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王】十五、给自己挖个坑

2017-03-31 孔令堃 笑谈中

当一个君主的权利达到顶峰的时候,往往会为了维护自己权利的合法性,而创造出君权神授的理论。这不光中国,古代的欧洲、埃及、巴比伦、波斯、阿拉伯、印度、日本、印加、玛雅等等等等,只要有皇帝,就一定有君权神授。有了君权神授,皇帝就成了神。

为什么呢?因为别管在多愚昧的时代,独裁都是禁不起推敲的。你看,陈涉都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怎么蒙这个事,就很重要了。古代中国皇帝一张嘴就是为了天下苍生,修皇宫那是为了天下苍生,跟人闹别扭打仗更是为了天下苍生,收税是为了天下苍生,修陵是为了天下苍生,可是您这么伟大光荣正确,饿了那么多老百姓怎么说?

所以,为了不跟老百姓对话,君权神授在任何一个独裁国家都是靠谱的。朕犯不着跟你们这些刁民解释,有能耐问老天爷去?那这就无敌了。当一个君主成了神,那这个时代的人民就不如蝼蚁,这是铁律。人民生活水平绝对的和国家君主的神话成都成反比。这不用我多说,看今天的世界大势,大家就有体会。有的国家元首一选出来就被骂成狗,但是往这样的国家移民者络绎不绝。有的国家元首接了亲爹的班,号称三岁开卡车,五岁开飞机,获得的头衔写出来够一篇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但是他们国家的人民冒着生命危险也得往外跑。血淋淋的事实啊。

咱再看汉文帝,当初那是绝不敢说自己是神,老说自己材质平庸,大臣们瞎了眼才推举他当皇帝。现在不一样了,没人管得了他了,他内心的欲望已经压制不住了。再让他礼贤下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那就做不到了。圣人这个行业早就被取缔了,手握大权还能当一辈子圣人,从有地球那天算起,就没发生过这么离奇的事。

你说汉文帝真喜欢袁盎、贾山、贾谊、张释之这样的人?拉倒吧,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汉文帝最喜欢的是另外三个人,一个是技术人才邓通,一个是艺术家赵谈,一个是老好人北宫伯子这里边要说北宫伯子那是个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当然也没什么本事,属于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赵谈是个宦官,可以本色出演反串角色,在宫里跟汉文帝形影不离,亲密程度远超慎夫人。邓通就很厉害了,说他是个技术人才,那就得讨论他有什么技术。在当时百官眼中,他看上去这是个废柴。但是,就冲皇上把后宫佳丽晾一边,总爱和他一睡到天亮,这技术就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了,皇上爱他爱的都不行了。

从圣人变成了昏君,汉文帝得靠神仙给他解释一下了。这时候,汉文帝想起一个老太太来,就是当年那位神婆子许负。许负十几岁就出道看相,到汉文帝这时候,俨然是看相这个行业的头牌。当年汉文帝的妈妈薄姬还是魏王豹的侍妾时,汉文帝的姥姥就请十几岁的许负来给白话白话,目的是让魏王豹重视薄姬。许负张嘴就来,说薄姬生的儿子能当皇帝。

就这一句话,膨胀了魏王豹的心,让他下决心跟刘邦叫板,结果就成了韩信的战俘。这个事件并不能说明许负真是个神算子,你想吧,既然魏王豹相信了薄姬的儿子能当皇帝,肯定会让许负再帮着算算自己。许负如果说您老没那命,薄姬将来的皇帝儿子不是您的。那魏王豹还不赶紧杀了薄姬,难道说要自己锯了腿上街卖炊饼?一定是魏王豹也得到了许负的上上签,这才有胆跟刘邦叫板。要不然就他那点实力,只要没疯,就不会跟刘邦翻脸。由此可见,许负对魏王豹的命运算错了,或者说她根本就是瞎说。只不过后来汉文帝真的面南背北当了皇帝,这才单独摘出来薄姬的儿子能当皇帝这段故事大加炒作,只要许负是神,则汉文帝的君权就是神授。

其实,汉文帝对这个神婆子的话也是不信的。你看史书记载,真到了汉文帝的坎上,比如说当年遇到该不该去长安当皇帝的事上,还是代王的汉文帝并没有找许负算命,而是用了最传统的烧龟甲占卜法、薄昭亲自打探消息法、宋昌临场分析法才决定去了长安。

现在汉文帝需要许负,于是把她拿出来包装一下,做个宣传而已。这不,汉文帝和许负闲聊,顺便让她给邓通看个相。汉文帝其实就是让她看着玩,权当娱乐。许负虽然不能真的预测未来,但是有些形势是能看懂的。邓通这个货,真是啥啥都不会。你说汉文帝在的时候宠幸他,汉文帝不在的时候怎么办?窦皇后恨不恨他?慎夫人恨不恨他?太子爷恨不恨他?他要是个女人,可能还有个名分,将来当个太妃,万一儿子能封王,也能去外地躲躲。他是个男人就尴尬了,太子爷不会放过他的。

许负怎么知道这么多?正常啊,他儿子是郎中令,宫里的事她最清楚。许负的女婿是当世郭大侠,外孙郭解又是江湖上赫赫有名郭少侠,社会上的事她也清楚。就邓通这个人缘,绝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许负断言,这货得饿死。许负为什么敢这么说?你想啊,许负已经被捧起来了,她的作用就是证明汉文帝称帝的合法性。所以将来太子爷登基后要杀邓通,一定会参考这句话,让邓通死的理所当然。退一万步讲,许负一个老太太,算错了又能怎样?早就不靠这门手艺吃饭了。许负一把年纪,一定会死在邓通前边,算不准又能怎样?

汉文帝捧起来的许负,所以他内心是不相信许负的话。他说不可能,邓通不会饿死。许负就坚持,邓通一定会饿死。这一呛火,汉文帝决定让许负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神,有权利,就是神,而神可以改变一切。怎么改变呢?咱说点干货吧。

秦朝一统天下,秦始皇废除六国货币,统一使用秦朝的货币。秦朝货币分两种,一种是上币,一种是下币。上币是黄金,分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种面值。下币是圆形方孔钱,这个钱是青铜合金铸造,重半两(约为现在8g),所以钱上铸有隶书阳文“半两”,故此钱被称为半两钱。秦朝市面上流通的是下币,因为拿上币买个水果什么的,也没人能找的开。假如没有大泽乡起义,秦朝也得玩死自己。因为就从今天出土的秦半两看,秦朝的货币铸造不统一,有官府铸造也有民间私造,不见得都是半两重,而且差距还很大。没等到金融崩溃,秦朝先崩溃了。所以,秦半两不统一的恶果,得汉朝来负担。

到了汉朝,币制沿袭秦朝。上币为黄金,以斤为单位,当时一斤约合现在250g。有人说秦汉时期黄金指的是黄铜,这是不对的。秦汉时期金、银、铜都称为金,这没问题。但是细分起来,金、银、铜分别叫黄金、白金、赤金。因此史书上单说黄金,就是今天的黄金,不是黄铜。前段时间挖开汉朝海昏侯的墓穴中,随葬品里面有大量的金币、马蹄金、麒麟趾金,就是那时候的上币黄金。而白金和赤金不作为货币使用。

刘邦在位的时候,发现货币已经混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半两钱折合汉朝的重量单位,应该重12株。但是到了刘邦时代,半两钱中间的方孔越来越大,上称一称,本该重12株的钱甚至都有不到1株的。但是刘邦在位期间天天出事,所以币制改革没有进行。而政府新发行的半两钱,只有三株重。民间通货膨胀,一石米甚至卖到了一万钱。到了汉惠帝时期,国家趋于稳定,这事就得整顿了。再这么下去当老百姓手里的钱不是钱的时候,就又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了。所以在惠帝三年,汉惠帝就立法,禁止民间私自铸钱。

禁止归禁止,除了犯罪团伙继续私造之外,之前市面上那么多假钱怎么办?到了高后二年的时候,吕雉决定统一发行新货币,重八株,称八株钱。但是,八株钱的表面文字,依然是“半两”。后来南越王赵佗谋反,朝廷镇压南越国花费很大。再加上单一货币的不方便性,高后六年又在八株钱的基础上,用其五分之一的重量铸造发行五分钱,一枚八株钱可换五枚五分钱。不知道朝廷怎么琢磨的,五分钱的铭文也铸造为“半两”。民间管这种五分钱称为“荚钱”,用以区分八株半两钱。

到了汉文帝五年,朝廷又增加了铸造四株钱。不知道是不是模具的问题,这个钱的铭文也写着“半两”,民间称四铢半两。等到许负说邓通是饿死的命之后,汉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神力无敌,于是居然、竟然、突然下令:民间铸钱合法化。然后,汉文帝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开整吧少年,你说要多少钱,自己造去,朕倒要看看你怎么饿死。

那这政策一开,即意味着假币合法化。或者说从此不存在假币这个概念,谁造的钱都是真的。说是民间铸钱合法,咱们是不可能铸钱的,一来没手艺,二来没技术,三来没设备,四来没原料。那能铸钱的,还得是达官显贵。对于老百姓来说,手里的四株钱逐渐的变成了三株、二株、一株、半株,家里的存款开始贬值,通货膨胀又大面积蔓延。

邓通是最大的获利者,这孙子有个铜矿,没日没夜的疯狂铸造钱币。能多小就多小,只要不被风刮走就行。而且铜含量越来越低,铅、铁等杂质含量越来越高。这样一来,说好的重农抑商就靠边站吧。老百姓纷纷加入铸币行列中来,我虽然没有资本,但是我有手艺,挣工资也比种地强。再不济,从朝廷发行的四株钱上往下刮铜总会吧。

没多久,汉朝的经济泡沫就越来越大。根据当时的生产力,国家该发展的实业就是农业。可惜在铸币这行泡沫行业的冲击下,干事业的只能把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换越来越轻的钱币。所以大家都懂了,实业吴国,造钱兴邦。能干铸币业的,就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邓通获利的同时,吴王刘濞也不闲着了。他们吴国有铜矿,许你邓通疯狂造钱,就许寡人玩命铸币。一时间,吴王和邓通开始了铸币竞赛,基本上市面上流通的不是邓币就是吴币。邓通发财的同时,一直默默无闻的吴王也发了大财。

清朝第一代醇亲王曾写过一篇家训,其文如下: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理想,会根据他身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吃了上顿没下顿准不会想将来移民去哪的问题。这吴王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本来刘濞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这回和邓通并驾齐驱为地球首富候选人,那他的想法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有钱就能养更多的军队,有了更多的军队就能跟中央分庭抗礼。都姓刘,凭什么我不能当皇帝?刘恒,你爹当年靠我爹养着知道吗?当年老刘家全家人都靠我爹养着知道吗?

淮南王的不臣之心是因为血统,而吴王的不臣之心就是因为有钱。好好的国家,被汉文帝折腾的鸡飞狗跳,危机重重。中央奸佞当道,地方实业凋零,全国通货膨胀,恶人铸钱谋私,百姓惨遭盘剥。钱越来越不值钱,得多扭曲的价值观才能指着那些老实巴交的本分农民说:你们没本事,人家去铸币的都挣钱了。

汉文帝觉得可惜吗?不觉得。从他的角度讲,爽。通货膨胀耽误他享乐吗?不耽误。很多有识之士看在 53 28547 53 15287 0 0 2644 0 0:00:10 0:00:05 0:00:05 3067里急在心里,纷纷上书汉文帝,痛陈国家危机。上书的还是那些人,接书的也还是汉文帝。而享受权利的汉文帝,却毫不畏惧的给自己挖了个坑。结果怎样呢?下节再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