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楼阁 | 楼·阁『从港博文物看古代楼阁』

2017-06-16 庞建君 中国港口博物馆


那是一座很古老的木房,每一根柱子都可以说明它久远的年代,也许小屋也曾经有过属于它的辉煌岁月,但现在,它是苍老了,在烟熏火燎中目全非。


楼与阁,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


早期的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多为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



楼与阁多为砖木石结构,构架形式有井重屋式、平坐式、通柱式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即为楼阁式建筑。


楼,是我国古代柱梁式木建筑之高层结构,大概在东汉中期已开始出现。在壁画、画像石及建筑明器等方面的间接物证可以得到说明。古代出土的画像砖及陶楼,平面均为方形,层数自三至五层不等。其楼体皆有显著收分,楼层挑出平座,最上覆以单檐四坡屋顶。



在局部形象上,各式出跳斗拱和斜撑,平座勾阑纹样,各层窗扉棂格,屋脊起翘与装饰等。如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展出的陶楼,给了我们许多具体的形象,并得以与现存的汉代建筑实物(如墓阙)相互印证,许多明器的形象是相当写实与可靠的。


港博的陶楼为左右并列两室、两层楼。陶楼的枋、柱、门、窗、围栏等结构清晰可辨。沿廊的门柱上以出挑的一斗二升结构支撑屋檐。



▲港博陶楼


屋檐的大梁由两根粗壮的一斗三升的大斗拱柱支撑。斗拱气势雄壮,线条明快。在沿廊的内檐中间立有一根一斗三升的金柱,墙前往外挑出一个飘窗。在沿廊门柱上置放着弓箭等武器。看来这家屋主人的守卫森严。


陶楼的屋顶、脊饰、梁柱、斗拱、门窗、栏杆等细部都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木结构建筑的特点,这是一具不可多得的古代标本。陶楼的屋檐、平坐下或柱头上,施以大斗拱。使用部位有柱头铺作和平坐铺作之分。通常在伸出的柱头上置斗一朵,以承出跳的屋檐或平坐。柱头补间铺作有用人字的,简单的仅立蜀柱一根。


▲汉代陶楼


在斗的造型上,明显地表现了斗耳、眼和杀的构造。在上层望台面的两端正面各置一朵花形装饰,视觉上有雄健、稳定与美观的效果。


陶楼的板门和窗子棂条制作细巧,勾阑的望柱有出头的和不出头两种。阑板有卧棂、直棂、套环、套方等多种。平坐勾阑上施以较宽的面板。室外踏跺较简单,门前仅有阶梯形的斜护托板。


▲古代石阙    

后来,楼除了指普通民居建筑中的第二层以上楼阁外,还指风景名胜区独立的观赏风光的建筑,如黄鹤楼、岳阳楼、大观楼等。


阁,本指一种架空的小楼。在空间比较高的房间的上方再重新制作一层楼板,以为阁楼,或即指位于房顶下坡屋部的房间,诸如楼阁、闺阁等。同时它又指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以供远眺、游憩、藏书或供佛之用,著名的如滕王阁、佛香阁等。



用作藏书的地方,如汉代的天禄阁、石渠阁,明代宁波的天一阁,清时有文津阁、文汇阁皆是;供佛的地方,如千佛阁,著名的有颐和园的佛香阁。


▲宁波天一阁


中国人重视精神文化,重视与自然的亲近与融洽,楼阁很能体现这种特色。天无极,地无垠,在广袤的大自然中,人们并不满足于自身所在的有限,而要求与天地交流,从而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楼阁台榭则是人们现实这一精神追求的体现。



楼阁的前景相当开敞,楼内楼外空间流通,环绕各层走廊,供人眺望与登临;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和栏干,大大减弱了一味向上升腾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凹曲的屋面、翘弯的屋角与灵巧的斗拱装饰,避免了造型的僵硬与冷漠,仿佛自己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也成了天地间的一部分,寄寓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古诗就鲜明表达了这种人文精神,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道出了诗人登楼远眺,荡涤胸怀的真切感受。从颇富意境的各种楼阁名,也可表现出这层意思,如望江楼、得月楼、烟雨楼、凌云阁与夕照阁等均是。


▲滕王阁


从现知出土的陶楼标本与遗迹看来,汉代楼阁的面积还不甚大,可能是因为当时高层建筑的大跨度问题还未得到完善的解决。但楼阁在建筑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特别是对后来佛教建筑中的佛塔中国化的影响很为深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