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代史】9、第二次广州之战

2017-09-11 孔令堃 笑谈中

按照课本的节奏




学渣讲近代史

第一单元:鸦片战争

第九课、靖逆将军


当杨芳走下神坛之后,大清国各族人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靖逆将军奕山身上。尤其是杨芳,对奕山的期盼那是望眼欲穿。这倒不是因为奕山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世界观崩塌的杨芳急需一个大人物来甩锅。

奕山这个人,说起来大有来头。奕山的爸爸和爷爷一直默默无闻,但是他曾祖却是个今天荧幕上的风云人物,传说中的康熙第十四子,抚远大将军王胤禵。当年坊间有个传闻,说康熙驾崩后,雍亲王胤禛把康熙传位十四子的诏书改为传于四子,篡夺了原本属于胤禵的皇位。这么离谱的传闻,也只适合蹲在路口吃早点的时候跟周围人聊聊,当真事谈就滑稽了。这位大将军王,并没有得到康熙太多重视。康熙的儿子们亲王、郡王一堆,这位十四阿哥连个郡王都没混上。

雍正帝清洗政敌的时候,对这个同父同母的十四弟还算没有赶尽杀绝,令其看祖坟。乾隆朝的时候,这位十四阿哥被晋封郡王。这一支皇族对大清朝的态度很复杂,到了奕山这辈,他老觉得这江山其实有机会是他的。同为康熙帝的后人,奕山境遇跟那些皇族贵胄差太远了。

奕山侍卫出身,当其他皇族在北京花天酒地的时候,这位奕山同志远赴新疆作战立功。打了胜仗论功行赏之后,奕山被留到了新疆任职。在皇族看来,留任新疆,跟流放差不多。但是奕山做事还算勤勉,主持屯田十六万亩,被封为伊犁将军。这好不容易调回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调往广州打仗。奕山那个恨啊,他是真不想去广州。再算上未来他要担任的黑龙江将军,这位爷几乎把中国的边疆都走了一遍。

奕山认为广州的军务有杨芳主持,必然旗开得胜。他可不知道杨芳谎报军情,广州岌岌可危。他认为只要路上磨蹭磨蹭,到那以后英国人就被杨芳给干掉了。所以,这场剿匪之旅,成为了奕山享受生活之旅。沿途的美景那得看,沿途的美食那得吃,沿途的美女那得深入交流。奕山在北京准备工作做了半个月,沿途游玩两个月到广东境内,再等到这位靖逆将军到了广州,留给他的不是杨芳已经平定的英夷,而是一个超越他思维的烂摊子。

被奕山倚重的杨芳,居然被洋人打的不敢大喘气。别说让杨芳给奕山出主意了,杨芳还眼巴巴的等着奕山出主意呢。奕山也表示: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呀。

但是靖逆将军来了,就得奉旨大加挞伐,歼灭英夷,克复香港。杨芳指望不上了,奕山决定靠自己。其实奕山在路上这俩月,要说人家每天都在吃喝玩乐,倒也不完全是那样。因为最起码路过河南的时候,奕山见了戴罪修河的林则徐。老林那是当时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英国佬最怕的中国人。奕山来取取经,问问老林对抗英有何高见。当时老林也不知道广州的战况,但是他正在看一本作战宝典。这部宝典就是大清从皇帝到民众都很喜欢的《三国演义》,这部宝典据说文能位列四大名著,武能指导太祖爷打江山,商能一本赚得万利,谋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本书我也看过无数遍,真不觉得能靠这玩意儿打仗。倒是我少年时代曾告诉小伙伴们看了《三国演义》可以追女生无往不利,到是在我的班集体掀起过一阵三国热。回说老林传给奕山的绝技,就是赤壁之战的典型案例,用火船去烧英国的大船。

咱们知道杨芳一到广州,就用的这招,结果失败了。但是当奕山提出火船计的时候,杨芳并没有阻拦。难得领导亲自出主意,这要是玩砸了,那可是领导自己背锅。奕山一看杨芳都不反对,那就说明这招真靠谱。有林则徐和杨芳两大光环加持,奕山对火船计很有信心。

与此同时,杨芳不断的派遣广州知府余保纯跟义律谈判。余保纯深得琦善的忽悠大法真传,把奕山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杨芳的主题就是请义律大人换个地方打行不行?只要离开广州,爱打哪打哪。你们不是最爱红茶吗?打厦门啊。义律的意思是,走也可以,但是得保证广州通商的前提下才能走。杨芳就拍胸脯保证广州这个地方的通商不受阻碍。义律有个隐忧,中国的官员说了不算,如果大皇帝的圣旨一到,广州的官员一定会再次断绝通商。杨芳请义律放心,就算是皇上有旨不许通商,那不在广州城通商,去广东其他地方通商也是可以的嘛。

本来双方谈妥了,杨芳和奕山都能阶段性甩锅了。但是义律跟中国官员打交道多了,尤其是跟琦善打交道多了,对中国官僚的诚信并没有信心。你想吧,杨芳连皇上都敢忽悠,还有谁是他不敢忽悠的?又赶上奕山来了之后,根据情报显示邻省往广东陆续调来了八千多人马。而且奕山到了广州之后,又去加固修整城外炮台。义律根据丰富的上当经验判断,奕山这是要玩阴的。所以,义律对广州发动了第二阶段的进攻。

其实义律不知道,道光帝其实给奕山调了小两万的援军,只不过路途遥远,两个多月只来了八千多人。战端再开,奕山的火攻法果然不奏效,不过成功的烧毁了一艘法国商船和一艘美国商船以及不少中国渔船。能给英国军舰造成一点威胁的,还得是炮台上的大炮。其实连英国人都承认,清军炮台的分布点都很科学,但是如果上面能有靠谱的大炮就好了。英国人不知道,有了好大炮也白搭,这帮官僚指挥战争,结果永远都是稳定的。这次广州之战打了一个多月,城外所有炮台都陆续陷落。而广州也在英军的合围之下,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奕山也算是知道的糖有多甜盐有多咸,挂白旗投降,并派出谈判专家余保纯跟义律斡旋。经过协商,双方签订了《广州合约》,内容如下:

1、清军退出广州两百里。

2、一周内凑齐600万元银元赔偿英国损失,包括躺枪的法、美商船的损失。

3、赔款凑齐后,英国归还广州,但是要驻扎在虎门。

4、这份协议需要广州城内所有高官联名签字生效。

然后,奕山交了一百万订金,退出了广州城。咱们课本上一说,这是屈辱的交出广州。事实上如果有人穿越到那时候的广州,我保证你会完全看不懂胜负。因为城内的英军在庆祝,城外的清军也在庆祝。而且看上去,仿佛清军的军官更开心。莫非是清军在广州还有什么后手?那倒没有,只不过是奕山连续上奏朝廷,说第一战就烧毁英国大兵船2只、大三板船四只、小艇杉板十余只,溺水者不计其数。第二战英国几乎全军覆没,跪求通商。

道光帝太需要这样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了,于是对广州各级官吏进行嘉奖升职。所以,大家都很开心。包括爱打小报告的广东巡抚怡良,这次都没弹劾奕山。过去琦善在的时候,都赖同僚办事不利。再看奕山一来,同僚人人有功,这才是好领导的。

奕山来的时候,带了三百万两白银,再加上商人们凑来的银子,压根没用一周,三天就兑换了英国人要的六百万元银元,“光荣”的收复了广州。义律怕奕山再玩阴的,因此徐徐而退,用了一周的时间退出广州,交还沿海各炮台,离开虎门,驻扎香港。在此期间,奕山又绞尽脑汁上了一封奏折,说仗打完了,英国人怂了,干脆赐他们通商,要不然这帮小跳蚤没完没了,咱们天朝总不能老跟这些不入流的远夷打交道。实力悬殊那么大,咱们作为天朝,赢了番邦不露脸,一不留神输给番邦又怪寒掺的,还是通商好。

在道光眼里,英夷的性质就像明朝的倭寇,犯不上为了这些水贼没完没了。因此道光帝居然同意了奕山的请求,这样奕山在义律面前也有面子。双方和谐相处,奕山上奏:粤省大定。

道光大喜,这烧钱的战争终于完了,接触戒备,沿海各省集结的军队可以回原籍了,要不天天都得花钱。就这样,鸦片战争的第二阶段在靖逆将军的主持下,宣布结束。

然而道光皇帝却误会了,奕山上奏的是粤省大定,可没说闽、浙大定。其实广州的官僚们知道,下一步英国就要打福建。广州的官能把广东的战事忽悠过去就算交差了,至于福建,那可管不了。而道光自信认为粤省大定,那就是天下大定,这就导致了战争的第三阶段爆发后,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的准备。

其实英国政府也早就看义律不爽了,义律无论是跟琦善、杨芳还是奕山签订的协议,都没达到英国政府想要的效果。派人接替奕山的命令,也在海上漂着,快到广州了。

奕山出于职业道德,把英国将会进犯福建的消息以非正式的方式传递给福建的领导。自从邓廷桢罢官以后,闽浙封防务就归两江总督管,当时接到奕山预警的就是江苏巡抚裕谦。裕谦上奏道光帝暂缓接触闽浙防务,道光帝抠门,考虑到怕花钱,而裕谦有没有真凭实据来证明英国一定回来进犯,因此坚决要求撤除闽浙防务。

在英国大军大规模进攻中国之前,又出了一件小插曲非常值得玩味。有关这段小插曲的故事,下节课再讲。


返回目录

公众号:笑谈中

微信号:kxiaotanzhong

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

长按二维码关注

 

ios用户,请点击“阅读原文”,穿越到微博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