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戏”再现,青少年的生命安全谁来守护?
2024年7月19日【粤反邪专家讲堂】曾邀请南方医科大学专家就《“网络死亡挑战游戏”与邪教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粤反邪专家讲堂】“网络死亡挑战游戏”与邪教的异同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又再流行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这位家长说,“参加这种游戏,我儿子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相关话题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首。
“死亡游戏”
的生理原理是什么?
所谓“梦回大唐”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青少年当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活动,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动作使参与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状态,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有可能出现幻觉。
所谓的幻象,其实是大脑缺血缺氧后的不良反应,和器官发出的自救信号!医生对此进行专业解读称,通过压迫心脏、抑制呼吸致使回心血量减少,情况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威胁生命。
然而,这种闭气致幻的“死亡游戏”,不同于简单的憋气挑战。哪怕“玩家”的身体已经到了生命临界值的极限状态,自身却不能及时叫停回归意识,只能靠同伴“扇巴掌给人扇清醒”,如果同伴操作稍有延迟,后果不堪设想。医生表示,这种一过性脑缺血缺氧即便没有造成严重状况,但如果多次体验,大脑也会出现不可逆的慢性损伤。
“死亡游戏”对个人和社会
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层面,可能造成窒息和脑损伤。死亡游戏通过憋气导致大脑短暂缺血缺氧,可能引发意识丧失或产生幻觉,这种状态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猝死。例如,湖南益阳的学生在玩死亡游戏后迅速晕倒,次日仍感觉头痛头晕,这就是典型的生理危害。并且,极端的身体应激反应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梗等严重心脏问题,带来长期后遗症。
心理层面,可能造成心理阴影和创伤。参与死亡游戏的人可能会经历极度的恐惧和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在游戏后持续存在,形成心理阴影,影响日常生活。一些人可能因为追求刺激而反复参与此类游戏,形成成瘾性心理依赖,逐渐失去对危险行为的判断力。
社会功能层面,可能导致个体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业和工作表现。频繁参与此类游戏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谐。
对社会的危害
死亡游戏的流行可能引发其他青少年的模仿,导致更多的意外伤害事件。例如,一些学生在学校或家庭聚会中尝试此类游戏,增加了公共安全风险。同时,因参与死亡游戏导致的意外伤害需要紧急医疗救助,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死亡游戏违背了基本的生命伦理和社会道德,容易引发公众对参与者及其家庭的道德谴责和社会舆论压力。如果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意外,组织者和参与者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巨大的负担。学校和家庭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教育学生和子女,防止他们受到此类游戏的影响,这无疑增加了教育和管理的难度。
“死亡游戏”为何屡禁不止?
沉寂许久的“死亡游戏”是突然死灰复燃,还是压根就没有绝迹,只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在一直存在?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未成年人不顾危险地去尝试?
心理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死亡游戏可能激发了人们的求生本能和好奇心。在极端压力或恐惧的情境下,人们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战斗或逃跑”的反应,这种生理反应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兴奋感。此外,面对生死挑战时,个体可能会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经验的紧迫感,这种体验对于寻求刺激的人来说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例如来自俄罗斯的“蓝鲸挑战”就是一种典型的死亡游戏,它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逐步诱导参与者走向自我伤害甚至自杀。参与者往往是出于好奇或追求刺激而加入。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死亡游戏的设计和设置往往利用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控制的渴望。游戏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可以激发人们的冒险精神,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控制恐惧的方式——通过面对它来克服它。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孤独感和社会疏离感可能促使一些人寻求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或逃避现实。在一些案例中,参与死亡游戏的青少年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或家庭问题,他们通过参与这类游戏来寻求关注或是一种解脱。
社会认同理论也能解释为什么某些人会被死亡游戏所吸引。在某些群体中,参与此类游戏可能被视为勇气的象征,参与者通过完成游戏来获得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这种群体动力学可以促使个体不顾风险参与游戏。
网络传播
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广泛性使得死亡游戏能够迅速传播,尤其是通过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一些死亡游戏的挑战会在社交媒体上形成病毒式传播,年轻人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而参与其中。
一些平台、自媒体为了博取流量,以体验者的身份,分享自己玩该游戏之后的“所见所感”,作出“目睹梦幻景色”“看见童年场景”等描述,有意无意造成推波助澜、掩饰美化。法律和监管挑战
由于死亡游戏的形式多样,且常常以游戏或挑战的名义出现,这使得法律界定和监管变得复杂。在某些国家,尽管政府已经明令禁止这类游戏,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条款和执行力度,这些游戏仍然能够在网络上找到生存的空间。
文化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可能对死亡游戏的态度产生影响。在某些文化中,对死亡和极限挑战的看法可能更加开放。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极限运动和冒险活动较为普及,这可能为死亡游戏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土壤。
对“死亡游戏”的传播
如何进行有效防范?
死亡游戏和邪教都利用了人类的心理弱点,如恐惧、好奇、对未知的探索欲望等。
例如,死亡游戏通过极限挑战来吸引参与者,而邪教则通过制造神秘感和提供所谓的“精神解脱”来吸引信徒,两者都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参与者身心受损,甚至死亡。我们应该如何对“死亡游戏”进行有效防范呢?
加强教育和宣传
提供健康的心理支持
许多参与死亡游戏的人可能是出于寻求刺激或逃避现实压力的心理。提供健康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压力。例如,社区可以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和生活压力。
加强网络监管
死亡游戏往往通过网络传播,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可以有效遏制其传播。政府和社交媒体公司可以合作,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删除有关死亡游戏的有害信息,并对发布者进行警告或处罚。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与和传播死亡游戏的法律责任,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例如,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款,对组织和参与此类危险游戏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保护举报者的权益。
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建立一个支持系统,让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干预有参与死亡游戏倾向的人。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参与健康的体育和社交活动。社区可以组织青少年活动,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减少他们接触死亡游戏的机会。
加强媒体的正面引导
案例分析与研究
研究机构可以收集和分析死亡游戏的案例,发布研究报告,为政策制定和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已发生的死亡游戏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游戏可以改头换面,生命不能重新再来。视生命如儿戏的游戏必须彻底封杀,美化传播死亡游戏的信息必须清理。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此类游戏的打击力度,及时清除网络上的相关视频和信息。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娱乐方式和活动选择。
作者 | 云杉
往期回顾
● 厨房爆炸,丈夫烧伤92%仍返回救妻……这个“保命神器”必须配上
⭐星标我们
不错过精彩资讯~↓↓↓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