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仑五好汉” ,个个都称赞!

2017-06-20 陈一鸣 中国港口博物馆



1924年11月8日—24日,上海《宁波周报》连续三期登载了一篇题为《宁波名人点将录》的有趣文章,把在上海的宁波帮商人,按古典小说《水浒》中梁山泊上的108将排名入座。


在这份点将录中,可以看到民国初期“四明公会”及“宁波旅沪同乡会”中的领军人物,当时的排名有出林龙邹渊 蒋介石;呼保义宋江 朱葆三;大刀关胜 “赤脚财神”虞洽卿。再看看我们北仑籍旅沪商人的水浒排名:

玉麒麟卢俊义 李征五(戚家山);

急先锋索超 谢蘅牕(小港新建);

八臂哪吒项充 贺得霖(新碶备碶);

轰天雷凌振 李琯卿(大碶横河);

船火儿张横 徐忠信(小港下邵)。



李征五仗义疏财


李征五(1875年—1933年),名厚禧,字征五,以字行,北仑小港(今戚家山)人。宁波小港李家,当时为江南望族。


李征五的祖父李也亭于咸丰年间前往上海发展,不久即拥有十条沙船和三家钱庄。1868年,李也亭去世,独子李梅堂体弱多病,不喜经商,李也亭生前选侄子李听涛继任其沙船业。


当时上海人口不多,地价便宜,李家遂将西摩路北端的大片土地买进,由于上海日渐开放,市场繁荣,李家土地、房屋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以豪富闻名。



李征五为李梅堂第五子,至亲与朋友辈皆直呼为李老五。李征五幼时住在北仑小港,也曾往来上海、宁波。


李征五少怀大志,富含革命思想,“伉爽负大略,一市皆为惊异”。又性善,“对人无论长幼、贫富、少长、久暂、亲疏、远近,一视同仁,皆出以诚信”,大家都乐于同他亲近。


他15岁开始在宁波经商。


1904年,捐道员衔,分发湖北,深得湖广总督张之洞赏识,后成为清朝军机大臣王文韶的女婿。1909年,为联络华侨集款支持革命,李征五赴南洋欲办华商银行。


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在上海附近开设了一家木柴公司,作为革命党秘密联络点。武昌起义爆发后,其与陈其美等积极筹划上海起义,募兵组织沪军光复军,任少将统领,参加光复上海之役。


上海光复后,曾任市政厅长。李征五热心公益,关心家乡慈善事业。1893年宁波闹大饥荒,李征五遵父命筹办粮赈万担救济灾民。


1899年2月,李征五遵从母亲张太夫人之命,在上海发动同乡筹银4万两,帮助400多名被拐往南洋的甬(宁波)绍(绍兴)人返国。


李征五结交豪杰相当慷慨,只要觉得对方重情重义是条汉子,无论贫贱富贵均热忱相待,有“小孟尝”之号,后经人介绍进人青帮,列“大”字辈。


看在袁世凯的面子,青帮也给袁克文一个“大”字辈身份。李征五有钱有势,还被人冠了个“大亨”的名号。


李征五还曾在宁波创办益智学堂。武昌起义后,各省群起响应。但张勋却负固金陵(今南京),上海方面决定添练新军以备调遣。李征五遂捐出私财百万,招募新兵5000人,每人给予安家费,配备武器弹药,组成光复军。孙中山大为感动,与其建立深厚情谊。


1922年孙中山到上海时,曾至陕西北路的李征五家登门拜访。


李征五闲暇雅好戏曲,常赴戏园听戏,与名伶多有相善。梅兰芳首次来沪时,李征五便前往捧场。李征五对多位名伶均有提携,如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余叔岩、王凤卿、杨小楼等。因此,津沪名伶对李征五也极为恭敬,尊称之为“五太爷”。


1933年4月初,李征五病故于上海,上海各界名流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署名“春明旧主”的作者,在《天津商报画刊》发表《敬悼李征五先生》一文,追思李征五,盛赞他“任侠仗义,遇事接物,诚恳果断,厘然有当,亦为朋辈所熟知,综其平生,实为一代豪杰”。


据《申报》记载,1933年5月16日李征五灵柩回乡,17日载他灵柩的轮船进镇海口,汽笛长鸣;船进港口,甬江两岸招宝山炮台、宏远炮台鸣礼炮21响。李征五的灵柩先停厝小港街道黃梅堰貽穀山莊。据镇海藏书家包芝江先生考证,李征五的墓建在东岗碶附近,遗迹仍在。


谢蘅牕急公好义


谢蘅牕(1875年—1960年),名天锡,又名蘅窗,家乡人称谢德丰,北仑小港新建村人,幼家贫。16岁到上海煤炭行学业,后自设裕昌、老永昌煤号,并在宁波、无锡、南京、汉口等地设分号。


曾受雇于法商立兴洋行,担任买办达十余年。后被同业推举为上海煤业公会会长,先后投资并兼任华东煤矿、汉冶萍、贾汪、大通、博山、六河沟、长兴等矿务公司董、监事,在江西乐平县创办鄱乐煤矿公司,亲自主持勘测、开矿和开采,还筹资创办上海煤业银行,被时人誉为“煤炭大王”。


担任宁波旅沪同乡会会董,参与创建宁绍轮船公司并组织宁绍航业维持会,战胜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压价拉客”竞争。



抗战爆发后,谢蘅牕是上海抗日后援会主持人之一。后赴香港转汉口去重庆,继续经营煤矿和煤炭业务。谢蘅窗爱国出于至诚。抗日战争期间,谢放弃一切事业,追随国民政府避居重庆,专力为政府供应军煤。


在1944年抗日战争最紧急时,谢又派三个儿子彭年、柏年、椿年参加第二批远征军,赴缅作战抗日救国,这在山东画报出版社《最后的抗战老兵:抗战老兵采访记录》中也有记载。


抗战胜利后,谢蘅窗重返沪上,仍图振兴煤业。其时年已70余岁,他将出售江西鄱乐煤矿款项,偿还了所有债务。其时,谢蘅窗仍然担任上海市煤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解放前夕,谢返回宁波,在江北住宅旁小屋中安身。建国以后,迁居老家胡家洋其侄媳家中。


1960年逝世,享年85岁。


谢蘅窗在家乡北仑小港及鄞州梅墟先后创办七所求精国民学校,并在甬江边围塘八百亩作为学校校产。另对家乡造桥、办医院等事业都有慷慨捐资。(有关谢蘅牕更详细的介绍,请看本刊2017年2月14日第6版《“煤炭大王”谢德丰与新棉村》)


贺得霖八面玲珑


贺得霖(?-1947年),字德霖,北仑新碶备碶人,民国时期财政要人、金融银行家。日本大学法律科毕业,曾任职段祺瑞政府,担任众议院议员,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1917年12月,任北京政府财政部公债司司长1923年10月,署财政部次长,11月去职。1925年任冯玉祥部财政顾问。1926年3月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总长,兼盐务处督办、关税特别会议委员。国民军失败后,贺德霖避入东交民巷。上海沦陷后,避走香港。


在1919年,与慈溪(今江北区庄桥)童今吾共同创办东陆银行,注册资本100万,并担任总经理,将总行地址从北京移往天津,并在上海、北京设立分行。东陆银行是天津早期私人大型商业银行。1925年2月,贺因事务繁重身体虚弱,坚决请求辞职。


董事会因无人选继任,贺发布公告解散。同年2月1日至7日,天津总行,北京、上海分行相继歇业。曾经大力支持民族出版业、报业,如资助成舍我的《世界日报》发行。



李琯卿赤诚爱国


李琯卿(1892年—1945年),名光坫,北仑大碶横河人。其母亲是晚清进士曹昌夑的女儿,自幼受母亲熏陶,崇尚革新,品学兼优,乡里称誉。


先后就读宁波府立中学堂、浙江法政学堂、北京京师大学堂,萌发振兴中华之志。17岁起,助创宁绍轮船公司、宁波四明日报馆,投资南通垦务及久大精盐公司。


据《镇海县志记载》:“李琯卿在民国初年,曾因反袁称帝在上海被捕。后又与沈钧儒等从事宪政运动,倡议浙江自治。1917年与兄长李光墀奉母命在北仑柴桥创办静德女校。


其后又与族内兄弟在大碶横河创办敬德、公德等国民学校,被委为灵岩区(大碶街道)学务委员,整顿灵峰寺香会香金,用于办学。


又成立小学共进会,发刊《小学教育界》杂志,劝办小学多所,使灵岩区小学教育迅速发展。继被推为县教育会会长,提倡义务教育,创办民众学校。


▲李琯卿和他的儿子


1921年起,担任镇海县参事会参事、参议会议员,提出办模范小学、恢复县立初中、办幼稚园等教育计划案,在城区办第一模范小学,试行设计教育法,在宁波主办小教暑期讲习会,聘请郑振铎、沈雁冰等文化界名人讲课。与蔡元培、范寿康等交好,过从甚密,曾在宁波成立爱国青年社。


1924年,继陈布雷出任《四明日报》主笔,鼓吹改革政治,印发《生路》小册子,组织民治教育会,以“炬灰”或“坚白”笔名在《四明日报》上撰文。次年五卅惨案后,奔走大江南北宣传呼号。


在上海时曾参加国家主义青年团(后称青年党)。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惊闻革命志士胡焦琴等被害,极为震怒,但又无能为力,感到国家主义不能救中国,思想陷人苦闷,病患加剧。自此闭门谢客,卧床休养,以研究佛学自遣,但仍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后对“青年党”失望,以病为由,自动脱离。


抗战前后,受《街头讲话》(后改《大众哲学》)、救国会《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宣言等进步书文影响,赞赏其中观点,自称“马友”(马克思主义者之友)。支持鼓励儿女、媳妇等走上革命道路。其子女儿媳先后有11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被称为“一门两忠烈,全家十党员”。


1939年冬,在自己家横河敬德堂病榻上作题为《教育与壕沟——抗战中的教育》演讲,呼吁中国的小学教师们“认真地负起责任来,把每一个小学生训练成伟大的民族英雄,消灭敌寇汉奸,打击国际法西斯,挽救我们垂危的国运,复兴我们衰老的民族……”时属寒冬,李只着汗衫,尚挥扇不止,听者感动。


爱国老人唐爱陆称誉“这是一次教育救国的讲学”。他还经常口述讲稿请人笔录,同青年们讨论国家民族前途及青年使命。虽长期半身不遂,仍利用自己社会身份,为革命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中共宁绍特委领导人于1941—1943年间经常借他家召开重要会议。1943年2月,二儿子李侠民牺牲,悲痛之极,其悼念诗中有“遍地自由花开日,我家将得一枝来”之句,并表示:“我还有好几个子女,可以继续奉献给革命。


”逝世后,《镇海日报》载文盛赞李琯卿:“他的最感人处,是他有一副爱国家、爱人类的热肠。”


徐忠信航运先驱


徐忠信(1870年—1950年左右),字廷松,北仑小港合兴村大徐人。因儿童时梳有一条小辫子,家乡人称他为“徐小辫”。年轻时家贫,出门到上海做码头工人,他身强力壮,又勤劳能干。为人友善、聪明正直,深得老板信任,后从水手做起一直到船长。经过十余年打拼后进行创业。



据《上海文化源流辞典》记载:1914年,徐忠信独资2万元在浦东创设鸿昌机器厂,亦称“鸿昌机器船厂”。这是我国最早生产柴油机的民营机器厂。


1917年迁上海南市薛家浜南高昌庙吉善里,每年能造船1艘。1918年后能造12匹、60匹马力柴油引擎,还能造240匹马力四缸引擎。设备有大小车床10台、刨床4台、钻床3台,有工人百余及临时工200人左右,以修船为主要业务。1931年营业额达14万元,是较大规模的船舶修造厂。


1991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关于中国航运史《大海扬帆》书中写到:当时,有一个有口皆碑的爱国航商徐忠信,他水手出身,因而备知中国民族航运业的艰辛。徐忠信积极提倡,中国轮船应该任用中国人当船长、轮机长。


1922年,他特地购买了一艘千吨级的木壳旧船,经过修复后取名“振兴”,意在振兴中华航运事业。第二年,徐忠信又租用了三北轮埠公司的千吨级海船“升利”号,并大胆启用陈干青为船长。后来,陈干青成为远洋外轮上第一个中国籍船长。


据《上海年鉴》介绍,1926年,徐忠信与人合资30万元创办达兴商轮公司,初创阶段陆续添置“三江”、“达兴”、“鸿兴”、“福兴”、“新鸿兴”、“大兴一号”6轮,其中前5轮都由徐忠信创办的鸿昌机器厂承造,行驶长江、苏北、崇明、黄岩等航线。


达兴公司之所以能获得较快发展,除依靠航运利润外,又通过向五金店赊购五金和钢板材料、向煤行赊购煤炭、向报关行预收水脚等办法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向船上茶房收取保证金以便集资造船。至抗战前夕,达兴公司拥有“大兴一号”、“新鸿兴”等6艘轮船,行驶沪启、沪瑞平、沪台等航线。


抗战爆发后,“新鸿兴”被日军劫夺;“三江”、“福兴”为国家征用,炸沉于上海十六铺码头;“大兴”撤至宜昌后出卖所得资金作为船员遣返费,“鸿兴”被美机炸沉于宜昌,公司在宁波、舟山、海门等地所建的码头、仓栈也全部被毁。


为继续营运,达兴商轮公司更名为“葡商正德轮船公司”,聘葡国商人潘列拉任经理,周祥生任顾问。公司将仅存的“达兴”更名为“山泰”,挂葡萄牙国旗行驶沪甬等沿海航线。日军占领长江后,“达兴”轮被汪伪中华轮船公司接管,行驶苏北线。


抗战胜利后,达兴公司被华商收回,1948年徐忠信任总经理,徐忠信之孙徐刚任襄理。公司向国民政府赎回“达兴”轮,又添“大贤”、“祥生”两轮,行驶长江、沿海航线。但此时达兴公司经营已感困难。达兴公司是复兴公司的成员单位之一。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将私营轮船公司应得的战时损失赔偿全部投资于复兴航业公司,达兴公司本应得到美金6万元,但实际拿到的是复兴公司的股票,而股金、股息从未兑现过。1953年10月,达兴公司参加公私合营,经清产核资,达兴公司负债超过资产。


徐忠信创业致富后,曾为家乡造桥修路、建学校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