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本书你都不读,你怎么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的缘起?

2017-07-04 秘史录

一个遥远国家的历史,却能激起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那是因为我们也有梦想,而且向往光荣。

这是一部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希望它仍然能感动如今的年轻人。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

  • 罗振宇曾用自己全部信用来推荐这部经典之作,“如果让我向大学生推荐一部书,只有一部,我会脱口而出:《光荣与梦想》”。

  • 何帆将《光荣与梦想》奉为“一代人的圣经”。

  • 俞敏洪认为“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思想盛宴”。

  • 王石更把自己的书命名为《道路与梦想》,向曼彻斯特这一巨著致敬。

  • 而很多《光荣与梦想》的忠实读者誓要收集珍藏每一个版本……

这是同事珍藏的中文版《光荣与梦想》: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版

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精装全4册

一口气看看他们都说好的《光荣与梦想》到底讲了什么——

序曲

1932年,一战后遗症愈演愈烈。大批领不到“补偿金”的一战退伍士兵与政府发生冲突,酿成骚乱。整个社会的中产阶级迅速衰落,最可怕的是,胡佛总统的治下的美国政府对于已经到来的“大萧条”不但无能为力而且视若无睹。

第一部分 应运而起(1932~1941年)


第一章 世事维艰

“大萧条”全面到来,“新时代”的繁荣彻底结束。股市崩盘,银行破产,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胡佛复兴金融的计划被各大企业领导人的中饱私囊彻底摧毁。《财富》杂志直呼:“胡佛总统是个骗子!”美国社会对于两大政党高度不满,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改革者的形象成功赢得总统竞选。


第二章 罗斯福

罗斯福在国内外局势的持续恶化下上台,罗斯福发表著名演说——“相信我们唯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百日新政”拉开变革序幕,“炉边谈话”提升民众信心,“蓝鹰运动”初见成效。罗斯福声望爆棚,反对变革的势力却也在悄然集结。


第三章 骚乱

新政举步维艰,罗斯福与国内保守势力冲突激烈。“左”派威胁与右派同时威胁新政。罗斯福将改革矛头指向国内工商业,第二个“百日新政”基本实现,但反对罗斯福的联盟也正式形成。美国社会中广播开始普及,电影与摇摆乐开始流行。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所向

随着德意日三国在欧亚的扩张愈发激烈,美国国会对于是否要参与国际事务产生分歧。而美国社会厌战情绪严重。孤立主义渐渐成型,随着工会的日渐壮大,民主党强势地位继续加强。罗斯福第二次赢得总统大选。


第五章 保守派卷土重来

罗斯福执政进入中间期,社会经济开始稳定。总统着手改组与其斗争多年的最高法院却遭遇失败。保守派在最高法院中的势力日益牢固。反对罗斯福的势力影响着美国外交的决策。


第六章 笼罩在原始恐怖的阴云下

由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保守与克制,日本进一步挑衅试探。美国依旧在孤立主义中盘旋,国外的事务被国内萧条所掩盖,美国人无暇顾及他人的麻烦。由于对外政策的巨大分歧,国会开始转而反对罗斯福。战争已经在欧洲爆发,但美国社会并不关心。


第七章 黑暗中的曙光

德国发起“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法国投降。英国陷入孤立,美国国内开始关注英国的命运。孤立主义的势力依旧强大,但总统依旧强行坚持征兵备战。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租借法案开始执行。美国与德日两摩擦不断,罗斯福希望摩擦激化矛盾使美国参战,德日两国并不上钩。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随着经济情况的不断好转,美国国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前进。已经处在战争边缘的美国,国内情况正在朝着好的情况发展。“珍珠港事件”最终将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部分 牺牲与变化(1941~1950年)

第九章 反击

在太平洋战场战无不胜的日军,终于感受到了压力。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配合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蒙哥马利等人的指挥,让盟军在战场上渐渐扭转了颓势。美国国内对于战争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第十章 国内战线

不出意料,战争在国外不断地取得进展,但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国内的生活条件因战争有所好转。可是在美国国内,对待战争的态度却产生了分歧。大量的行业都从战争中获得了好处,但是持续不断地战争也造成了参战士兵个人和家庭的创伤。罗斯福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


第十一章 小院丁香花开时

欧洲战场节节胜利,盟军也光复了法国,在太平洋战场,日本已经开始溃败并收缩。正当此时,罗斯福却逝世了。美国国内,包括整个盟国,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哈里•杜鲁门将继任总统。


第十二章 新世界,新风向

“备胎总统”哈里•杜鲁门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成为了新的美国总统,不论是他自己还是大多数选民,都还在把罗斯福当作新的总统。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旋即日本投降。联合国在美国正式开始运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第十三章 胜利旗帜的光芒不再

对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开始显现。高涨的物价,频繁发生的罢工,战后军队的裁员每一件问题都在折磨这位仓促上位的总统。人民开始对于共和党人失望,国内政坛,共和党十八年来第一次在两院均取得优势。


第十四章 哈里•杜鲁门时代的生活

美国的历史一再如此,每逢战时,美国便会出现百川归一的局面,民众写手共度难关,战后,各种潮流再度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婴儿潮和战后复员回家两个潮流导致在战后住房短缺美国面临着大的安置新家庭的问题。


第十五章 黑夜里哈里的一点儿英雄形象

战后的欧洲变成了一片废墟,认为只有美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慷慨解囊,才能拯救欧洲。关于如何对待战后的欧洲,美国国内又一次出现分歧。出于对于苏联的遏止,美国开始着手欧洲的重建,也就是马歇尔计划。与此同时,美式文化开始全方位影响欧洲,对于“美国化”的厌恶也开始越来越明显。美国的自信心达到顶点,与此同时,杜鲁门连任成功。


第十六章 疑虑重重的时代

玛丽莲•梦露就是这个时代美国文化的最贴切的标志,战后美国的生活开放史无前例。在国际上,美国失去了中国,也失去了核武器的垄断地位。对于共产主义的警惕使得美国国内掀起了反共运动。


第十七章 坠入深渊

战胜的自豪感很快就被对于共产主义扩张的压力所瓦解。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开始走上政坛,一股全面的恶性的反共产主义的浪潮被掀起。而在外部,朝鲜战争爆发,本来顺利的战事随着中国的参战急转直下,二战后美国面临的最大军事威胁开始显现。

第三部分 种下恶果(1951~1960年)


第十八章 内讧不断

朝鲜战场的局势日益胶着,曾经的孤立主义却正在经历这一场不同寻常的改变。已经18年没有执政的共和党在慢慢地集结在艾森豪威尔身边。“摇摆的一代”步入而立,而“垮掉的一代”走上历史舞台。这段时期,社会更加稳定,但是冷战却加深了。国家似乎正在一步一步的陷入危机。


第十九章 向右转

人民的生活水平依旧在不断提高,但是道德、自豪和自尊却在变化。艾森豪威尔参选总统,在共党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凭借个人魅力争取的到了大批的无党派选民,成功当选美国总统。


第二十章 对通用汽车公司有益的

参议员麦卡锡在美国政坛依旧活跃,在这个个极端的保守派的眼中,保守派的国务卿杜勒斯都值得怀疑。麦卡锡甚至是艾森豪威尔都沉浸在帮助蒋介石政府反攻大陆的活动上来。随着法国在越南的失利。美国在亚洲的布局也开始稳定,正如杜勒斯的一句话“美国从未像现在这样的到别国的尊敬,外交关系也从未如此好过”。


第二十一章 主席先生,主席先生

华盛顿流行一种说法:麦卡锡在美国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恶毒的参议员要将麦卡锡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而韦尔奇的出现打破了麦卡锡战无不胜的局面。而在陆军—麦卡锡听证会上的这次缠斗,也成了麦卡锡主义的拐点。


第二十二章 从容前行

黑人仍然不属于美国的主流社会,但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美国在世界各国的领导地位正受到国内种族主义的拖累。一个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女性终于引爆了导火索。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由此成为了世界性的名人。在共产主义的四处出击下,美国的外交局势开始越发紧张,而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连任成功。


第二十三章 追逐幸福

美国人猛然发现,苏联已经悄然的开始赶超自己。在这一时期,美苏真正的竞赛开始了。美国人开始无穷的着迷于技术革命。到处都是日渐富裕的景象,美国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了让世界其他各国无法理解的高度。美国人的自信达到了巅峰,可这自信,却被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动摇了。


第二十四章 警笛声响起

一颗苏联的卫星,大大的震动了美国朝野。他们对于苏联成功理解的含义越多,就越忧虑。在美国国内,另一件事却也吸引了所有目光,阿肯色州周长派出国民警卫队阻止小石城的黑人孩子入学,总统艾森豪威尔派出101空降师控制局面,护送黑人孩子上学。同时期,美国卫星发射失败。


第二十五章 改革动荡

随着美国的日益壮大,欧洲人、亚洲人以及非洲人对于美国人的生活质量越发的感到好奇。但与此同时,美国也成为了主要的攻击目标。美国人以为自己对国外的援助项目十分慷慨,却未意识到宣扬自己的繁荣富强,或将会被视为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自大。在国内,共和党中期选举惨败,面临极大的危机,尼克松一人扛下政治重担保护总统。


第二十六章 将军归营

赫鲁晓夫访美,在期间和尼克松进行了著名的“厨房辩论”。肯尼迪和尼克松开始进行总统竞选。经过双方数轮激烈的辩论,肯尼迪以微弱优势胜出。但尼克松仍决定要东山再起。

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二十七章 美国的新一代

肯尼迪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干劲十足的他对内政以及外交事务都非常关注,可是“猪湾事件”却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仍在继续,双方在德国和西柏林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但随即,美国又一次的被卷入了越南的丛林中。而越南问题似乎比当年的朝鲜更加的复杂。


第二十八章 号角的又一次召唤

越南问题和太空问题成为了困扰美国的两大症结。肯尼迪政府最终下定决心,继续留在越南。在太空竞赛方面,美国技术的优越性得到了彰显。当全美人民将目光投向太空时,黑人问题也不容忽视。但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上的胜利,让肯尼迪大大加分,也让赫鲁晓夫灰头土脸。


第二十九章 铭记勿忘

争取种族平等的事件犹如连台戏一般上演,黑人族裔对于种族隔离的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马丁•路德•金成为黑人运动的领袖。并使得白人和黑人领袖达成和解。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讲话。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成为美国历史最大的悬案之一。


第三十章 权力的长臂

林登•约翰逊继任总统。“言论自由运动”的发展反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及新的道德观念。复活节的前一周,《时代周刊》在其封面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上帝死了吗?”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神学辩论。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约翰逊总统也在人民中越来越孤立。


第三十一章 伟大梦想与梦之幻灭

约翰逊从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中继承了四大法案:民权法案、减税提议、医疗补贴和联邦政府教育援助。美国继续深陷于越南问题,国内的反战情绪更加严重。黑人族裔中出现了黑人种族主义者,并在1967年变成了黑人的暴力运动。剑桥暴动更是对美国的政局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

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公认的各种社会思想形态表现出的隐约不满。“制度”一词被滥用。发展至今,国民的可支配收入比艾森豪威尔时代翻了一番,但是当年理智消费的信念也是一去不复返了。LSD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毒品。自发服用药物和毒品引发的嬉皮士运动或反文化运动声势浩大。嬉皮士放荡不羁的风气给美国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

到1968年4月,美国在越南的驻军人数已经升至55万,截至6月,越南战争的持续时间已经超过美国独立战争。人们对深陷越战的痛苦感消解了原有的同情心。同年4月,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引起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纵火、抢劫以及其他犯罪活动。尼克松第二次竞选总统。

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

美国登月成功!这为一直以来保守社会舆论压力的太空活动出了一口气。人们心中尼克松的形象十分周全却略显孤独。右的潮流和保守的大环境使得尼克松在国会陷入了麻烦。并且随着国内犯罪率的提升,民众的不满意度高居不下。环保主义者也开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第三十五章 牢骚满腹的大人物们

这个国家进入了70年代,人们似乎有更多的理由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似乎一切都不如以前。总统的威信降到了最低点。党派政治让人厌恶。


第三十六章 美利坚“分裂”国

一次监暴乱深刻的反映了这个时代分裂的特征:一次有着不同价值观的人之间的冲突,自由主义者认为批判他们的人守旧且没有人情味,而批判者讥讽他们是“放纵主义者”。暴乱过后的民意测验显示尼克松仅有27%的支持率。


第三十七章 自尊丧尽

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后中美建交。美国开启了新的全球战略。对北京和莫斯科的态度成为了他取得连任的砝码。水门事件被爆出,尼克松政府被媒体形容成为“有史以来最腐败的政府。”越战达成停战协议,受战争的影响,美国民众对权威的信任暴跌,美国社会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被理解,但是影响却十分深远。

余音

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他过纷争当作自己纷争的或者指点他国内部事务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尼克松年代的人,在他们漫长的记忆里,反主流者和其他发生人士固然值得铭记,但是让那些大人物保持警惕与诚实,让民主制度得以进步的沉默的人同样值得纪念。而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最终一夜变成了生活中平静的回忆。



光荣与梦想
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1972

[美] 威廉• 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著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译关键词:美国 历史 新闻 社会

豆瓣评分:9.1


原价236元

难得书店读者特惠

5.4折128元

请点击“阅读原文”也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