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邵克萍纪念展 | 最后一周,还没观展的朋友们抓紧看过来!

2017-02-13 港口博物馆




一、展出时间:

2016/12/9——2017/2/19

二、主办单位:

北仑区人民政府

三、承办单位:

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四、执行承办:

中国港口博物馆

五、支持单位:

上海鲁迅纪念馆/浙江美术馆/宁波博物馆

 

 邵克萍 

宁波北仑人,杰出的现实主义版画艺术家和版画活动家,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之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一员,“上海版画”的主要代表人物, 1991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新兴版画贡献奖”。



抗日战争时期,他以版画为武器,唤起民众,投身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他紧握刻刀铲除黑暗,迎接光明;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弘扬社会进步、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使版画创作紧随时代、服务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在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邵克萍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中国港口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宁波博物馆、中国神州版画博物馆及法国两次大战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著名艺术机构收藏。


在邵克萍百年诞辰之际,港博遴选他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和书信、手稿、照片等资料,凝结成本次展览奉献给大家。在缅怀家乡这位先辈艺术家光彩人生的同时,亦能悟到邵克萍战士般的人生追求与当今文化艺术进步“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标准是多么接近,这对我们引导和推动当代艺术创作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次展览的看头可真不小,不信?往下看





精美绝伦,多件孤品首次亮相


在本次展览的开幕式上,邵建阳代表邵克萍家属将700余件邵克萍先生版画原作、原版、手稿及与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相关的重要文献资料捐赠给中国港口博物馆收藏,这也是他此生规模最大和总结性的一次捐赠。


为了较为全面地反映邵克萍先生在各时期的创作成就,中国港口博物馆的策展人员与邵建阳先生精心筹划,在众多的历史资料和作品中精选了《难民》(1942)、《武夷山水茶》(组画,1943)、《鲁迅——新兴木刻的园丁》(1945)、《夜之街头》(1947)、《都市之夜》(1947)等近20件从未公开过的作品和《华东文化部工会筹备经过手稿》、《时代周刊》等手稿资料,在此展览中与广大观众见面。这批作品贯穿了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的脉络,既是邵克萍先生生平创作历程的写照,更是中国新兴版画史的缩影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见证。



武夷山水茶图展出的实景图



印章实景图


极致打造,1000平米视觉盛宴


展览以邵克萍先生的艺术生涯为主线,内容分为“星火,等待燃烧”、“刻刀,永不卷刃”和“春雨,润物无声”三个部分,展品组织上将邵克萍先生的作品和书信、手稿、照片等资料有机组合,形式设计上巧妙利用空间高度错落的内部结构特点,充分结合版画艺术 “刀味、木味、油味”的三味性,风格大气简约,色彩沉稳又不乏节奏感,极具视觉冲击力。


展板简约明了,灯光柔和舒适,实现了展览内容与空间环境的和谐。在1000平米的展厅中,通过展览语言将邵克萍先生还原到新兴版画的发展历程中去,透物见人,在展览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一个版画艺术家邵克萍,还能看到一个为版画发展尽心尽力的版画活动家邵克萍,并领略到新兴版画发展的点点滴滴。

 


展厅实景一



展厅实景二



融贯中西,感受版画艺术


版画是一门艺术,艺术缺位的作品,再重要的主题都会苍白无力。邵克萍在创作中非常重视艺术技巧研究,尤其在版画的套色技法上,他融贯中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刻印风格,为套色木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拾到五分钱 · 套色木刻 · 1977


如果你来到纪念展,你可以看到邵克萍先生作于1948年的《夜阑人静》,这是他寻求“光效”的起点。作品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一盏油灯将贫苦妇人的愁绪与写实场景交融起来。本应带来一丝慰藉的油灯光,映照出的却是家败人亡的惨景,戏剧化地映射出现实的无望。在同一时期,以如此铺陈渲染的叙事手法来结构画面的版画作品似不多见,由此足见克萍先生的巧思慧心。



夜阑人静 · 黑白木刻 · 1948


浦江晨妆 ·套色木刻 · 1961


同时你还可以感受到邵克萍先生在版画生涯的对于版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他深谙艺术创作的属性,注重版画技巧的研究。邵克萍早在1954年创作的《田野》这件作品里,就已充分运用了他的个性化套色技巧,在上色和印磨时,加进了丰富的变化,套色版和主黑版有很融洽的结合,使画面富于纵深感,让人耳目一新。后来的《月夜看社戏》、《浦江晨妆》、《围垦之歌》、《南浦建大桥》等很有影响的作品,都典型体现了这样的个性化,收获了成功,为中国套色木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距离展览结束还有7天

有兴趣观展的观众抓紧时间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