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CO:高收益与高风险,玩加密代币黄金时代到来了吗

2017-06-03 蓝狐 蓝狐笔记

(梵高,收获的景象)


比特币在近一个月猛涨,早已稳稳突破万元大关,也带动了整个加密代币行业的上涨。区块链ICO(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也就是所谓的首次加密代币发行,类似于IPO,作为新的众筹模式受到热捧。从ICO的金额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016年区块链项目接受传统方式的投资是4.96亿美元,但ICO方式的众筹融资已经达到了2.36亿美元,也就是说,它的融资占比已接近传统方式的50%,未来比例增加是指日可待,显示了币众筹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出现了币众筹、币发布、快币、ico365等一大批ico众筹平台。

 

一、为什么个体投资人和创业者这么青睐ICO?

 

1.高流通性,高回报预期让个体投资人肾上腺素飙升

 

对于投资人来说,ICO最大的好处是流通性好。全天候24小时交易。传统的众筹之所以做不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流通性差。从投入到退出非常麻烦,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给不到投资人快速可以看到收益的激励。

 

还有投资非常简单方便,公开透明,人人都可以购买投资代币,从项目的发展中获益。这个便利度远高于传统的天使投资。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回报超高。比如以太坊,在过去3个月内,它的价格涨幅达到不可思议的1400%,这样的暴涨让很多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

 

2.快速便利的融资速度极大提高了创业者的融资效率

 

国外的创业企业Lisk共筹集4120万美元,而Digix仅仅用了14小时筹集了500万美元,First Blood更是用惊人的5分钟筹集了500万美元;Gnosis仅仅用了15分钟筹集了1200万美元。国内的印链在22小时内完成众筹,有1364人参与了投资,投资723.5069个比特币,23802.557个ETH,人民币超过5000万元;小蚁第二次ICO,共融资6000多个比特币。有很多案例,不一一列举。

 

对于没有人脉,不是BAT等出身的创业者来说,ICO快速的融资方式,可以让他们快速启动项目,快速试错,最终促进创新,让更多的创业者也有机会把自己项目推出来。这个远比找几十上百个投资人进行说服,进行路演,效率要高不知多少倍。

 

还有,ICO融资可以不用出让股份,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有多少创业失败的项目是因为投资人心急,一旦遇到困难就横加干涉,最终走向失败。ICO融资意味着,创业者可以完全掌控公司的方向和运营,获得更多试错和前进的机会。

 

二、ICO的风险

 

高收益和高风险是孪生相伴的。这一点上帝很公平。真正通过ICO获得收益的人还是少数。ICO也伴随很大的风险。

 

1.项目风险

 

之前蓝狐写过一篇《为什么区块链的春天不会这么快到来》,其中提到区块链的应用不会在短期内大规模爆发,这意味着,不少发行代币的区块链项目目前来看,可能是过渡吹嘘。尤其是警惕哪些没有很好应用场景的项目。优质项目是稀缺的。

 

另外,即使从专业的角度,有些应用场景从逻辑上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做过创业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项目落地成为有足够用户需求规模的项目,少则二三次探索尝试,多则五六次探索尝试。很少项目能足够幸运,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到试错完成,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脉的创业者创业成功概率更高,因为能拿到更多的续命钱,不出局就有翻身的机会。但大多数项目一般三次尝试还不成功,基本上就game over了。

 

如果不是从投机而是从投资的角度,在进行ICO投资时,一定要对项目的考察花更多心思,在较高的概率上押注。

 

打德州的同学都知道一个道理,就是盈亏同源。没有牌是一定赢的,除非你拿到是桌面能看到的最大的牌。否则,你拿的牌越大可能亏的越多。这个时候,作为系统性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输了,也是不可避免。但是,一定要从概率上考虑清楚,代价值不值得下。在赢面很小的时候,强行下注,即使这把赢了,未来你会翻倍吐出去,输得更惨!

 

2.操盘风险

 

有很多创业者看到ICO的热潮,想赚一把快钱,把自己都不看好的项目拿出来众筹。这些人会把重点放在包装项目上,放在加密代币的推广上。采用先到先得,后到涨价,开盘飞涨的模式,让很多个体投资人参与进来,最后进行收割韭菜。


这些项目本质上不是做应用,不是做企业的价值,而是通过代币进行炒币,进行击鼓传花游戏。

 

甚至还有欺诈风险。在收到钱后,有的团队以各种理由拖延上线时间,甚至直接跑路。有的可能把钱退回来,但错过了投资其他代币的机会,时间是本身就是金钱。

 

所以,对于投资人来说,做ICO的风险是极高的,因为每个人很难意料后续的发展。你认为有价值的项目可能发展不起来,你认为垃圾的项目发行后暴涨,有机会大赚一笔。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如果被开发团队坑骗之后,通过维权拿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不是认可价值,如果不对团队有深入了解,基本上这个风险极大。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之前不要听片面吹嘘,一定要对项目的白皮书,团队,公司背景,历史等进行考察,把风险降至最低。(蓝狐)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