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童蒙经典】《三字经》(十三)

2017-06-30 华夏宝贝国学馆



三字经

原文(十三)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华夏宝贝国学馆简评:


西周时期,中央政权使用礼乐制度来治理国家,到了西周末期,周幽王昏庸无道,烽火戏诸侯,反倒自食恶果,导致犬戎入侵,当时诸侯按兵不动,导致西周覆灭。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权威衰落,“礼崩乐坏”。春秋时代,各诸侯对周天子尚存些许敬意,还有齐桓公等实力派提出过“尊王攘夷”的口号。但到了战国时代,各诸侯不仅对周天子熟视无睹,毫无忌惮,并且意图问鼎中原,成为天下霸主。各国四处招兵买马,招贤纳士,战国四公子应运而生,当时不论是鸡鸣狗盗之徒,还是纵横捭阖之士,纷纷拿出浑身解数,施展抱负,如此一来,反倒打破了西周封建制度下僵化的社会氛围,形成生气盎然的人才选拔机制,并在此条件下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


秦始皇遵循法家学说,以武力统一天下,然后焚书坑儒,销兵熔铁,力图使秦王朝传位千秋万代。当时的文化精英们曾认为秦的成功是法家思想的作用,而对其他思想产生质疑。李斯就在《荀子‧议兵》里因此咨询过荀子,荀子回答:兵有仁义之兵与末世之兵,商汤能放逐夏桀,周武王能诛灭商纣,都并非依靠战争胜负而成功,而是靠施行仁义之治收获民心和威望,才能一呼百应,推翻暴政。秦国以严刑峻法维系统治,是舍本逐末,天下终究会大乱。历史的发展果如荀子的预言,秦朝不仅没有千秋万世,反而只到了二世而亡,成了短命王朝。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其中心和出发点都应该是一个“仁”字,仁者无敌,不仅彪炳于史,也能垂范于后世。如果急功近利,热衷于寻觅捷径,弃民本于不顾,反而会走入死角,很可惜自秦朝之后,无数朝代不断重蹈覆辙。《论语》有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人生在世,不争一时,只争历史,不争朝夕,只争千秋。凡事考虑长远,才不会被功利遮蔽视线。


(华夏宝贝国学馆编写,转发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