会缩短营业时间。但是就像全年无休的倍乐生之家与町营巴士一样,当艺术在这里扎下根来,似乎空气都染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每一天都洋溢着活泼的气息。△倍乐生之家的柠檬芭菲,是濑户内海风光最好的搭配。
跨年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相当于中国的春节。虽然已经采用西历,但是日语中仍然保留了“正月”一词。12月31日晚上,我和女儿像当地人一样买来荞麦面,看着红白歌会度过了2023年的最后一晚。1月1日早上,从宫浦港发车的町营巴士一改前一天的拥挤,只有我和女儿两人。司机大爷友善地提醒我们:“今天地中美术馆休息哦。”我说知道,我们是要去倍乐生。于是,不期而遇的“专车”把我们载向了新年的第一个艳阳天。后来在那天晚上登船离开直岛时,检票的大叔让女儿从盒子里挑两块巧克力拿走。我前后观察了一下,发现那是只有孩子才能享受的新年小福利。
△来一瓶清爽的濑户内蜂蜜柠檬汽水,新年里充满了只有直岛才有的味道。值得奔赴的艺术作品,舒适宜人的自然风光,正常运营的公共设施,恰到好处的淡季客流……来直岛跨年会有很多可见的美好,但是还有更多不可见的美好会慢慢渗入心里。其实在直岛跨年的前一天,我们还坐船去了不远处的男木岛,那里也是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大展时的重镇。候船时有一位推着助步车的驼背老奶奶走过,我们聊了几句,老奶奶感叹道:“两年后的下一次大展,希望还能有很多人来玩儿啊。”也许那位老奶奶的表情与话语,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理由。
△2023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夕阳照亮了直岛上回家的路。
---------HEZHIMENG冬季围巾--------
还有人不知道和之梦去日本团建了? 日本人牙齿为什么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