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十七、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2017-01-06 孔令堃 笑谈中


每当一个王朝即将覆灭的时候,朝堂之上的官员百态就显得非常有意思。太远的就不说了,元朝末年的时候,元顺帝在后宫开心的做个木匠,蒙古亲贵们个个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任谁也看不出当时的国家已经是狼烟遍地,所谓的“大哉乾元”都快圆寂了。只有丞相脱脱又当爹又当妈,焦头烂额的希望拯救大元帝国。脱脱有时候也纳闷,其他蒙古亲贵怎么就对国势这么不上心呢?大元完了,他们也就完了啊。难道都缺心眼不成?后来脱脱想明白了,蒙古亲贵们真不缺心眼,他们家当早就搬到草原上了。元顺帝在河清海晏的骗局中快乐的生活着,直到他听说徐达打过来了,这位皇帝陛下翻身上马,一道烟就跑到了漠北,跟周围的蒙古亲贵一比,皇帝陛下的家当远没有大臣的多。从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只能是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商标。

故事又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这位李爷看着京城雄伟的城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下岗驿卒,马上就要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大家别误会,此时的李爷并没有想要推翻大明,改朝换代。李爷只是想让崇祯皇帝封他一个西北王,他好开心的去西安吃羊肉泡馍,当然了,那时候的泡馍还叫羊羹。所以面对不堪一击的北京城,李自成居然和朝廷谈判了很久。面对这个局面,崇祯皇帝赶紧召开御前会议,让群臣拿个主意。各部院大臣都不是傻子,任谁也知道京城的兵力要想一战,压根没有胜算。就当时反贼四起的时代,崇祯皇帝在紫禁城还是皇帝,出了北京城谁也不认识他。也就是说,局势很明朗,必须和谈,答应李自成的一切要求。可问题就在这,谁提出和谈,谁就能暂时挽救大厦之将倾。但是,谁当了这个救火员,日后一定要遭到清算。皇上是不会被这个锅的,谁这时候勇敢的站出来,谁在将来就是置国家体面于不顾,于谦怎么死的朝臣并不陌生。所以大臣们都选择沉默,他们希望皇帝下旨和谈。崇祯一看大臣们都跟自己耍心眼,一怒之下拒绝了李自成的要求,随后就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吊死煤山,大明王朝宣布结束。

一百多年前,隆裕太后紧急召开会议,说南方革命党猖獗,北洋军不服指挥,大清危在旦夕,还得各位王族亲贵拿个主意。再看朝堂上这些皇亲国戚,庆亲王这些年来得了袁世凯不少好处,家里的资产是爱新觉罗氏之最,对他来说,什么国家,什么朝廷,什么革命党,这些都不如袁世凯给他送礼重要。庆王拿人手短,力主启用袁世凯。要说官职最高,那还是摄政王殿下。摄政王很纳闷,都看我干什么?我不管这事,庆王是大辈,他说了算。就这样,袁世凯出山,先讹朝廷一笔军费。当时清廷陷入巨大的财政危机,所有国有银行都成了空壳子,老百姓担心朝廷破产,都排着长队把现金都取出来。朝廷拿不出钱来,隆裕太后就想让亲贵大臣捐款。为了表示诚意,隆裕太后拿出了八万两黄金的内帑。其余大臣一看,太后这么大方,那大家也不能吝啬那点钱。庆亲王作为大清首富,当场就拿了十万两白银出来。大家一看资产上亿的庆王才拿出十万两,干脆,我的日子也不过了,我捐一百两!这回老袁可逮着理了,不是我不帮忙啊,让我打仗还不给够我军费,那皇上就退位吧。一场哭声连连的朝会之后,隆裕太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退位。大清完了,隆裕太后从此郁郁寡欢。再看摄政王,很开心的回家抱孙子。再看庆王,很开心的回家数钱。各皇族亲贵们依旧歌舞升平,端的是过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生活。太后也纳闷,当年怎么不知道这帮孙子这么有钱呢。

时间到了几十年前,蒋介石在大陆的势力岌岌可危。宋美龄亲赴美国去见马歇尔,苦苦哀求美国政府再给点钱。与此同时,国民党四大家族疯狂的敛财,各家族都赚得盆满钵满,资产都往境外转移。

你看,到一个国家大厦将倾的时候,君主和朝臣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皇上和大臣都在盘算一件事,国家是谁的?很多时候,皇上对这个问题也很模糊。比如万历皇帝就曾经说过,打仗是国家的事,他不出钱。当纣王面临大厦将倾的局面后,朝廷的形式就变得很值得玩味。

纣王坐在宫中,可以清晰地听到城外一百六十万大军的呐喊声。到了这个时候,纣王开始有一丝害怕。人往往就是这样,不到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不会觉得害怕。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纣王无可奈何的召开紧急会议,让大臣们想想有何良策。鲁仁杰第一个站出来发言,说打肯定是不行了。民心思变,军队没有士气,纵有名将在世,也无可奈何。唯一的办法就是和谈,可以让武王提条件嘛,大家商量一下就妥了。

那么说鲁仁杰说的对吗?其实那种情况下,留给纣王的选择真是不多了,鲁仁杰的提议未必管用,但是值得一试。鲁仁杰的办法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是谈判失败,那还可以再想别的办法。一种是谈判成功,纣王和诸侯们都得念鲁仁杰的好。武王姬发毕竟不是李自成,是可以谈判的对象。鲁仁杰话音刚落,飞廉马上表示他有反对意见。飞廉说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是招募民间高手靠谱。就算招不来民间高手,就让鲁仁杰带领大军跟联军决一死战,和谈实在是太掉价了。

飞廉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相信民间有能逆转乾坤的高手吗?不信。他觉得鲁仁杰背城一战能有胜算吗?不觉得。那飞廉为什么要在这个紧要关头出此言论?飞廉是从自身地位的角度去想的。就当时而言,王族都不在朝中,能和飞廉一较高下的也就是鲁仁杰。因此压制鲁仁杰是飞廉必须要去做的事情。鲁仁杰对于飞廉来说,那都不是潜在威胁,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胁。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鲁仁杰活的太明白。活得太明白的人,不招人待见。你看啊,飞廉的政治投机当中,很重要的一次就是重赏招勇夫。结果招来的梅山七怪都是妖怪,啪啪的打了飞廉的脸。按说这事一瞒报也就过去了,可鲁仁杰在袁洪出马之前就预言袁洪不行,仗还没打完鲁仁杰就发现这帮人是妖怪,撂挑子不干了。假如和谈这事成功了,那鲁仁杰自然会压飞廉一头。如果局势稳定了,鲁仁杰极有可能再把这个事情翻出来。假如和谈不成功,飞廉是打算投降的。鲁仁杰是世受国恩的官n代,飞廉是个无根基新人。飞廉想绕过鲁仁杰消消停停的投降也是很难的。

所以飞廉要求再度重赏招勇夫,这样能掩盖自己当年这个决策的失误。二来留个后路,一旦没招来勇夫,那就让鲁仁杰带人跟联军拼了。到时候鲁仁杰是联军清算的对象,飞廉作为鲁仁杰的对头,没准会有一个好的职位。总之在殷商大厦将倾之前,飞廉这种人一定会给自己铺平道路。作为纣王的亲信大臣,作为费仲的接班人,飞廉最终获得了纣王的信任。生死关头,当然,说是纣王和殷商的生死关头,纣王在沉吟中决定把宝押在飞廉头上,就按飞廉说的办。

纣王坚信飞廉会为殷商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飞廉此时连怎么投降投得漂亮都想好了。而飞廉这人最无耻的就是,明明都想好怎么踹殷商最后一脚,还要假惺惺的问恶来:联军来了,咱们的家产怎么办?恶来说必须得投降。飞廉马上告诉恶来,空手投降不行,咱哥俩先去把玉玺偷来。

你看看这就是那些个纣王眼中股肱大臣的最真实的嘴脸,也是大厦将倾之前柱石大臣们最典型的表现。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说的就是大多数木头没想支撑这个大厦,怕压断了。你看元末脱脱,本想力挽狂澜,结果被人搞死。明末的卢象升、孙传庭,如果不是战死,也难逃队友的黑手。清末张之洞倒是一片忠心,结果在朝堂上因为阻止摄政王倒行逆施居然被气死。小说里的鲁仁杰,如果后来不是战死,也难逃被飞廉、恶来搞死的命运。

每个王朝的末期都一样,大部分高官是飞廉,极少数高官是鲁仁杰鲁仁杰的下场要么是战死,要么是被飞廉搞死。秦末的时候,起义军的战火都要烧到秦国本土了,朝廷内部的斗争却越演越烈。相比起被腰斩于市的李斯,战死在三川郡的李由仿佛结局更好一些。

每到大厦将倾的时候,朝廷中央大臣的面貌基本上都是如此。那么这种特殊的时候,老百姓会是什么心态呢?下节再聊。

写有态度的文章

坚守最初的梦想

是我的情怀

转发、关注、留言、打赏都能证明你是个有态度的人。

微博:依然笑谈中

微信:kxiaotanzh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