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楚汉】 五十、韩信的冕旒

2017-03-15 孔令堃 笑谈中

东汉思想家范缜曾经说过,人类就像从树上飘落的花瓣,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有的花瓣飘落在被褥上,他们成了贵族。有的飘落在粪坑里,他们成了贱民。

韩信就是在飘落枝头的时候怀揣着一刻贵族的心,不幸落在粪坑里。他不服,所以坚持着本不该他坚持的一切,跟这粪坑较劲。

当初韩信是一介平民的时候,之所以不从事生产,那是因为他怀揣着一刻贵族的心,不惜的干活。他母亲去世,韩信再穷也要大讲排场的安葬,选择大面积的墓地,仿佛他是王爷一样,有众多的子孙。在那个时候,只有韩信自己瞧得起自己。也正是这份情怀,让韩信咬紧牙关,终于爵封楚王,位列诸王之首。

功成名就的韩信回到了自己故国楚国,来到了下邳城,实现了自己当年不敢说出口的豪言。在下邳,韩信走到哪都大讲排场,前簇后拥,军士开道。这么多年了,也该轮到韩信享受这一切了。

当个有封国的王爷是个什么体验?我不知道,也想象不出。总之这份殊荣让韩信满足,同时也让韩信思考着人生。君临楚国的韩信跟当年那个趴在屠夫裤裆下的韩信是一个人,一切都没变,但是当年没有人认为韩信是个人物。韩信跟了项羽四年,就是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项羽安排韩信站了四年岗。韩信跟了刘邦,可以不提筑坛拜将那份殊荣,也可以不提当左丞相的那种荣耀,当然也可以不计较刘邦的数次夺兵。毕竟现在的韩信是因为跟了刘邦,才被封为楚王。

韩信忽然想到了淮阴县的两个人,一个是当初给他饭吃的南乡亭长,一个是当初给他饭吃的漂母。同样是吃饭,韩信说南乡亭长是个小人,给他结算了饭钱让他滚蛋。韩信说漂母是好人,赐钱千金。差点忘了,还有当年那个让韩信钻裤裆的屠夫,韩信不仅没有找他麻烦,还封他为中尉。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人可以有机会在逆袭后了却当年的恩怨情仇?韩信做到了,这点让他很满足。要不然楚王殿下回到楚国,南乡亭长、漂母、屠夫有一个死的都会让韩信深表遗憾,感慨他要这冕旒冠有何用。

千百年来,韩信的快意恩仇被熬了很多心灵鸡汤。很多人感慨南乡亭长做事有始无终,活该。漂母施恩不图报,仗义。韩信不计较屠夫之辱,豁达。假如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会发现其实这三位影响了韩信一生,而好人未必对韩信有好的影响。

先说南乡亭长,其实很多人都说这是个好人,只不过娶了一个败家媳妇。其实这就是一个黑锅让女人背的典型,南乡亭长绝对不是什么好人。在前边我聊韩信的时候,曾经分析过,这货绝不是白白请韩信吃饭,而是想要利用韩信。韩信不配合,这货才让自己媳妇唱了出黑脸,哄走了韩信。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这货到底想要韩信干什么,总之这事触犯了韩信的原则,他坚决不干。如今楚王归来,给这货结算了饭钱,还说他是小人。韩信能原谅屠夫,唯独不原谅这货,说明这位南乡亭长确实是个小人。

这位小人虽然不是东西,但是他给韩信上了深刻的一课,人性就是自私的,谁也别装圣人婊,谁也别当傻白甜。可惜的是韩信刚悟出这点就遇上了善良的漂母,吃了几顿心灵鸡汤之后,韩信觉得世界充满了阳光。以至于若干年后,韩信不顾身边的人提醒,一直放不下的是他对刘邦的那份感激之情。这就坏事了,明明漂母的善良是个个案,可韩信却把南乡亭长的坏当成了个案,为自己悲惨的结局奠定了基础。之后韩信遇到了那个屠夫,韩信面对折辱,毫无思想负担的屈服了。用韩信自己的话说,“杀之无名”,所以不杀。韩信当众说的话,往往有演讲的成分。这句话跟当初井陉口那句“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样,忽悠人的。韩信不能杀掉屠夫的原因只有一个,打不过他。“杀之无名”背后的故事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再深挖一点,韩信当时的很明白一个人生道理:想戴王冠得低头。这个道理,是在人生中饱受挫折的人才能悟出来的。刘邦和韩信都懂,一帆风顺的项羽到死都没明白。

本来从人生轨迹上看,韩信和刘邦很容易成为一类人,但是这二位却实实在在的走在两条道路上,他们所差的,只有一个漂母的距离。

年轻的刘邦没遇到过漂母这样的人,他认识的都是心眼比蜂窝煤多的张耳,贿赂亭长的樊哙,背着领导搞事情的萧何、曹参,地方大佬王陵,视财如命的县令,用闺女找靠山的吕公,为了利益陪他睡觉的武负、王媪、曹姑娘等。

可惜了,在那个乱世,好人是真的没有生存空间。这是现实,不用逃避。想坚守道义的人回家坚持去,革命道路上不欢迎这样的同事。不信吗?你看朱家朱巨侠,绝不跟朝廷的人打交道,自己坚持着自己的狭义之道。一入革命深似海,从此道义是路人。大汉朝定鼎天下,张良第一个退休,就是因为在后面的生涯中,张良这样的人要么被杀,要么随随便便一个计谋让千万人头落地。张良毕竟不是晏婴,干不出二桃杀三士的事,所以他选择隐退。

韩信的内心就这样留下了一缕阳光。就在他身边没有李左车和蒯彻的时候,钟离眛来了。就在钟离眛的事情没有解决的时候,神秘的谣言又来了。

谣言是很厉害的,有时候一个谣言能救活很多盐厂,有时候一个谣言能救活一个楼盘。有时候一个谣言能在地方上传播,说皇上要杀人。有时候一个谣言也可以在京城传播,说封疆大吏造反。谣言、预言、童谣是三胞胎兄弟,曾多次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老百姓往往爱追寻所谓的真相,其实这种事没真相,真相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燕国的谣言吓得臧荼反了,长安的谣言让刘邦有了谈资,问问大家韩信造反怎么办。

说韩信造反有证据吗?没有,也不需要有。重要的是没有谣言,刘邦不能召集群臣研究怎么抓韩信。没有谣言就是刘邦负韩信,有了谣言就是韩信负刘邦。

韩信谋反问题研讨大会召开,张良称病不参与,陈平成了会议主角。这场大会,明白人只有刘邦和陈平两个。陈平并不着急发言,毕竟这个事,有别人比自己更早提出方案更合适。可惜的是所有人都高喊着攻打楚国的爱国口号,吓得刘邦只好亲自点名问陈平怎么办。陈平没办法了,让刘邦出巡云梦泽,顺便诏韩信来聊天,届时抓人。

陈平这个计谋,深得刘邦之意。同时也证明了一件事,刘邦和陈平都知道,韩信没有,也不会谋反。假如证据确凿韩信谋反,只要刘邦脑子没问题,应该调拨彭越、英布攻打韩信,只要韩信迎战,调长沙王吴臣袭击韩信的大后方,这仗有的打。就算刘邦想当个怂包,关闭函谷关,当个秦王总可以吧。明知道韩信造反,还去云梦泽召见韩信,不怕被韩信带兵干掉?这不是找死吗?

事实上陈平看出来了,这不是战争,是政治。韩信必死无疑,只不过刘邦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韩信造反的谣言没在楚地流传,而在长安流传,这就是问题所在。

召见韩信去云梦泽见皇帝的诏书突然就到了下邳,之前韩信毫无察觉。看着这封诏书,楚国官署觉得不简单,因为太突然。假如韩信谋反,必然知道事情败露。如果韩信谋反的谣言按照一般逻辑先从事发地流传再传播到长安,那韩信也会知道此行一去不回。关键就是韩信不知道谣言的事,所有楚国官员都以为这事跟钟离眛有关系。因为皇上突然召见韩信是因为钟离眛,此事最符合逻辑,跟前边的海捕文书对的上。

然后这条逻辑链就完整了,看这意思皇上就是想捉拿钟离眛。也就是说,楚国上下都知道了钟离眛跟季布不一样,是一个皇帝必须弄死的人。不光韩信这么认为,连钟离眛也这么认为。

钟离眛嗅到了死亡的气息,所以赶紧来找韩信,说只要保住他钟离眛,刘邦就不敢动韩信。

韩信的从属早就分析过,皇上是为了钟离眛而来,那就捉了钟离眛表示清白。如今钟离眛劝韩信反,韩信当然不答应。凭什么啊?天地良心,本王绝无反意,见了皇上本王也说的清楚。

你看,韩信的心态跟岳飞的心态一样,反正我没罪,你不能杀我。俩人都不明白,皇上就想杀你,有罪能杀,没有罪创造罪也能杀。

钟离眛自知劝说无望,蒯彻都劝不动韩信造反,他钟离眛也劝不动。所以钟离眛宁死不辱,挥剑自杀。韩信带了钟离眛的头颅,赶赴云梦泽见刘邦。韩信知道,他内心坦荡,没罪就是没罪,不信就派人去查啊。

结果韩信刚到云梦泽,没人问钟离眛的事,上来就逮捕韩信,审讯其谋反的事。韩信不服,声称无罪。如果治他的谋反罪,那就是兔死狗烹,想杀就杀吧。刘邦带韩信回长安,途经洛阳的时候,实在找不到韩信的谋反证据,赦了韩信的死罪,改封淮阴侯。

等于这场声势浩大的平叛事件,赤裸裸的被演成了削藩。查不出韩信的罪状,还废了韩信的楚王爵位。这对于天下诸侯来说,杀臧荼还算是偶然事件,废韩信可是有预谋有组织的削藩了。这事影响力可谓巨大。

刘邦把谣言玩出了花,用不同的形式废了两个异姓王。至于怎么安抚其他的王爷们,刘邦有的是办法。这手绝活怎么玩?请看下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