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对大清备战到处采购巡洋舰,其中一艘居然在归途中跑丢了!

2017-02-23 秘史录

来源:网络|转自:历史挖掘机

自從1874年發生臺灣的“牡丹社事件”後,完成維新、開始在近代化道路上狂奔的日本對中國的領土野心日益暴露。日本海軍在19世紀70年代已經裝備了扶桑、龍驤、金剛、比叡等四艘鐵甲艦和裝甲炮艦,面對清朝幾只艦隊的木制和鐵肋木殼巡洋艦占據了相當大的優勢,但隨著1881年李鴻章在德國訂購定遠鎮遠兩艘大鐵甲艦和濟遠號巡洋艦,這種優勢瞬間蕩然無存。

▲ 在东亚曾经风光一时的装甲炮舰比叡号

為了扭轉日中海軍力量對比的頹勢,1881-1884年日本的海軍卿川村純義反復提出了多種海軍艦隊擴充計劃。日本當時的材政收入過於有限,雖然日本人已派遣了海軍武官黑岡帶刀前往英國同後來名貫中西的艦船設計師懷特密商購買英國壹等鐵甲艦的事宜,但懷特給出的不低於70萬英鎊的報價實在是日本難以承受的。這裏還有必要提壹下,懷特先生當時作為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總設計師,在推銷軍艦方面被公司董事會許以每噸兩英鎊的高額傭金,如果他這次推銷成功將獲得19000英鎊的提成。也許各位並不清楚兩英鎊在1881年是什麼洋的購買力,間單舉壹個例子,當時4.2英鎊是壹名有工作經驗的女傭人壹年的薪水,只要20英鎊就可以支付在布裏斯托爾壹棟帶前後花員的聯排房屋壹年的租金。

在買不起大鐵甲艦的情況下,川村純義只能退而求其次,最後日本議會通過的大艦建造計劃是采購三艘大型快速巡洋艦,要配備有重炮足以對付最好的鐵甲艦(這段聽著跟大清對巡洋艦的要求挺像,其實當時口袋裏缺錢又必須備戰的國家應該都得這麼辦)。

▲ 急切推动日本海军扩张军力的日本海军卿(即海军大臣)川村纯义

川村純義訂購的三艘大型防護巡洋艦(按照東亞的標準是大型),其中兩艘是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廠訂購的3700噸的浪速和高千穗號,而第三艘的名字——畝傍號卻並沒有出現在甲午戰爭的日本艦隊名單裏。

畝傍號是日本向法國的吉倫特鐵工廠訂購的壹艘3615噸的防護巡洋艦,其體量與浪速高千穗相比毫不遜色。畝傍號外觀是壹艘典型的法國式巡洋艦,分布著前中後三根桅桿,長98米寬13.1米,其7.5的長寬比在1884年的巡洋艦中是相當突出的。

由於有著如此細長的艦型,畝傍號有著18.5節的最大航速。同時,法國設計師為了最大化的給日本客戶提供火力,給畝傍號壹共配備了4門240毫米炮和多達7門150毫米炮,這些主副火炮均為克虜伯後膛炮。

畝傍是日本的壹處山名,山腳下有個日本當年很信的所謂神宮,在1885年為該艦選定艦名時,還有兩個備選艦名分別是蜻蛉和磐余。在古代的日本,蜻蛉和秋津洲壹樣都是日本的壹種代稱,磐余則是另壹座山腳下有神宮的神山。

和浪速和高千穗壹樣被日本方面寄予厚望的畝傍號,其沈重的4門主炮安裝在兩舷伸出的耳臺上,再加上7門副炮、6門小速射炮和14門機關炮,使得畝傍號的上部重量偏大。

1886年9月2日,畝傍號在拖船拖帶下駛出勒阿弗爾港開始試航,當天認定了18.36節的最大航速。

1886年10月18日,在法國船長和日本接艦委員飯牟禮俊位海軍大尉的指揮下,載有法國和日本共計90名艦員的畝傍號解纜離港,開始了壹萬海裏的返航日本之路。

在畝傍號已經完成了8700多海裏的航程後,她於1886年12月3日離開新加坡準備直駛日本的橫須賀,但在其預定到港的12月14日,畝傍號並未如期出現,沿途的裝有電報線的各個港口和島嶼也都報告沒有發現過這艘新巡洋艦。也就是說,畝傍號失蹤了。當時的海船包括軍艦在內還沒有壹艘裝備有無線電的,畢竟馬可尼在十年後的1896年才申請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專利。歸航軍艦的失蹤立即給日本海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他們急忙派出海軍軍官登上客船明治丸和長門丸出海搜索,隨後又派出鐵甲艦扶桑和輕巡航艦海門出海搜尋。但是十多天過去仍然沒有任何蹤跡。

壹時間日本各地謠言四起,有人說是3600噸的巡洋艦也不是歐洲水手們傳說中的那些巨大海怪的對手,被大烏賊什麽的給拖下海去了;還有人說是船上只有90人,遠遠低於300多人的定額,在南海遇到了海匪被搶劫後鑿沈了;更有甚者說清國海軍不能坐視日本海軍日益壯大,於是派出好幾艘巡洋艦對人員和彈藥都沒有準備的日本新艦發動突然襲擊將其擊沈。連李鴻章都已經通過各國外交官聽到了來自日本的這些風傳,甚至已經在考慮是否需要讓北洋進入戒備裝備以防不測。

不過最終,日本海軍還是接受了事實,這艘艦型瘦長同時上部重量過重的法國式巡洋艦因為復原能力不足,估計是在南海遭到熱帶風暴傾覆沈沒了。因為回航軍艦都會購買保險,事後,日本海軍用保險公司支付的賠償款重新在英國訂造了防護巡洋艦秋津洲號。而畝傍號則在1887年10月19日的日本政府官報上正式宣布全損,直到130年後的今天,這艘巡洋艦的蹤跡也未能被人所發現。

延伸阅读

大清贝勒爷的【环球采购】

负责大清帝国海军建设的载洵是醇亲王奕譞的六子,因少年时过继给瑞郡王作为嗣子,承袭了贝勒爵位,俗称作洵贝勒,又因体态微胖,被人俚称“洵胖子”。猛眼一看,载洵可谓是一身的纨绔气息,以至于在他初登清王朝政治舞台时,并不受各方看好,认为彼不过是脑满肠肥的贵胄公子哥,然而当载洵正式出任筹办海军大臣之后,其一系列的整军经武举措,却颇让人感到意外。

载洵上任时的中国海军可谓是满目疮痍,在经历了甲午、庚子劫难后,海军不仅实力弱小,且还分成北洋、南洋、广东三支事实上相互割裂的舰队。载洵出掌海军之后的第一把大火就是试图消除中国海军的这种畛域传统,将海军建设权收归中央,凭着一腔热情和皇叔的权威,竟然成功地将沿袭近半个世纪的北洋、南洋、广东三支舰队互不统属的局面彻底改观,三支地方舰队被归并重组,按照西式现代海军的理念,以任务职能为标准分为充满现代感的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改革了大清王朝海军划区建设的落后战略思想。

载洵在海军建设领域的另一重要努力方向则在于硬件改良,既包括军港、造船厂等设施,也包括舰船装备本身。就任筹办海军大臣后,载洵立刻离京,和海军宿将萨镇冰等一起沿中国海岸线全面考察,编制了颇具雄心的海军发展七年规划,计划以七年时间投资1800万两白银,整顿海军学堂、重建海军军制,以及购买包括8艘战列舰、20余艘巡洋舰在内的一批新式军舰。

整顿海军军务不久,载洵便走出国门,在1909和1910年两度率团出国考察海军,首开清末皇族专门赴西方学习军武经验的先河。和载洵的七弟、禁卫军大臣载涛后来出洋考察时只看不买的情况不同,载洵出洋考察的同时在多个国家都订造了新式舰艇,因所购军舰样式较杂,每种的数量几乎只有一艘,看似随性、漫无目标,一些后世的海军史学者形容其购买军舰的活动犹如天女散花。

载洵首度前往欧洲时选取的是一条比较不寻常的路线。他与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萨镇冰率团沿海一路南巡考察海军至广东后,便直接取道香港,在香港等待乘坐邮轮前往欧罗巴。当时从香港前往欧洲的轮船航班最常见的航线是至法国的马赛港上岸,但是载洵考察团计不在此,而是选择了意大利的热那亚作为考察欧洲的第一站。在热那亚期间,载洵考察团参观了当地著名的造船厂安些度船厂(Gio.Ansaldo),对厂中正在建造一款新型驱逐舰颇为留意,让意大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的皇叔似乎是看得兴起,竟然直接和安些度船厂签约订造,只是数量有点令人遗憾,仅仅只订造了1艘。意大利此前和中国从没有过大宗的海军武备贸易,反而意大利海军还曾因为想要侵占中国浙江的三门湾一度和中国海军剑拔弩张,最终在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下被迫自行撤离,在列强们眼里颜面扫地。

此时载洵的举动令意大利朝野似乎看到了某种特殊的希望,对载洵一行极尽逢迎,但是此后直到离开意大利,中国考察团再没有提出新的订单。

载洵考察团离开意大利后,由陆路进入了其邻国奥匈帝国,其行程主要是参观奥匈的海军舰队、军港以及造船厂。载洵一行在参观位于亚德里亚海之畔的奥匈帝国士他俾劳勉图造船厂(Stabilimento,简称S.T.T船厂)后,竟然也与之签订了造舰合同,订造奥匈帝国研发的一型和意大利驱逐舰类似的军舰,数量同样也是1艘。

此后,中国皇叔出手大方的新闻便在欧洲各国传开。当1909年11月载洵考察团到达德国时,遇到了德国政府盛况空前的欢迎阵势,载洵一行被安排入住柏林勃兰登堡门附近菩提树大街上的布利斯托·凯宾斯基大酒店,德国方面精心设计了以柏林为中心的参观考察日程,载洵一行先后参观了与中国海军渊源颇深的克虏伯公司(Krupp)、伏尔铿造船厂(Vulcan)、希肖船厂(Schichau),不负德国上下的热切期盼,载洵果然下令分别和3家船厂签订合同订造军舰,除了在希肖船厂订造的是3艘同型驱逐舰外,在另外的两家仍然各只是订造1艘。考察团在德期间,德国政府似乎是要刻意加强和中国的合作,除了正式、常规外交活动外,还安排了极为热闹丰富的社交活动。据当时随行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后来回忆称,年轻的洵贝勒起初因为对西式社交活动不熟悉而非常抵触,某次德国皇室邀其参加宴会,刚啃完一个肘子和几个馒头的载洵不顾礼仪,一度闹少爷脾气留在酒店中拒不出席,经萨镇冰以及中国驻德公使荫昌软硬兼施的劝解后才勉为其难,而当真正身临歌舞如林的盛景后,载洵的反应是“喜得若狂”,尤其对交际舞大感兴趣。

结束了在德国的考察,载洵一行居然令人意外地特地绕过了法国,不对法国进行考察,直接前往英国访问,在英国期间除了拜会英国海军部,参观英国的海军军港和军舰之外,重点考察了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和维克斯(Vickers)两家民营造船厂,临行前又是在每家各撒下一份巡洋舰订单,数量又是各订造1艘。

请点击“阅读原文”也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