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马关条约》谈判时,伊藤对李鸿章说的这些话,字字寒入骨髓

2017-10-31 秘史录

来源:凤凰网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于次年到日本马关,与伊藤博文议和,就签订《马关条约》的事,进行了长达月余的谈判。

两人先后正式会谈了五次,在第三次谈完后,李鸿章遇刺。伤势恢复后,又进行了第四、第五次正式会谈。

最终大致达成了协议,也就是后来中国史上最为屈辱的《马关条约》。

在第四、第五次谈判中,时年55岁的伊藤博文,给已是73岁的李鸿章好好上了课。

他对李鸿章说的这些话,即使如今看来,也足以令国人有寒入骨髓之感。

01.

中国为难光景,我原深知,故我所备节略,将前次所求于中国者,力为减少,所减有限,我亦有为难之处。

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

伊藤这一番话,就足以看出所谓“议和”,哪里有什么“和”可“议”?

谈判一开始,就直接和李鸿章说:

——我这次开出来的条件,已经考虑到你的难处了。你现在只有“行”和“不行”两句话可以说。

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李鸿章也只能是弱弱地问一句:

——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答的更绝决:

——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你可以辩论,但我开出的条件,你一点都不能少。

02.

当李鸿章拿到伊藤开出的条件时,看到日本要求赔款2亿两,便表示:

——“赔款二万万,为数甚巨,不能担当”。

伊藤却回道:

——减到如此,不能再减;再战,则款更巨矣。

这就成了赤裸裸地要挟了。

——两亿我已经很照顾你了,如果不出这钱,那我们就接着打,我会让你掏更多出来。

此话一出,就彻底断了李鸿章继续讨价还价的念头。

03.

接下来的谈判,就一直围绕如何付款来展开了。

因为毕竟是笔巨款,中国肯定一下子付不起,要延期付,日本就提出延期就要按利息计算。

两人就要不要付息展开了争论,最后,李鸿章有些怒了,来了这么一句:

——日虽得胜,何必逼人太甚,使人不能担当!

伊藤回道:

——不能担当,是否不允之说?

可以想象一下伊藤当时的语气与神情,肯定完全是不屑与蔑视了。

——你说不能担当,就是不和我谈了?

李鸿章只好赶紧说:

——我诚愿修和,只是办不到的事,不能不直说。

04.

后来再谈到割台湾时,李鸿章明显已经乱了分寸。

从辩论的角度来看,李开始自己给自己挖坑了,他说

——台湾全岛,日本尚未侵犯,何故强让?

伊藤立刻回驳:

——如所让之地,必须兵力所到之处,我兵若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

这一下就彻底把李鸿章给将住了,但李鸿章毕竟也是久经官场,立刻应对道:

——此日本新创办法。兵必所已到者,西国从未全据,日本如此,岂不贻诮西国?

李的反应不算不快,不仅反驳了对方,还赶紧把西方列强给拉进来,想用列强来吓唬日本人。

但伊藤的显然已经做足了功课,立刻问道:

——中国吉林、黑龙江一带,何以让与俄国?

你李鸿章说西国从未占过中国领土,那俄罗斯占东北这事,又怎么解释?

李鸿章只好再回到辩论的起点:

——此非因战而让者。

说割这些领土给俄罗斯,不是因为打战打败了,和咱们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

但伊藤却借此步步紧逼:

——台湾亦然,此理更说得去。

既然能割东北给俄罗斯,当然也就能割台湾给日本了。

李鸿章又只能把论点绕到另一个方向,说:

——中国前让俄之地,实系瓯脱,荒寒实甚,人烟稀少;台湾已立行省,人烟稠密,不能比也。

今天我们来看这话,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了。东北地方人少就可以割,台湾地方人多,就不可以割?

这不等着被人打脸吗?

但这恰恰是晚清一直挨打吃亏的根源,即,我大清乃天朝上国,四方各国,皆为藩属。

李鸿章的这种领土观,明显远远滞后于时代。但在当时却是官方最真实的写照。

伊藤果然迅速出招,狠狠地打了李鸿章的脸,他说:

——尺土皆王家之地,无分荒凉与繁盛。

就用这句话,伊藤给李鸿章好好地上了一课。

李鸿章彻底无话可说。

直到今天,仍有人在意淫假设,甲午战争如果怎么怎么,中国或许就能赢了日本。

我说,不用做任何假设,大家就看看上面这些谈判内容,就完全可以断定: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清,再怎么也赢不了日本的。

因为,你不仅器不如人,技不如人,最根本的,制度不如人、思想不如人啊!

拿什么赢呢?

优品推荐(点击下面标题可直接查看):

陕西的“黄金小米粥”,胃不好的朋友入秋后每天都得来一碗。

这块绵柔销魂的牟定腐乳,经历了4320小时,180个日夜,近百道工序,每年只有一半时间可产

这个能用一辈子的德国热水袋,汽车压不爆,颜值更爆表

这款会自动控温的被子,把被窝变成了不插电的空调房

德国人又变态了,月销30000件的36.8℃黑科技恒温内衣出男款了!3秒发热,拒绝臃肿!

吃完大蒜kiss也不会尴尬!日本上班族必备神器!打嗝都是薄荷味!

50岁亿万富豪濒临破产,心疼留学的女儿,亲手用大闸蟹做手工酱,却意外再造创业传奇

可能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曲奇,日销5000,连吴秀波都流口水

孩子越早接触历史地理,眼界越宽阔

莫言、杨振宁、茅于轼、柳传志读完叹息,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日本人、韩国人,尤其是搞政治、经济和历史的精英们都为她疯狂!

为什么一个日本教授写的中国历史却风靡全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