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杂谈】 陈庆之最厉害的真不是打仗

2017-08-19 孔令堃 笑谈中

以少胜多背后的故事



陈庆之,这是个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的战神,战绩之辉煌,令人瞠目结舌。比如陈庆之四十一岁首次带兵,就取得了以两千兵马大胜对方两万兵马的傲人战绩(《南史》记载是陈庆之以两千破敌十万)。荥阳城外,陈庆之以三千大军,打败敌军三十万(《南史》记载陈庆之以三千兵马破敌四十万)。也曾领兵七千,打败敌方五十万大军。更牛的是,陈庆之4个月之间,历47战,拔32城,皆以少胜多。你看多厉害,绝对是军神。

但是,陈庆之的辉煌战绩,仅记录在二十四史中最不可信的《梁书》和《南史》中。南北朝时代的史书记录的数字,跟《三国演义》水平差不多,分分钟都能冒出来几十万大军。所以我们深究一个四十多岁骑不得马拉不开弓的陈庆之,到底有多勇武,不如探究陈庆之前四十年都干了啥。

陈庆之出生在中国最不靠谱的南北朝时代的南齐王朝,南朝完全继承了中国魏晋时代所有的缺点,比如士族门阀垄断国家资源,比如社会流行娘炮,比如文章流行辞藻华丽而思想空洞的骈文,比如贵族奢侈成性爱炼丹嗑药。陈庆之出自庶族,庶族这个阶层又称寒族。在那个没科举的时代,庶族出身,混好了能混成个小地主。要想当官,倒也不是不行,得拿着命上战场拼出个军功来。即便是这样,庶族也难以比拟出生就是高官的士族。

陈庆之就是庶族出身,更惨烈的是,陈庆之的体格子注定不能上战场跟敌人搏命。这就意味着,陈庆之只能在家老老实实务农。不过话说回来了,陈庆之的体格,注定了他也不是个好农民。这就很危险了,一不小心,他就得沦为社会的弃儿。属于社会上那种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群体。陈庆之不愿意这么沉沦下去,他决定走上另一条道路,那就是抱住士族高干的大腿,混口饭吃。

在南齐王朝,皇族姓萧,是汉朝开国相国萧何的后人。陈庆之看上的,是萧家最有权势的萧衍。在贵族圈里,士族互相通婚,盛产低能儿,萧衍算是贵族圈里最有本事的一位。萧衍几乎没怎么费劲,就成了南齐势力最大的贵族,甚至大到完全不怵南齐皇帝。这样一来,攀附萧衍的人就非常的多。陈庆之唯一能出头的机会,就是在众多攀附萧衍的门客当中脱颖而出。但是,凭什么呢?

陈庆之是那样的平凡,就算他的本事能指挥一个集团军,谁让他指挥去啊?才华越小,越容易被人关注。才华越大,越容易被埋没。不光陈庆之这么无奈,假如没有沙丘政变,韩信能不能饿死也未可知。

陈庆之跟韩信比,好就好在没那么孤傲。陈庆之能委身在萧衍府上,去分析这样一个大佬如何才能发现自己。萧衍这个人,爱好广泛。首先说萧衍是个大儒,对儒学非常有研究。他就算不当政治家,也是一代大师级人物。陈庆之自问,对儒学没啥研究。而且儒学难以速成,就算突击学习,也难以在一个儒学高手面前说出让人家记住的见解。其次呢,萧衍是个史学家。萧衍对史学的造诣,得司马迁、班固复生,才能跟萧衍论述一二,萧衍还未必看得上班固。陈庆之自问,对史学也没啥心得。读史就看开不开窍,不开窍的话,背下来二十四史也没用。这门学问不像健身,闷头训练两年都能一身腱子肉。陈庆之果断放弃。萧衍第三大爱好,就是佛学。陈庆之头都大了,萧衍的佛学造诣之深,一般的高僧大德也难以望其项背。人家萧衍能写经,别管水平在什么级别,《西域记》中唐三藏在取经路上经常念诵的《梁皇忏》,就是萧衍写的。佛学讲究的是顿悟,陈庆之没这悟性,还是换下一个吧。萧衍第四大爱好,更是要了陈庆之的命。萧衍爱写乐府诗,而且开创了七言诗的创作流派。陈庆之不会写诗,只能研究下一项。

越往下,陈庆之越绝望。萧衍爱好音乐,能做曲,陈庆之不懂音律。萧衍擅长花鸟画,陈庆之不通绘画。萧衍擅长书法,在宋徽宗之前,没有哪个皇上的书法能跟萧衍相提并论。这都是贵族的游戏之作,陈庆之寒门出身,对此一窍不通。绝望之际,陈庆之发现了萧衍最后一个爱好,自己还勉强能比划比划。这个爱好,就是围棋。

围棋也是贵族游戏,陈庆之接触也不早。但是架不住陈庆之一肚子军事才能,这些技能对下围棋多少有些帮助,既然如此,那就苦练围棋,兴许能被萧衍青睐。

不过,这不代表陈庆之以后的路就一帆风顺了。你想吧,萧府又不是只有陈庆之一个聪明人。研究萧衍的多了,愿意跟陈庆之下棋的也多了。陈庆之想出头,得在萧衍这些棋友中杀出一条血路。确定目标以后,陈庆之勤加练习,苦练熬夜、憋尿、挺直腰板。练这些跟棋艺有啥关系?没关系,但是跟讨好萧衍有关系。

萧衍下棋的瘾太大了,要么不下,要下就是一宿。南朝名人朱异、韦黯、到溉等都是萧衍的棋友。但是随着岁月的洗礼,能不睡不休不上厕所陪萧衍下一宿棋的,只有陈庆之。

至此,陈庆之在萧府有了一席之地,日子过得在庶族中算是逆袭成功。本来陈庆之要在职业棋手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但是到了陈庆之的不惑之年,萧衍变成了皇帝,开创了南梁王朝,萧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梁武帝。而梁武帝的好棋友陈庆之,终于登堂入室,变成了主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秘书处书记。

然后,陈庆之的一步登天,被士族高干们所不齿,也被民间庶族所不容。为啥呢?你想啊,靠下棋当官,这跟蔡京、严嵩有啥区别?蔡京的书法、严嵩的青词在古代的格调比下棋还高。

梁武帝对此也有耳闻,人家骂陈庆之,不就是骂他是个昏君吗?所以梁武帝比陈庆之更想让世人知道,陈庆之是个旷世良才。

机会,还真是满大街都是。在南北朝时代,南朝的宋、齐、梁、陈是比着作死,但是北朝夹在南朝和柔然之间,日子过的也是惊心动魄。那时候北魏权臣尔朱荣作乱,居然杀光了中央高官一千多人,把北魏几乎给折腾成无政府状态。梁武帝时代,北魏徐州刺史归降南梁,梁武帝派儿子萧綜接管徐州。送萧綜走马上任的,就是陈庆之,以及他带领的两千人马。

这一年陈庆之四十一岁,据说他用着两千人马干掉了北魏两万人马,或十万兵马。但是在北魏的史书中,压根没有这场战争。或者说乱成一团的北魏,压根顾不上边疆有个州郡投敌了。

不管怎么说,陈庆之轻而易举的帮助萧綜接管了徐州,这是不争的事实。萧衍的大半生,就是这么顺利。他篡位比曹丕、司马炎都简单,他上位就遇上了一盘散沙的北魏。他的好棋友陈庆之,就这样被描绘成一个以少胜多的军神。但是梁武帝只不过是个艺术家、文学家,终归不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只不过被南朝士族那些低能儿衬托的,像个政治家。北魏乱成那样,正是南朝合纵连横一统中原的大好时机。可惜梁武帝忙啊,顾不上。

北朝的军阀们也纳闷,南方大国怎么不北伐呢?这不,北魏的北海王元颢让同行们打得在中原难以立足。他主动投靠梁武帝,希望南方大国出兵帮他打下一片江山,扶植他当个儿皇帝。但是呢,梁武帝丝毫不感兴趣。当初日本侵华的时候,多想在中原找个代理人啊。什么吴佩孚、孙传芳、段祺瑞都不干这活,让日本人急的够呛。这元颢主动送上门来,梁武帝不愿意搭理这事,又不能不摆南方大国的架子。所以,梁武帝把这事交给陈庆之镀金,给他七千兵马,把元颢送回去就算拉倒。

元颢一看梁武帝跟扯淡一样,给他七千人算怎么回事?于是到了魏国境内,元颢和陈庆之假客气一下,便分道扬镳。陈庆之一看尴尬了。主角跑了,我得归国了。再一打听局势,陈庆之乐了。魏国一号主力尔朱荣将兵在外,二号人物元天穆东征邢杲的十万叛军,中原空虚。陈庆之马上进攻中原,指哪打哪,无往不利。南朝人说陈庆之击溃了中原五十万大军,事实上北魏全国也凑不出五十万大军。南朝在神话陈庆之的同时,北朝也在神话尔朱荣。当人们心驰神往陈庆之以七千兵力破北魏五十万大军攻克洛阳的时候,北朝史书也在记录尔朱荣以七千部众打败了葛荣的一百万叛军。比吹,南朝其实还差点。

但是不管怎么说,陈庆之趁中原空虚,实实在在的攻克了洛阳。尔朱荣闻讯迅速撤回,可惜这俩宇宙级战将终究没碰上面。尔朱荣回来的时候,陈庆之回国领赏去了。

这次陈庆之回国,质疑陈庆之的人们无话可说了。横扫中原拿下洛阳,这事谁能做得到?陈庆之无可争辩的成为了一代神将。但是我们应该对这个事有个清醒的认识,如果陈庆之真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趁势一统中原呢?陈庆之的战绩,不是因为能打,而是因为会把握时机。

陈庆之在那个时代,是个非常擅长把握机会的人。然而机会的把握,并不是仅仅依靠运气好。陈庆之虽然不是宇宙神将,但是其把握机会的能力,足以让他位列南朝名将之列。陈庆之4个月之间,历47战未必,但拔32城是真。身居高位的陈庆之能在元颢跑路后不回朝享福,而是趁机横扫中原,为不思进取的南梁赢得了生存空间。

陈庆之横扫中原只用了四个月,而他为了这四个月,却足足准备了大半生。可能他的准备永远都没机会用,但是他准备了,用四个月告诉大家:我陈庆之不仅仅会下棋!这才是陈庆之最可贵的品质。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作者微信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


苹果用户请点击“阅读原文”穿越到微博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