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帝】二、两个失意的人

2017-03-14 孔令堃 笑谈中


代王刘恒接受群臣召唤,来到长安成为了汉文帝刘恒。摆在刘恒面前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不当个傀儡皇帝?假如群臣   只是看重他的血统,让他来取代后少帝刘弘,那这还不如回代国当代王舒服。

说到这,就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话题,那就是地缘政治。哪怕是一统天下的君主,也只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呆着才是皇帝,挪窝很容易完蛋。所以中国历史上一旦涉及到迁都,那就是天大的历史事件。

比如说晋朝,定都洛阳的时候,司马氏那是天下共主。后来五胡乱华,司马氏在琅琊王氏的运作下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司马氏就再也不是当年的司马氏了。东晋皇权旁落,士族门阀相继专权,把东晋带进了幕府时代。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隋朝,隋朝定都长安,而长安是关陇贵族的固有势力范围。在这一亩三分地,隋文帝杨坚的权力被各种掣肘。都说他怕老婆,其实杨坚怕的是以独孤氏为代表的关陇贵族。若干年后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但是没能躲开关陇贵族的影响。再后来杨广长期居住在扬州,算是彻底躲开了关陇贵族。问题来了,隋文帝杨坚为啥不迁都?原因是他们杨家也是关陇贵族的一员,虽然他们在长安一带干不过整个关陇集团,但是拉出来单挑,没有谁家比杨家的实力更强。隋炀帝就忽略了这点,扬州虽然不是关陇贵族的势力范围,同样也不是他们老杨家的势力范围。所以在洛阳的杨广还是皇帝,到了扬州时间一长就不是了。再后来宇文化及搞兵变,杨广和他的儿子都难逃厄运。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皇帝在开封的时候说一不二,到了临安之后的宋高宗见秦桧得穿防弹衣,不在自己地盘总是胆虚。同样的,元朝皇帝迁到大都就失去了其他蒙古汗国。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赶紧迁都到自己地盘北京。崇祯帝宁愿吊死煤山也不迁都南京。慈禧跑到了西安,东南五省就不再奉召。袁世凯宁死都不去南京就职,黎元洪离开武汉到北京当了大总统也是白瞎。蔡锷在北京得靠妓女救命,回到云南就能调动千军万马。

这就是地缘政治,每股势力都有自己成长的土壤。刘恒的地盘在代国,即便是让他在长安当个皇帝他也镇不住。但是刘恒还是来了,之所以他敢来,那是因为宋昌给他分析透了局势。虽然长安不是刘恒的地盘,但也不是刘恒竞争对手的地盘。能镇住长安这个场子的只有刘邦、吕雉、刘盈三个人。如今这仨人都不在,其余人都不行。在大家都不行的情况下,那就看谁的势力离长安近了。

我们来看一下汉文帝当皇帝的那个夜晚,长安城到底是个什么局势。就当时而言,能成为刘恒对手的有三个人。你别看长安的军队,也就是传说中的南、北二军在太尉周勃手里。但是都知道这两支军队虽然归周勃指挥,可军心所向,却是刘氏皇族。当时长安城中能当刘恒对手的,只有三个姓刘的。一个是后少帝刘弘,一个是琅玡王刘泽,一个是朱虚侯刘章。

巧了,这三位的势力范围也不在长安。刘弘可能还有三五个玩伴在未央宫值班。刘章身边除了刘兴居也没谁了,早在诸吕之乱的时候他就被周勃控制的死死的,他的势力范围其实在临淄。刘泽属于没有势力范围型,当年靠投机割走了齐国的琅琊郡当琅琊王,结果刘襄起兵之前十分轻松的就控制了他在琅琊国的军队,刘泽编瞎话来到长安,纯属为了逃命。

那局势多明朗,刘恒的地盘虽然也不在长安,但是长安也没人能跟刘恒抗衡。其实这时候周勃、陈平、夏侯婴、张苍、郦商、柴武等开国老人都很有话语权,尤其是陈平,是堂堂的右丞相,政府的第一首脑。他们如果真要支持刘章或者刘泽,断不会把刘恒请过来。

王族当中,别看刘泽没势力,但是此时他说话的象征意义比较大。辈分在那摆着呢,大臣们说拥立谁,他就拥立谁。在楚王刘交不在的情况下,刘泽似乎可以代表刘氏全族发言。刘章和刘兴居这哥儿俩起初是坚决支持他们的哥哥齐王刘襄当皇帝,后来发现刘襄被灌婴打发回家,而他们哥俩在长安也突然感到了势单力孤,如果暂时不抱着四叔刘恒的大腿,能不能活命都很难讲。但是,这哥俩内心是不服气的,仿佛刘襄到手的皇位被刘恒窃取一样。

刘恒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在代国,刘恒是王者无敌。在长安,刘恒只带了六个亲信,看上去显得势单力孤,但是比起刘章、刘泽、刘弘还是强多了。刘恒这六个亲信,并没有全部在史书上留下姓名。可见所谓的代国精英,放在长安这个人中龙凤集散地,可能就泯然众人了。不过这六个人当中,有三个还是颇有手段的。这三位是薄昭、张武、宋昌。薄昭是刘恒的亲舅舅,忠心耿耿,胆大心细。张武是武将出身,性格耿直。宋昌来头不小,他爷爷是当年被项羽谋杀的卿子冠军宋义。

刘恒就要靠着这三位,来坐稳长安城的这把龙椅。在宋昌的提点下,刘恒第一时间做出了判断。陈平等一干老臣是拉拢对象,周勃是敲打对象,刘泽是恩宠对象,刘章和刘兴居是利用对象。只有如此,刘恒才能在长安当稳这个皇帝。

其实这些大臣当中,周勃是恃功而骄;陈平等大臣是求稳;刘泽本身就是逃命来到长安,他的诉求是安安稳稳跟着刘恒求庇护;只有刘章和刘兴居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

本来刘章和刘兴居在宫里潜伏这么多年,目的是让自己的哥哥刘襄当皇帝,这哥俩裂土封王当开国功臣。如今刘襄的爱将魏勃被灌婴吓破了胆,刘襄自己放弃了争夺皇位班师回国。刘章和刘兴居也不愿意再为刘襄冒这个风险了。毕竟这事如果成了,那是刘襄当皇帝,轮不到他俩。败了,那是他俩背黑锅,刘襄可以假装不知道。那这赔钱买卖谁做啊,所以刘章和刘兴居第一时间推戴刘恒为帝,希望四叔能给自己点好处,封个王啥的。

刘章杀叛军头子吕产有功,刘兴居显得功劳小点。所以这边刘恒刚一登基,急于表现立场的刘兴居就申请为新皇解决后少帝刘弘这个难题。等到刘兴居和夏侯婴除掉了刘弘,汉文帝才正式入主未央宫。接着,汉文帝命宋昌接管南、北军,张武担任郎中令。这样汉文帝正式控制了长安,当上了真正的皇帝。下一个阶段,就是看新皇帝如何分蛋糕的问题了。

吕党集团的吕氏、张氏、山寨刘氏的三大家族别灭后,空出来很多王位,还都是好地方。比如赵王、梁王、燕王、淮阳王,看着都让人眼馋。刘章和刘兴居这哥俩琢磨着把赵王和梁王分了,不料想登基后的汉文帝光赏钱不赏爵位。

汉文帝登基是高后八年的年底,转过年来就是汉文帝元年。改元之后的汉文帝带领群臣去太庙跟刘邦汇报工作,同时宣布对功臣的封赏。

太尉周勃,平乱有功,增加绛侯爵位食邑万户,赐金五千斤。

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革命立场坚定,分别给他俩的曲逆侯、颍阴侯增加食邑三千户,赐金三千斤。

刘章、纪通协助夺军有功,分别给他俩的朱虚侯、襄平侯增加食邑两千户,赐金两千斤。

典客刘揭忽悠吕禄有功,封阳信侯,赐千金。

然后,汉文帝摆驾回宫。

这个结果让朝臣们满意,但是刘章和刘兴居却不满意。刘章眼巴巴等着赵王爵位,如今才增加两千户食邑。刘兴居更惨,就跟着喝了几场酒。别说封梁王了,连粮食都没多给一粒。

一个多月后,汉文帝下诏,迁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封饿死的那位赵王刘友的儿子赵遂为赵王,彻底断绝了刘章的赵王梦。刘章和刘兴居不是没有后台,但是这会儿他俩的后台齐王刘襄未必帮他们。因为汉文帝迁刘泽为燕王之后,把琅琊、城阳、济北等地还给了齐王刘襄。当初吕国割占的楚国土地,汉文帝也悉数还给了楚王刘交。

这样一搞,大家都很满意,摆明就是挤兑刘章和刘兴居,谁让他们当初提议拥立刘襄?但是刘章和刘兴居哥俩的内心却埋下了深深的恨意,还无可奈何。作为平定诸吕之乱出力最大、实力最强的齐王家族,如今却落得这般结局,恰好证明了那句话:大热必死。同时也说明了地缘政治的基本特点。齐王家族再厉害,离开齐国也白搭。在长安,哪个姓刘的能掌握南、北军,谁就能当皇帝。

对于汉文帝来说,虽然他接管了南、北军,但不代表南、北军就死心塌地效忠于他。毕竟对于南、北军来说,这位昔日的代王殿下是陌生的。南、北军效忠的是刘氏,而不是刘恒。那么如何让南、北军效忠刘恒呢?下节再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