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一统华夏的满洲族

2017-08-29 孔令堃 笑谈中 笑谈中

末代王朝




早在金朝建立之初,当完颜村最强村长完颜阿骨打一统全镇的时候,史书上管这段叫一统女真。其实说白了,这时候的所谓金国,也就是一个镇的规模。阿骨打把各村能打的流氓集合在一起,拢共两千五百人。根据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特点,就算加上老人、孩子、妇女、残疾人,这时候的生女真人口也不会超过一万人。

当年道上有句话,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也是辽朝对女真进行长达两百多年的民族分化政策的主要原因。完颜阿骨打纠集两千五百人就敢反政府,很快迎来了朝廷的镇压。

辽朝东北军总司令萧挞不野带了三千多正规军攻打完颜阿骨打两千五百流氓,讲道理的话这些装备精良的辽国勇士应该更占优势。本身契丹民族就是能打的民族,但是没想到这三千多人完全不是完颜镇长的对手。辽军全军覆没,战死八百多,被俘两千五百多人。

这时候,完颜阿骨打对这两千五百多俘虏进行优化,自此,金国军队人数,达到了三千七百人。也就是说,除了那两千五百人的底子,补充进来的一千两百人是契丹人。

辽朝一看这帮流氓可以啊,得认真对待。于是,辽朝名将萧嗣先带七千契丹大军作为先锋攻打完颜阿骨打。此外还有各地辽军四面围攻,合计十万辽军打来。完颜阿骨打抓住重点,主动出击,以三千七百骑兵突袭辽军。辽国大军本来认为十万大军吓都能吓死女真人,没想到阿骨打不按套路出牌,主动出击。那对于辽军来说,简直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已。”

金军出乎意料的出现在毫无准备的辽军面前,十万辽军溃败,女真以1:27的兵力取胜,这就是著名的出河店之战。此战之后女真骑兵终于满万,开启了无敌模式。完颜阿骨打也在此战后称帝,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灭辽、灭北宋。

我写这两次战斗,重点并不是说金军多么能打。而是说这个民族的人口稀少,后来大金朝一统华北和漠北,其实那时候的女真族就像当年的匈奴、鲜卑那样,变成了融合民族。在女真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除了随军作战的契丹人、渤海人融入女真之外,别忘了还有从汴京带到东北的三千赵宋贵族和十数万汴京市民,宋朝太宗一系至此只剩下不能生育的康王赵构一人在南国。

金朝断然不会把这十数万宋人武装起来随军打仗,而是把他们迁往东北,日后这些人便成了东北女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生女真一个不满万人的民族,如何迅速发展为一个大族的重要原因。而北宋战俘们为了生存,只能走向了渔猎的道路。由于朝廷对东北地区的税赋收的是东北特产。过去那些汴京市民的后裔没办法了,只好学习骑射渔猎。会文艺不好使啊,到时候交不上税就尴尬了。这种情况下,汴京市民和北宋贵族就被逐步同化了。老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汴京市民对这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这十多万战俘里边,宋徽宗最有文化,但是他的文化只能用于写诗赞美侵略者,对于广大战俘来说,这是奇耻大辱。

然而女真族的辉煌在蒙古人的打击下不复存在,蒙古灭金废了很大的力气,前前后后共用了二十四年,攻打金朝的都是蒙古主力,其中不乏成吉思汗亲征,以及哲别、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木华黎这些名将对金作战,这期间还有南宋配合蒙古北伐。最后,金哀宗自尽,金朝灭亡。

蒙古人觉得女真人很强悍,于是要学习辽朝肢解这个民族。蒙古人玩的简单粗暴,规定华北地区说汉语的女真人统统编入汉人,西北地区说女真语的女真人勒令学蒙语,编入蒙古人。那个年头蒙古人是一等人,汉人是三等人,所以西北女真积极学习蒙语,成了蒙古人。而关外的女真人,还是女真人。不过这次分化政策之后,女真百万人口去掉了五分之三,剩下的东北女真散落各地,又回到了原始蒙昧状态。还是那三大爱好:养猪、渔猎、扎小辫。

元朝,朝廷在东北设立辽阳行省。辽阳省在女真领地设立路、府、所,以官牧民。牧民的主要手段就是收税,不过元朝对女真不收钱,也是收人参、貂皮、鹿茸、海东青等东北特产。

从靖康之变到元朝完蛋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东北女真族又回到了老靺鞨的状态。东北女真属于弱势群体,本来有元朝欺负,后来元朝完蛋以后,高丽棒子北上窃取辽东,开始欺负辽东女真人。等明朝在内地站稳脚跟,朱元璋派大将冯胜、傅友德、蓝玉征辽东,明军一举收复辽东半岛。可惜的是明军没有乘胜追击到大同江畔,而是跟高丽在鸭绿江划江而治,这种状态一直延续至今。

明军进入辽东,女真人热泪盈眶,皆有找到组织的感觉,纷纷表示归附。明成祖迁都北京,为了加强东北地区的统治,仿照唐朝的羁縻政策,在整个大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东北地区。对于女真族,朝廷的政策是设立卫所制,把女真、契丹、蒙古诸族分为若干小卫所,朝廷册封其头领为指挥使。

结果成祖驾崩以后,接班的仁宗、宣宗对败家有了不同的见解。明成祖在位期间,是明朝最强大的时候。成祖这个人虽然节操有亏,心理变态,但是对于治国上,还算是个锐意进取的君主。别管怎么说,明成祖打击了北元,控制了大东北,收回了从五代就分裂出去的越南。但是成祖驾崩以后,他儿子仁宗和孙子宣宗认为成祖太败家,比如穷兵黩武,比如七下西洋。所以传说中的“仁宣之治”时期,二位爷把小农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不仅闭关锁国禁止出海,还毁掉了郑和积累下来的航海资料,另外放弃了东北和越南,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他们直接扔了如此大面积的领土,难怪对成祖的败家不满,原来成祖不如他俩败的厉害。

这些政策的其他影响咱且不提,单说撤销奴儿干都司以后,东北的形势就变得有点像辽朝的形势。当时辽东半岛还归明朝管,隶属山东省,辽东从开源往北,就算是离开大明了。这样一搞,辽东各族人民蓬勃发展,辽东以北的女真、蒙古等族就放逐着他们的落后。落后地区如果有人才,他们自觉的往辽东跑,日子一久,在高文明人类眼中,低文明的人类就不算人类了。太敏感的话就不说了,比如说咱们现在遇上一帮吃不饱饭还跪拜酋长的土人,心理上是不会把他们当平等人类对待的。所谓的民族平等,那是49年以后才有的事。

随着奴儿干都司的撤销,东北地区就属于没人管了。这就意味着,原来设立的卫所之间的内斗就不间断了。有时候他们也向明朝告状,请求主持公道。明朝的态度一般都是无所谓,看谁强就杀谁,简单说就是锄强扶弱。

明代女真笼统划分为辽东的建州女真、黑吉地区的海西女真、乌苏里江以东的野人女真。小分支还有外兴安岭一带的北山女真。这些部落之间老打架,朝廷总不能一有事就派兵锄强扶弱吧,所以明朝对大东北地区采用经济制衡法。

东北被祸祸的那么落后,这就意味着他们不能自给自足,或者说为了内斗,也不允许本部落自给自足。要想在内斗中取得优势,有得有钱买装备和粮食。那么说怎么才能赚钱,那只能用东北特产去跟明朝人交换。那就行了,大明朝制约女真人的经济手段就来了。每年大明会给各个村颁发“敕书”。所谓敕书,就是经营许可证。有了敕书就能去边关贸易,没有就属于无照经营,明军一旦发现有人无照经营,拎着秤砣就过来了……就这样,明朝看哪个村比较弱,就多颁发敕书。看哪个村比较强,就寻个风流罪过不发敕书。这手玩的实在是高明,虽大辽之生熟分化,也不及大明这手缺德。

除此之外,明军没事就在边境串闲话,挑起各村之间的矛盾。讲道理的话,按说这样下去,女真人就会被压制到天荒地老。明朝这手,可以说比唐朝的羁縻政策更有效。但是有一节,作为羁縻政策的发展,这些以夷制夷的把戏都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中央政府得足够强大。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谁也羁縻不住了。明朝也遇到过这样一个坎,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皇帝被蒙古人抓走放羊了,自此天朝颜面何在,东北的女真诸部开始蠢蠢欲动。

关键是明朝并没有注意到女真人的心理变化,在明朝边将的眼里,胡人中除了蒙古以外都是渣渣。所以他们对待女真的政策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势,只看强弱,不讲道理。这样一来,唐朝和明朝羁縻政策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唐朝弱爆了的时候,还有回纥、黠戛斯鼎力相助。明朝弱爆了的时候,各羁縻卫所的少数民族就开始犯浑了。

很多女真人真敢无视敕书,明火执仗的去边关劫掠。明朝边将大怒,这些扎小辫的真作死,我们打不过关羽还打不过刘备么,教他们做人!就这样,明朝逮着敢造次的女真人,那就是一顿削!

老有这种事发生,这就导致了明万历十一年一次极端事件,给明朝留下了灭顶之灾。熟悉清史的朋友都很清楚这段故事,女真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从嘉靖年间就不断在边关闹事,尽干些无证闯关杀害保安的事。因为这个货的存在,导致明朝边境官员不断被杀。直到有一天,悍将李成梁任辽东总兵,李总兵生擒王杲,押赴北京凌迟。但是王杲的儿子阿台逃脱,作为朝廷A级通缉犯,李成梁下一个任务就是生擒阿台灭族。

这个事,吓坏了阿台家的亲戚,这个亲戚叫觉昌安。觉昌安是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跟阿台的父亲王杲是亲家。这阿台是觉昌安的孙女婿,如今阿台是通缉犯,并聚众谋反。觉昌安怕受连累,于是带着儿子塔克世跟李成梁打过招呼后,去劝降阿台。结果李成梁利用觉昌安去劝降的机会,带着明军猛攻阿台。阿台的势力全军覆没,包括觉昌安、塔克世在内,全部都被明军屠杀。建州右卫一系,自此被灭族。

这是完了之后,人家建州左卫不干了。觉昌安和塔克世是为朝廷办事,结果被朝廷给杀了。塔克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经过多番交涉,李成梁表示杀错了,给努尔哈赤封个官就拉倒吧。努尔哈赤不服,感情不是你老李家人被杀。但是努尔哈赤又不是李成梁的对手,也就默默忍了。

后边的事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卧薪尝胆,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很快一统建州女真。在未来的日子里,明朝忙着在朝鲜跟日本打仗,而努尔哈赤开始吞并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最狠的是击败了漠南蒙古。

到了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新宾县正式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几乎照搬当年完颜阿骨打那一套策略建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当年金朝的兵农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发展为八旗制度。由于女真文字无人认识,所以努尔哈赤仿照蒙古文创制新的拼音文字来拼写女真语。

万历四十五年,刚建立的后金就爆发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眼看后金要完,努尔哈赤决定转移矛盾国内矛盾,把矛盾引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作出了著名的“七大恨”演讲,然后正式誓师伐明。“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犹在,当年大辽遏制不住的女真骑兵,明朝也难以遏制。冷兵器时代,骑兵绝对是地表最强兵种。不要相信网上那些传说,说什么明军地表最强,已经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事实上明朝最精锐的征朝部队调往东北之后,在萨尔浒一战一败涂地。所以明朝在辽东的势力从抚顺退到宁远,后来又从宁远退到山海关。

随着后金的崛起,明朝和蒙古都感到了不安。王杲造反都被凌迟了,后金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爷儿俩玩的更大,朝廷绝对容不下这批叛国分子。但是当年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明军主力损失殆尽,因此明朝需要一个帮手。

在漠南,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林丹汗决定恢复当年大蒙古帝国的荣光。但是林丹汗燕来认为自己对手是漠北、漠西蒙古和明朝,没想到后金才是他最大的障碍。林丹汗要对抗后金,需要一个帮手。

很自然的,明朝和林丹汗就这样联手了,一起对抗后金大汗皇太极。这就有点像元、明联手对抗清。可惜的是“元”、明合作,依然不能打败“清”。林丹汗病故,其子额哲投降皇太极,把元朝玉玺奉上。皇太极大喜,于崇祯九年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明朝被李自成推翻,清朝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以为明朝报仇的名义入关。顺治皇帝在位的时候,清朝统一了明朝统治区。康熙帝在位的时候,清朝夺回漠北和台湾。雍正帝在位的时候,清朝统一青海和西藏。乾隆帝在位的时候,清朝统一新疆和中亚东部。

清朝的历史不多提了,关键是这样一个王朝统治一个以汉族为主的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到底该怎么去统治?清朝可以学习的例子有北魏、大辽、金朝、元朝四个。北魏立国将近二百年,大辽立国两百多年,金朝享国一百二十年,元朝九十八年。很明显,享国时间的长短,跟汉化程度有关系。清朝皇帝对于是否汉化,一直处于深深的纠结当中。一方面清朝皇帝对汉族文化表示怀疑,真那么强的话明朝怎么亡了?另一方面清朝皇帝对汉族文化表示钦羡,因为这套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缺失很有魅力。别的不说,没有《三国演义》就没有清朝的崛起。

顺治皇帝作为入关第一帝,汉文化水平就很高。到了康熙这一朝更厉害,康熙大力推行汉文化,以至于会用满文的越来越少。到了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强调“国语骑射”,但是他自己醉心于汉文化,不仅书法了得,一辈子还写了四百多首打油诗,你说他得多爱汉文化。再往后数,清朝皇帝都不会讲满语了。

1912年,宣统皇帝下诏退位。大清帝国和平演变为中华民国。大清皇帝用退位诏书,换了民国的清室优待条件。这个事其实非常的重要,因为清帝退位诏书和清室优待条件加在一起,证明了中华民国继承大清王朝的合法性。这有证明了什么呢?证明了中华民国拥有对蒙古、新疆、西藏的合法统治权。不要小看这一条,因为在世界史上,只有中国在20世纪改朝换代没有造成国家的解体。比如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在凯末尔革命之后迅速解体,今天的土耳其也只剩下了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伊斯坦布尔而已。

也正是清帝退位之后,东北的建州女真、满洲人都被改称满族。北山女真的索伦部成了今天的鄂伦春族,野人女真的赫哲部成了今天的赫哲族,还一部分成了今天的鄂温克族。

中华民国最初的国旗五色旗,正是代表了汉、满、回、蒙、藏五族共和。中华民国的五族共和,其实说白了是五个地区的共和。汉指的是中国本土,满指的是东北,回指的是新疆,蒙指的是外蒙、藏自然是西藏。

今天的满族也好,鄂温克、鄂伦春、赫哲也罢,除了高考加分之外,其他的都跟汉族没有了区别。清室皇族后人大多从事着文化方面的工作,并且延续中华民国时期袁世凯的政令,把姓氏爱新觉罗改成了金。当然也有不服的,认为改姓金毫无道理。比如书法家启功就改姓启,关外的大多改姓赵或者肇。也有一说爱新觉罗氏就是当年宋徽宗的后裔,爱新是金的意思,觉罗就是赵的意思,爱新觉罗就是来自大金的赵氏。其余满族八大姓也改成了汉姓,分别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值得一提是佟佳氏,本为关外汉族佟氏。早在清朝入关前就被编入八旗,因此改姓佟佳氏。康熙生母就是佟佳氏,因此才有了佟国维、佟国纲两大国舅爷。而雍正朝的国舅爷隆科多,也是佟佳氏,单从血缘讲,隆科多是个汉人。

总之这么多年过去了,要不是有身份证证明,满族就像历史上那些南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一样,彻底融入了汉族。到了今天,即便是有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满文也濒临变成死文字。据传说还有人懂满文,就是不知道是谁。清初留下大量的文史资料,到今天还是翻译不了。还是那句话,企图在中国这块地方生存还不想使用汉语汉字,简直是痴人说梦。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就能明白了,为啥中国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依然不能正常用英语交流。大环境如此,有那个闲心真不如好好学学文言文,别让这门文化绝了。别到时候研究中国历史,明知道二十四史在那,却谁也看不懂,那就真对不起祖宗了。

至此,中国北方的强悍少数民族就说完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是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游牧文明的精髓而发展至今。中华道统数千年不绝,并不是完全靠武力撑着,而是靠强大的文化支持。近代以来,中华文化饱受质疑。甚至很多人想全面废除中华文化而使用西方文化。但是事实上耽误中国人民的不是文化,是制度。而解救中国人民也要靠制度,而不是靠毁掉中国文化。民国以来,文言文基本上废了,但是没看出来这样做的优点在哪里。后来繁体字也废了,也没让中国人更有文化。很多事就没法提了,就算是要照搬西方,也不是这个么搬法。任何发展,都是在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西方就是这样做的,日本也是这样做的。

回过头来我也很欣慰,好在第二套简体字没有推行开来,好在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代替汉字的疯狂举动没有执行。看得到的东西虽然拆了,但是古书里边的文字尚在,中华道统就还在。几千年的沉淀,真不是闹着玩的。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作者微信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


苹果用户请点击“阅读原文”穿越到微博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