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媒体创业叙事是如何讲述媒体创业故事的?它们叙述了什么样的媒体历史、现状并描绘了什么样的前景?媒体创业叙事建构了什么样的职业想象与职业认同?塑造了什么样的媒体创业偶像或者反面的典型?这种创业者认同的建构,与媒体行业的变革、转型具有何种关联?本文用困境——黄金时代——个人自由——丛林法则这四个层面展示了当今新闻工作者转向新媒体创业所遇到的叙事言说,从而内在解释了媒体创业的矛盾和动机,精神层面的宏观思考与个人内省,引用了适当的新媒体内容资料完成了自己认为的叙事的内在逻辑。


媒体创业叙事在结构(传媒业的变革)与能动性(媒体人的进退选择)的主题下形成了时间、职业变动的秩序,这个秩序围绕着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展开——传统媒体正处于动荡,新媒体创业正迎来“黄金时代”。而随着媒体创业的深入,关于创业探索的过程与阶段性结果都在不断地被叙述。


(一)困境叙事:传统媒体的动荡


媒体创业叙事往往以传统媒体遭受技术冲击发生行业性动荡为宏观语境,强调传统媒体正遭受新媒体技术冲击,内容生产管辖权被瓦解,商业模式陷入困境,经营收入急剧下滑,媒体人才频繁流失,转型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等难题。“危机”、“商业模式崩塌”、“传统媒体的寒冬”、“断崖式的坠落”、“遭受巨大冲击”等热门词汇被频繁地用来开启媒体创业叙事。正如胡舒立指出的那样,“新闻媒体这个行业,近来出现许多变化和动荡,转型冲击强烈。因此,‘创业’是我们这个行业最近的热词”。


而更为常见的是,创业叙事不断将传统媒体的困顿和新媒体领域的吸引力并列叙述。在发表于2015年初的一篇文章中,前媒体人朱学东这样总结道:“传统媒体在政治和技术以及自身体制的先天性疾病的多重夹击下,让从业者无法突破事业的天花板,看不到未来。职业的想象空间和尊严同时在丧失,而技术主导的新平台财富的想象空间以及其他领域企业现实的实惠,都在诱惑着越来越多的人转身,或创业,或转型。”在传统媒体的颓势与新媒体的光明前景的对比之中,媒体创业也就成为一种自然发展的趋势。

 

(二) “黄金时代”叙事:新媒体创业的开启


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困境叙事,媒体创业叙事对基于新媒体的创业构筑了“黄金时代”的诠释框架。就新媒体创业出现的时间长度而言,“黄金时代”之说仍有待时间的考验,也因此更多是作为一种集体声称与呼吁。如果说怀旧叙事中的“黄金时代”神话围绕着职业的青春成长与赋能、宽松的组织环境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理想”,R那么创业叙事中的“黄金时代”神话则指向了新的内容。


其一,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划定新媒体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而善于抓住机遇的是传统媒体行业的精英,他们往往对行业变动保持敏感。在这一叙事基调下,新媒体技术对媒体内容生产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小型初创媒体以低成本触及广泛受众群体成为可能。创业者们声称“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新渠道的开拓,新渠道对于内容的需求才带来了内容创业的春天”,“现在是媒体人创业最好的时候”以及“现在是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如此一来,拥抱新媒体创业也就成为大势所趋。从央视新闻频道原主播邱启明的讲述中,互联网技术的变革拓宽了以社交媒体为依托的内容创业的历史性机会窗口。


其二,它指向了内容消费的细分化及其商业潜力的再发掘。在创业叙事中,技术变革促进了媒体内容生产的去中心化,而受众/用户群体的细分以及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内容消费的多元化所蕴含的商业价值,成为新媒体创业的经济基础。传统媒体时代的“内容为王”式新闻生产开始让位于“内容平台”、“内容产业”、“内容创业”、“内容产品化”、“内容商业化”、“内容付费”、“知识服务”等热词以及“内容市场的火热源自其背后的商业价值”等趋势判断。在“刺猬公社”创始人叶铁桥看来,“内容消费的升级也在逐渐发生。在PC时代习惯免费阅读的受众,开始愿意打赏、订阅、包月购买内容,有很多内容生产者已经完全能够依靠内容生产而过上不错的生活”。


基于垂直领域的初创媒体还因其商业潜力而受到风投资本的认可。一家专注于新媒体项目投资的风投基金概括了他们在垂直领域的投资偏好,指出“我们投的十来个财经项目里边,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某一个细分市场的财经新媒体”。对新媒体融资现象的概括也表明,“在投资者眼中,‘垂直化’是大势所趋。如今,最受网友热捧的新媒体平台往往集中在汽车、财经、美食等垂直领域。这直接体现在新媒体的投资风向上……”简而言之,互联网用户对内容消费的细分以及创投资本对垂直领域内容创业的偏好,正在影响新媒体创业的内容格局。


这引出了“黄金时代”叙事的第三个指向:基于新媒体的创业实现了融资与估值的迅速增长,是媒体人“理想”与“市值”的双赢。借助于社交媒体,风投资本方也是讲述媒体创业故事、构筑媒体创业前景的重要主体,有些传统媒体人也转型成为风投资本的合伙人,如高樟资本的范卫锋、紫牛基金的张泉灵。风投资本方还提出“当旧的生产关系瓦解之时,其中先进的生产力应该得到释放,得到自由,得到机遇。应该有人投资于他们,投资于媒体行业的内容极客”。通过展现新媒体创业领域获得风投资本融资的典型案例,创业叙事刻画了风投资本入局的正面形象,也以此来展示媒体创业的勃勃商机:


资本入局新媒体创业领域并被业界关注始于两年前。2014年,上线两个多月的“一条”公众号获得挚信资本数百万美元的投资。此后,新媒体创业融资开始进入加速期。2015年10月,自媒体平台“罗辑思维”宣布完成B轮融资,其13.2亿元的估值将新媒体融资推向新的高潮。


其四,“黄金时代”叙事还指向了媒体创业者塑造共同体的努力以及为先行者加冕的集体仪式。在内容创业、自媒体人成为流行热词的背景下,创业媒体人试图通过建立松散的互助社群,交流创业理念,分享创业资源,建立创业者的群体认同、规范与愿景。如以原南方报系创业媒体人组成的南友圈,为媒体人创业提供创业空间、培训的方糖小镇,由新榜、刺猬公社、钛媒体、自媒社等初创媒体举办的年度峰会、论坛、沙龙,以及内容平台媒体组织的内容创业者大会、颁奖礼等,不断在凸显内容创业者身份的价值与重要性。有创业者表示,“创业是杯苦咖啡,如果我们给你加一点糖,你会甜一点。如果大家相互加一点糖,创业的过程就会美好很多”。(方糖小镇2015-12-22,《前媒体人创业成功,公益支持同行转型》)换言之,媒体创业者不再是独行者,而是共享了媒体创业者的共同体身份。


最后,“黄金时代”叙事还指向了制度层面上创业政策的推动作用,将媒体创业置于近年来国家推出的“双创”政策框架下。媒体创业也因此成为曾经的“无冕之王”在万众创新的潮流中寻求“解放”之路的选择(方糖小镇2016-01-15,《媒体人的“解放”之路》)。典型者如“在国家‘双创’政策的引导下,媒体人创业也成了最受人关注的选项”,以及“伴随着万众创新,媒体人离职创业蔚然成风”。更为重要的是,制度上的创业潮流也使媒体人焕发出新的热情和憧憬——“冲破传统媒体制度束缚的媒体人,在‘双创’大潮中仿佛找到了曾经的‘干劲儿’、‘理想’和‘情怀’,一股全新的媒体人创业季宣告到来。”


(三)个人自由叙述:职业体验从焦虑、压抑到开阔、自由


媒体创业叙事往往将媒体创业描述为一个向过去告别,同时向新媒体领域出发的旅程。创业之前与创业之后的经历在创业叙事中得到鲜明的对比。


1.巨变之下克服恐惧与焦虑


传统媒体的动荡难以再给媒体人带来“激情”与职业想象空间,而精英同行的离开又加剧了职业的焦虑感与危机感——传统媒体的荣光不再,媒体人何以安身立命?在张泉灵的自述和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发生的过程:传统媒体转型迟滞,未能及时掌握受众习惯的变化,导致媒体人难以在职业与社会变化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而产生职业焦虑感与危机感:


媒体人张泉灵有些看不懂了。传统媒体信息权被社交媒体瓦解,外面的世界不断翻页,身处信息最前沿的张泉灵突然感到了恐惧、焦虑,她发微博说,自己被“时不我待,知识缺口巨大”弄得焦虑无比。(钛媒体2017-12-04,《专访“百变”张泉灵:投资活得“像狗”,并非华丽转身》)


另一位创业者在故事分享中直指媒体人在行业动荡时期面临“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充满忧思、困惑和恐惧。这很正常。可是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与其被恐惧紧紧地汗衣裹体,不如去顺应它,拥抱它”。(高樟会2017-11-23,《迟宇宙:我们打得赢与写稿机器人的战争吗?》)然而,职业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与同行的陆续离场、转场无疑搅动了职业士气与神经:


外部的风云变幻也撩拨着她的情绪。传统媒体式微,技术革命让周遭一切都沸腾起来,整个行业在“动荡”,媒体领军人物纷纷离开工作了十七八年的传统媒体……易小荷的同事或创业,或转型……纸媒新闻人转型的焦虑最终逼出了易小荷的抑郁症。(火星实验室2017-10-25,《前“篮球第一女记者”易小荷:传统媒体衰落期,文艺治疗抑郁的伤》)


于是,媒体创业成为一个克服职业危机感、恐惧感乃至治疗职业病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描述也将媒体创业赋予治愈性和自然化:困守衰落期的传统媒体被形容为饱受疾病困扰,而创业则成为治疗的药方。


2.实现对自由与自主的向往


在对媒体人走出体制开始媒体创业的叙事中,旅行成为基本的诠释框架。与旅行有关的隐喻也被频繁使用,诸如“拓荒者”、“探索者”、“摸着石头过河”、“改变潮水的方向”、“登山”、“十字路口”、“柳暗花明”、“创业是一场修行”,乃至带有宗教色彩的“出埃及记”等描述都将媒体创业者的转型探索赋予神话意涵。在呼吁打造“11·9中国自媒体节”的大会上,内容创业者们以乐观的笔墨描绘了媒体创业的新场景:“互联网以降,用户主权既开,去中心化势不可挡,话语霸权渐行渐远。媒体人转场,自媒体潮平岸阔,内容创业风正帆悬……”


在旅行的隐喻中,媒体创业叙事塑造了媒体人通过新媒体创业实现独立自主、自由和获得更多职业空间的创业神话。诸如,媒体创业“让我们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做自己擅长且真正想做的事情”、“和志趣相投的人做一件有趣的事”等等。以央视原记者武卿为例,她自称在辞职创业之前经历过职业上的压抑和挣扎,“生产力、创造力不能充分释放的压抑感,离地三尺找不到着落的空洞感,从2010年就开始有了”。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洞,它反而越来越大”(卿谈2015-09-11,《武卿:告别〈焦点访谈〉我创业了 临了有些真话想说》),而创业之后,她感到自己“终于可以淋漓尽致、旁若无人、不急不缓地做事”,“感觉空间打开了……打开的有发展空间、人际关系空间,更重要的是心理空间。”(传媒狐2015-09-16,《告别焦点访谈,武卿:央视和辞职都再不谈了》)


(四)丛林法则叙事:未知的结局与激烈的竞争


与“黄金时代”的乐观叙事形成差异的是,战争隐喻被用于刻画新媒体创业即将面临的激烈竞争,一边是前景的光明,一边则是为内容流量与商业资源激烈竞逐的紧张与曲折。其热门词汇包括“红海战场”、“千军万马”、“前赴后继”、“千里马”、“冲锋舟”、“瞭望塔”、“武器”等。媒体创业的竞争不仅包括创业者之间的竞争,还包括创业型媒体与传统媒体、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竞争。一篇悼念前媒体人、原“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文章正是以战争隐喻来形容创业路上的残酷景象:


来自投资方的盈利需求、竞争对手的“挖角”与攻击、媒体舆论的怀疑与唱衰、合伙人的离开与背叛、员工的懈怠与流失、家人的担心,最可怕的是失去信心的自己……“下海”创业的激情燃起的时候,就算战八方,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万丈。(界面2016-10-09,《媒体人创业:血战八方的残酷图景》)


2016年初的“新榜”还以颇含诗意的语言发出迎接内容创业者之春的呼唤,到了2017年底则以进化论来形容即将到来的内容创业场上的“生死存亡”:


这一年,内容创业者在内容迭代进程中摸爬滚打,经历风风雨雨,甘苦自知。……传统媒体时代培养出的“内容熟练工”已全部抵达新媒体战场,缺乏“内容基因”的、不懂精雕细琢的新媒体,将在本轮大洗牌中直面“生死存亡”,号亦然,小编亦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内容创业的玩法仍然在不断进化。(新榜2017-12-29,《有些人会熬不过去,有些人会活得更好》)


就此而言,所谓媒体创业的“黄金时代”是短暂的,媒体创业者的生存法则仍然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在激烈变化的技术变革、政策监管、流量竞争、平台统合、资本变动的不稳定状态下经历创业的跌宕起伏。

 

从传统媒体组织出发的叙事倾向于肯定媒体创业者在科层制组织的职业经历,将媒体创业视为传统媒体职业的有机延续,并为传统媒体加冕,淡化媒体内部创业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而媒体创业者、风投资本方视角的叙事则倾向于突出创业者走出体制之后能够实现“自己说了算”的自由与自主,通过对传统媒体困境的悲观描写,塑造了媒体创业的“黄金时代”叙事。尽管不同主体的叙事重点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对媒体创业抱有积极的评价和乐观的期待。无论是强调媒体职业经历的重要性,还是憧憬创业所蕴含的解放能量,媒体创业叙事的基调是:媒体创业是一种历史性机遇,孕育着产生新的媒体平台的潜力;创业对媒体人而言是自我实现与再续理想的新路径,尽管它会有曲折,但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本文摘自陈楚洁:《“从前有一个记者,后来他去创业了”——媒体创业叙事与创业者认同建构》,阅读原文及学术引用,请务必参考《新闻记者》2018年第3期)



在这里,读懂转型中的中国新闻业

在这里,探讨新闻业的未来

在这里,进行深入而严肃的思考

在这里,关心新闻人自己的命运!





订阅《新闻记者》其实很方便——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371,全年定价144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享受优惠价。订阅办法私信微信、微博小编,或电话021-62791234转32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