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帝】 三十六、商人替代法案

2017-07-25 孔令堃 笑谈中

汉武帝又赚钱了


元鼎二年,随着张汤、朱买臣、王朝、边通、庄青翟的人头落地,汉武帝升太子的老师赵周为丞相、石庆为御史大夫。元狩年间的立太子余波趋于稳定,卫氏外戚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太子高枕无忧。汉武帝虽然扶植霍去病打压卫氏的计划落空,但是好歹把霍去病和李氏家族从卫氏集团中剥离出去。眼下虽然损失了张汤,但是卫氏的损失更大。尤其是三长史的被杀,赵周、石庆显然不足以补充三长史的智囊地位。上有皇帝,下有酷吏,太子党由于缺少政治人才,也翻不出多大浪来。

所以到了元鼎二年的下半年,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汉武帝开始着手处理经济问题。没钱,一切都是瞎扯淡。汉朝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再加上汉武帝对商人的打压达到了历史顶峰,以往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会对商人进行如此严厉的限制,所以那时候中国的商品经济几乎不存在。作为一个商人,想要流通货物,就得有车队、船队。但是汉武帝对车、船以及商人的固定资产,甚至是奴婢都要收税。所以商人们都不愿意壮大自己的货运队伍,那么商品的流通靠什么呢?那时候商品几乎不流通,唯一的流通途径就是各地往长安城输送的贡品。汉朝的马速也没有后来朝代快,没有马镫的时代,马速提不起来。纯骑兵一天能跑六七十公里就算飞快了,步兵一天能走二十公里都算急行军了。拉上货物的车队,一天能走十公里就不算掉队。

可想而知,汉武帝各地贡品运到长安,那是个什么场景。那时候的进贡跟后来的进贡还不一样,后来所谓进贡皇上的“特供”,那都是非常强大的特产。属于帝王享受必备物资,老百姓不许享用。汉武帝时代的进贡,有一半是要起到补给的作用。各地的物资都得往长安送,粮食、水果、蔬菜都算,所以很多贡品经过长途跋涉,到了长安都严重腐败了。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离长安远的地区,明知道贡品送到长安得完蛋,也得每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东西往长安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这种情况下,又赶上黄河发大水,饿死了上千人,汉武帝让桑弘羊、孔仅一起研究经济改革,汉朝开始使用均输法来弥补没有商人进行流通所产生的经济弊端。所谓均输法,就是朝廷把明知道不能运到长安的贡品,短途运输到临近的郡县进行高价销售,然后再在当地采集特产,运回去销售。如果被销售地没有什么特产可以采购,就把现金带回去。这样一搞,等于是国家掌控物品的流通,抢了商人的饭碗。

均输法作为朝廷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替代法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贡制度的弊端。这招在纠正类似计划经济的进贡制度,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均输法的可夸赞之处,就好比歹徒捅了别人一刀,又给别人贴了一个创可贴。客观上这个创可贴起到了一点止血的作用,但是创可贴在正常人身上就没用了。汉朝这么干,还可以。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宋朝也想这么干,那就是大开历史倒车了,王安石在宋朝搞均输法失败,就不奇怪了。

汉朝那孱弱的生产力,使用均输法之后,把原本押运贡品的民夫就给解放出来了,这些人可以回到田里生产,让汉朝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农业这块相对稳定一些后,让汉武帝头疼的假币问题愈演愈烈。五铢钱造假的成本太低了,有个模具就能铸造。这惊人的利润让人足以践踏人世间所有法律,所以酷吏们杀了数十万造假者,依然不能杀绝。鉴于此,汉武帝又想好好搞经济,首创五铢钱防伪技术,命上林三官铸造标准化五铢钱。这种五铢钱的铭文采用独有字体,铸造工艺高超,有防伪标识。此钱被称为上林三官五铢钱,为汉朝唯一合法货币。这种钱币的发行,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造假者伪造,但是已经不会让阿猫阿狗都能回家造假了。可以说上林三官五铢钱,是我国最早的标准化货币。正因为有标准,所以这种钱币流通了四百多年。也正是因为如此,王莽的币制瞎改一次也不能成功,经济上的事,王莽但凡有汉武帝一半的造诣,也不至于结局那么惨。至于白银币,由于不能流通,朝廷也放弃发行了。

汉武帝元鼎年间的经济改革,让国库再一次充盈了起来。但是,不代表老百姓也充盈了起来。由于老百姓家无余财,所以那几年随随便便一场天灾,都能酿成饿死人或人吃人的惨剧。

元鼎二年的水灾,老百姓死亡上千。元鼎三年的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老百姓家无余粮,朝廷也不发粮食赈灾,为大汉帝国出人丁、粮食、赋税的老百姓,为汉武帝丰功伟绩的恶果买了单。

你说那时候汉武帝真的是拿不出钱来赈灾吗?那就得看看汉朝老百姓人吃人的时候,这个伟大君主在干什么。那时候汉武帝再次启用张骞,封之为中郎将,派他带上三百人、六百匹马、万头牛羊、以及数不清的现金和布帛,去西域三十六国撒钱。现金多少钱不好估算,史书上说的是“金币帛直数千巨万”,那意思是这些东西的价值不到一亿钱,也得数千万。

过去匈奴管理西域的时候,遣右谷蠡王座下的日逐王为僮仆都尉,管理西域各国,向西域各国收税,这是赚钱的买卖。霍去病把右贤王打残以后,右谷蠡王也跑路了,那日逐王也跑路了,这就导致以前右贤王辖区的河西走廊出现了真空,没人管了。河西走廊没人管了,西域各国也就没人管了。这时候,张骞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计划,去请乌孙国主放弃乌孙国,然后全国搬家到甘肃来,汉朝再和乌孙结盟,一起攻打匈奴。

张骞的这个童话般的计划,也不是毫无根据。张骞认为,乌孙人在秦朝以前就生活在甘肃,后来跟月氏人一起被匈奴打的西迁,月氏跑远了,乌孙就定居在巴尔喀什湖东南岸,发展为西域第一强国。现在是时候请乌孙人回家了。

很明显,张骞的这个计划并不可行。他又不是没去过大月氏,快一百年了,月氏王跟匈奴有深仇大恨,都不想再回甘肃了,更何况生活更稳定的乌孙呢?张骞提出请乌孙人回家的童话,并不是因为张骞脑残。而是因为张骞当年和李广联合北伐时,走错道被汉武帝贬为平民。如果不给自己找点事,那他这辈子就交代了。

张骞装的像个乌孙事物专家,其实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走到甘肃就被匈奴活捉,然后被匈奴带到了中亚。张骞逃离匈奴的时候,直接到了中亚的大宛国。等于大新疆地区的各国,张骞根本没见过,他回国的时候走的是青海,不幸又被匈奴抓了。在张骞的建议下,汉武帝花了血本,让张骞带上使者和物资,正式出使大新疆地区的西域各国。沿途不断撒钱,只求西域各国跟汉朝联盟。古往今来,拿钱买来的盟友,必然翻脸比翻书还快。你给他钱,他叫你铁子。你不给他钱,他找你仇人叫铁子。这是外交铁律,越落后的国家,越有这个翻脸的倾向。西域各国有日子没见匈奴了,现在拿了汉朝的钱,当然说汉朝好。但是乌孙国就跟匈奴挨着,而且不清楚汉朝的实力,当然不会跟张骞合作。张骞心说无所谓,买点新疆特产,外带大宛马一匹,回国就能跟汉武帝交差。由于乌孙不回甘肃,汉朝才正式把甘肃纳入版图之后,设置酒泉、武威郡,迁内地居民在甘肃定居。

汉武帝爱马那是人尽皆知,为了匹好马,能劳动李延年、司马相如这样的顶级音乐人写歌。为了养马的美少男,能把仇人的儿子留在身边贴身伺候。这回看见张骞带回来的大宛马,那是乐的不要不要的。我估计那感觉跟有人送我一辆布加迪的感觉是一样的。自从大宛马进长安,那汉朝往西域撒钱便常态化进行。或一年数次,或一年十数次的派人往西域跑,一直跑到最西头找大宛王求大宛马。以至于后来引发大规模战争,那是后话。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客观上实现了西域的葡萄、苜蓿、良马、香料进入中国,我们在盛赞这种交流的同时,其实更应该记住,所谓的物资引入,是张骞的使团拿钱买来的土特产,目的是为了汉武帝交差。而且我们要知道,这场被司马迁称为“凿空”的活动,是汉朝人民拿口粮换来的。历史记住了汉武帝的伟大,记住了张骞的伟大,去从来没人为当时勒紧裤腰带供应朝廷撒钱的汉朝老百姓点个赞。马弄来了不会分给他们,葡萄弄来了也不分给他们,到是花钱的时候想起他们来了,汉朝老百姓招谁惹谁了。

总之在汉朝百姓饥肠辘辘的时候,汉武帝又有钱了。这回不着急打仗,花钱又不是只有这一种方式。汉武帝要教科书式的展示如何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上次买拐,这次买车。那么说这回谁那么大胆敢忽悠汉武帝?下节再聊。

点击查看

《楚河汉界》《无冕女皇》《代王时代》《风景独好》汉武沉浮》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


苹果用户点击“阅读原文”穿越到微博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