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乌巢禅师

2016-11-23 孔令堃 笑谈中


 

唐僧师徒出离了乌斯藏国,来到了一个叫浮屠山的地方。遇见了全书中神秘程度直逼菩提祖师的乌巢禅师。浮屠呢,就是佛塔。浮屠山就是塔山,到了秋天满山枫叶红遍山坡的时候,浮屠山是不是还要被称为红塔山?

当然了,这不是本文重点。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居住在浮屠山的乌巢禅师。说他神秘,那还神不是一般的神秘。这位禅师居住在树上,认识猪八戒和唐僧,愣说自己不知道孙悟空是谁。但是这位老禅师传给唐僧《多心经》之后,在预测取经路的预言中,从讽刺孙悟空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是认识猴哥的。最狠的是这位禅师的法力要远远高于孙悟空。那么他到底是谁?有没有什么蛛丝蛛丝马迹可寻?他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来吧,我们从原著里探究一下。

乌巢禅师见到猪八戒之后,高度肯定他跟唐僧混的正确行为。然后传授给了唐僧一篇叫《多心经》的经文。后来又准确预测了西行之路,讽刺了一把孙悟空。

至于乌巢禅师是谁,我们要先来看一下他传给唐僧的这部《多心经》。《多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事实上根本不叫《多心经》。吴承恩老先生在《西游记》中给了这部经书的两个简称,分别是《多心经》、《蜜多心经》。可惜这么断开都是错误的,这部经书要么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么叫《心经》,或者可以叫《般若心经》。总之波罗密多是个词语,不能断开。之所以吴大师会搞这种乌龙,大概是跟他对佛教了解不够深入有关。

《心经》是我能背诵的最长的一部经文。这篇经文主要讲的是佛家修心、悟空的法门。我国古代高僧在把经文从梵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有五种情况是不翻译的。其一是佛经咒语不翻译,比如《心经》中的那句“揭谛、揭谛,般若揭谛。”这东西只能意会,不能翻译。其实类似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佛经不翻译,小时候看中文版《狮子王》动画片的时候,丁满和彭彭说的那句“TAKUNAMATATA”也没有翻译。我想“急急如律令”也没法翻译成英语。第二种情况是多重含义的词语不翻译。佛经中有些用语含有多种意思,实在难以找到对等的汉语来翻译,索性就不翻了。第三种情况是中原没有的不翻译。比如印度特产阎浮树,中原没这种类,所以不翻译。第四种情况是习惯性不翻译。什么叫习惯性不翻译呢?那就是佛教刚到中国那会儿(东汉时期)没有翻译的一些词语,后人干脆也就不翻译了。比如《心经》中的那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习惯性都不翻译了。这种经文得靠悟的,说白了翻译也没用,因为无论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是翻译成汉语的“无上正等正觉”,没参悟过佛经一样不会明白。第五种情况是表示尊重,所以不翻译。比如“释迦牟尼”,翻译的太好了,皇帝不高兴。翻译不好了,对佛祖不公平,所以干脆不翻译。在中国,道祖就叫太上老君,老君也就是个尊称,类似于老先生。孔子也无非就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去过曲阜孔林的朋友因该知道,孔子墓碑上的“文宣王”中的“王”最后一横还给隐藏起来,怕惹来祭祀的皇帝不高兴。所以说佛教中的尊称“释迦牟尼”、“菩萨”以及一些核心思想如“般若”等词汇干脆不翻译。

这样回过头来看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如果要断开名字的话,其实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经书的核心内容就是说观音菩萨修行“般若波罗密多”的过程、感悟和好处。乌巢禅师传给唐僧这样一部经书,其实是大大坚定了唐僧西行的信心。危难时刻,唐僧不在像在寅将军那里一样吓得晕死过去,而是默念《心经》,体会“空”的感觉,从而逢凶化吉。要不然肉体凡胎的唐僧经历那么多恐怖的妖王,吓也吓死了,取个什么经啊。虽然一开始唐僧就知道取经最终会成功,那也不带表这个过程不恐怖。就象现在咱们去鬼屋玩,明明知道是假的,但是通过鬼屋的过程还是非常恐怖的。没个胆量还真不行。唐僧之所以没被吓死,完全是《心经》在起作用。

当唐僧问起西行道路的时候,乌巢禅师告诉了唐僧一篇预言,全文如下: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这篇语言很有意思,大概就是西天取经的一个提纲。乌巢禅师传达给唐僧一个什么讯息呢?“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说的是道路很远,而且妖魔众多。但是呢,山上的妖怪根本不可怕,因为他们抓了唐僧之后,唐僧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不过唐僧不会被吃掉这是设定好的剧情,所以唐僧不要怕,等着被营救即可。这就是“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下一句是“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摩耳岩就在须弥山,须弥山就是灵吉菩萨的道场。到这为啥得侧着脚步小心走路呢?因为取经团队两次和须弥山产生交集都是来求人家帮忙,而且这个忙除了人家灵吉菩萨别人还搞不定。“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这句最有意思,为啥不怕高山的妖怪,要怕这黑松林的妖怪呢?因为黑松林的妖怪不一般,自称半截观音,又称地涌夫人。简单说就是要和唐僧结婚的那一位。你要说唐僧被别的妖怪抓住,配不配合都是被吃的命。唯独被这地涌夫人抓住,如果唐僧自身定力不够强,经不住色诱而被妖怪糟蹋了,后果不堪设想,丑闻啊。只要顶得住这一关,其他无论是潜伏在皇宫还是潜伏在山里的妖怪,亦或是自己建国的妖怪,那都不足惧。这就是所谓的:“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接着乌巢禅师解析了一下取经团队,猪八戒就是干苦力的命即“野猪挑担子”。沙僧就在前面等着,即“水怪前头遇”。然后乌巢禅师对他自称不认识的猴哥评价为:“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这话说的太准确了,自从带上这紧箍咒,孙悟空确实一直心怀嗔怒,又不敢找唐僧出气,只好多管闲事找别人出气。最后才是告诉唐僧一个秘密:“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那相识就是孙悟空,其实乌巢禅师就是暗示唐僧,别老看猴子不爽,他是这支团队的重点。

至于唐僧能领悟多少,那就是唐僧的事了。关键是孙武悟空不干了,刚说了不认识老子,这边就揭我的底,说我是石猴,可见是不给我齐天大圣面子。于是怀嗔怒的孙悟空就想动手。结果乌巢禅师化作一道金光上树了,孙悟空用那个神器金箍棒往上捣。这一捣才发现,哪是什么鸟巢啊,分明是祥云千层莲花万朵的一座莲台,孙悟空动不了乌巢禅师分毫。

唐僧更讨厌孙悟空了,这么牛逼的老禅师,你也敢动手,放肆。孙悟空懒得解释,更加嗔怒了。也就是猪八戒会来事,劝了劝悟空,给他个台阶下,爷儿仨赶紧赶路。

下面我们就来串一串乌巢禅师的一些属性:鼓励猪八戒跟着唐僧混,鼓励唐僧继续西行,传给唐僧观音菩萨修行心得,深知取经路线和那些指定好的妖怪,奚落孙悟空,化作金光而去,有莲台护体。前面几点分析过了,重点来看看后面亮点,化作金光而去以及看上去是鸟巢实际上是个莲台的坐垫。

当初观音菩萨变成老太太送给唐僧金箍儿之后,化作一道金光而去。后来观音菩萨又变成老太太告诉孙悟空去找卯日星君去降妖之后,也是化作一道金光而去。再说这莲台,并不是修行的结果,而是身份的象征。孙悟空法力高强,屁股底下也没个莲台。但是当了斗战胜佛之后,马上就有莲台坐。所以说这个莲台是身份的象征。

这样一串我们不难看出,鼓励取经队伍、传递菩萨修行心得《心经》,精通取经路线、敲打孙悟空、会化作金光而去,又是佛教高级干部,那除了观音菩萨还有谁?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乌巢禅师就是观音菩萨所变。菩萨变成乌巢禅师假装在浮图山修行,一来时不时的鞭策、监视一下福陵山的猪八戒。如果以菩萨的身份老去提醒猪八戒,实在是掉价。二来在此等候唐僧、孙悟空,就怕他们和猪八戒失之交臂。三来要传给唐僧《心经》,本来唐僧和猴子就不对付,如果菩萨亲自传他这么重要的经典,难免会让唐僧膨胀,他和孙悟空的关系将更加不可调和。四来敲打一下孙悟空,能不惹事尽量别惹事,做事要有原则,不要老觉得自己牛逼,这不,山沟的和尚你也打不过啊。

经过乌巢禅师的点拨,唐僧倒是修炼《心经》颇有小成。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孙悟空也默默记住了这篇《心经》。在修心这方面,唐僧入戏很快,对《心经》领悟越来越深。但是孙悟空突然就顿悟了这篇经文的含义,以至于后来孙悟空动不动就给唐僧讲讲这篇《心经》。早就说过,孙悟空的文化功底还是很深的,不会讲经,怎么能当佛呢?这是后话。

孙悟空自从加入取经队伍之后,战绩非常惨淡。算起来打死了一只老虎、六个笨贼、一只不入流的蛇精、一只上不了台面的狼精,擒获了猪八戒,奈何不了玉龙三太子也没弄过黑熊精,但是好歹都没受伤。不过在下一节中,孙悟空居然受伤了,具体故事,下节再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