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代史】3、亚罗号事件的前因后果

2017-10-12 孔令堃 笑谈中

按照课本的节奏




学渣讲近代史

第三单元: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课、亚罗号船

如果说西林教案是西林知县张鸣凤量刑过重,属于过失方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另一个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就不完全赖大清了。

前边咱们讲过,自《南京条约》签订以来,英国人一直都不能按照条约规定进入广州城。两国总督耆英处理不来这个业务,于是自己花钱把自己调走。新上任的两广总督徐广缙糊弄英国人先在城外贸易,他回去做广州市民的工作,谈好了就让英国人进城。英国人等啊等,从白天等到下一个白天,从夜晚等到下一个夜晚。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广西的太平军进入了湖南,徐广缙奉命带兵赴湖南剿匪。接替徐广缙两广总督职位的,就是广东巡抚叶名琛。

叶名琛那是大名鼎鼎,人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总督”。大多数情况下,叶名琛都是以一个庸臣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这个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即便是只翻翻《清史稿》,我们都能发现叶名琛是一个能臣干吏。叶名琛世家出身,大概在我刚会玩魂斗罗的年纪,小叶名琛就以诗文名噪乡里。小孩会写诗也没什么,方仲永不也会吗?但是叶名琛比方仲永强多了,他十七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不到四十岁就做到了广东巡抚的职位。这在清代大臣里边,是极为罕见的。叶名琛不仅文采出众,武备在旧时代也是可圈可点。他擅长剿匪,尤其是他坐镇广东的时候,配合总督徐广缙击溃了太平军重要组成部分凌十八、陈二、吴三等部。本来太平军起源于两广,广东的太平军在徐广缙和叶名琛的配合下基本肃清,而广西的太平军在向荣、周天爵、乌兰泰的内斗中杀出广西。徐广缙带兵杀入湖南,叶名琛接任了两广总督的位置。在以后的日子里,别管太平军折腾出多大的动静,叶名琛下辖的两广都没有太平军作乱。在旧时代,叶名琛当个名臣是绰绰有余。

在那个时代,大清国的南疆被太平军搅和的乱七八糟。湖广、两江地区的官员焦头烂额,四川、闽浙地区的官员提心吊胆。只有叶名琛管理的两广,看上去风平浪静。但是,很快叶名琛的内心就要起波澜。

首先是英国人再提履行条约进城的事,这事熬走了两任两广总督,如今是叶名琛当政,所以英国人就找新总督聊聊,进城这事咋办啊?在大清想当个官,实际情况是什么不重要。而北京城的意思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叶名琛不是没打过仗,对于英国的实力,他心里是有数的。眼下除了进城问题,还有英法美要求的换约问题,这些让叶名琛处理很吃力。讲道理的话,先帝跟人家签合同了,同意让英国人进城,那么两广总督放英国人进城是应该的。这十多年的抵制,造成的结果无非就是广州由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变成了最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上海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广州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叶名琛不敢做主,于是给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章,问问这事怎么处理。咸丰帝的批示有两个中心思想:其一,长毛未灭,不可擅开边衅。其二,跟洋人交往,不可堕了大清的威风。

叶名琛接到圣旨,眼泪哗哗的。这任务太难办了,不能动手,还要威风,那就只能动嘴了。从此之后,叶名琛遵旨办事,所有准则都按照圣旨办事。皇上不让打,那就不做战前动员和备战工作,当然这些工作做了也白做,反正准备了也不打不赢洋人。皇上要威风,那么自道光朝以来,对洋人最威风的两广总督有三个:卢坤、邓廷桢、林则徐。那就好办了,叶名琛以这三位总督为榜样,恢复1839年以前的外交旧制。洋人想来谈事是吧?去,写个禀帖来。否则的话,本督谁也不见。

叶名琛不见洋人,洋人想要谈的事就谈不了。洋人谈不了,就琢磨去北京谈。但是广州都不和洋人谈判,想去北京那是门也没有。根据当时的法律,大清政府可以拒绝洋人入京。这样一来,洋人一定要想办法制造事端入京谈判。在1853年,西林教案让法国人有了动武的理由。到了1856年,英国人也找到了出兵的契机。

当时广东沿海有两个贸易集散地,一个是主权在中国的广州城外,一个是主权在英国的香港岛。当时南海海域的海盗猖獗,经常劫掠过往商船。洋人们不害怕,他们船坚炮利,谁敢抢他们,他们就把谁人道毁灭。海上吃亏的就是华人,没武器还搞海上贸易,那就是移动活靶子。1860年以前的大清国,那是根本不保护本国商人。大清的商人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祖国,所以一直是海盗的重点照顾对象。还有一个群体略显尴尬,那就是香港人。1841年之前,他们是大清国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人。1841年后,他们是英属香港人。当时的他们既不算中国人,也不算英国人,身份比较尴尬。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受到了威胁,背后的世界第一英国和亚洲第一中国都不管。但是,虽然香港人是两国都不管,但是香港商人的船,两国都有机会去管。

根据《虎门条约》规定,如果商船在华注册,则归中国管理。往来香港和广州贸易,需要在广州海关申请牌照,不可无照经营。如果商船在英属香港注册,则归英国管理。往来香港和广州贸易,需要按照吨位和货品向中国政府交税。船归哪国管,就归哪国保护。

香港人苏亚诚在中国购买了一艘排水量一百吨的中西合璧式商船,在世界第一和亚洲第一之间,苏亚诚选择了世界第一英国站在自己的背后,所以他把船开到香港注册。

然后,尴尬了。海盗完全没给英国面子,在1854年,苏亚诚的这艘中西合璧商船,在珠江口被海盗给劫了。那么,苏亚诚背后的英国呢?连个屁也没放。还得是苏亚诚的伟大祖国大天朝出头,带水师就干掉了海盗,夺回了这艘船。所以说,指望洋鬼子根本靠不住,还得是伟大祖国靠谱。但是,清兵没有寻找船的失主,而是直接交给了广州的一家官营的船政公司。到了1855年,这家船政公司把这艘白捡来的船卖给了另一个香港人方亚明。方亚明在香港重新注册,这时候这艘船叫亚罗号。为了避免海盗侵扰,方亚明雇佣了爱尔兰人当船长罩场子,和中国的水手一起组成商队,进行海上贸易。有洋人看场子,海盗一般不会惹这个麻烦。

那你说苏亚诚冤不冤?这不倒霉催的么。到了1856年,苏亚诚发现了自己的船出现在了广州黄埔,于是就向中国政府报案。广东水师接到报案迅速出兵,千总梁国定上船检查。爱尔兰船长很嚣张,他说这艘船不归中国管。梁国定按照章程,要求船长出示证件。爱尔兰船长很得意的把证件给梁国定看,梁国定检查完证件,然后就笑了。这还敢嚣张?证件过期,这艘船脱审了。随着船长的一脸惊恐,梁国定拘捕了船上的十二名水手,理由是他们涉嫌走私。船长不归中国管,但是水手都是中国人,梁国定有权拘捕。

这事闹的,本来从广州到香港的航线,一点都不复杂,距离还近。花重金请个爱尔兰船长,为的就是让他罩场子。结果这回场子没罩住,爱尔兰船长将来可怎么在这一片混?所以爱尔兰船长为了彰显自己的价值,开始了搞事情。

我的第一批读者们可能还会记得,我在写《解读水浒传里的大反派》的时候聊过金毛犬段景柱。段景住在曾头市让曾家五虎夺了马,还揍了他一顿。曾家是黑社会,段景住一人是报不了仇。为了拉大旗作虎皮,段景住跑到梁山,把自己挨揍说成了曾家打脸宋江,把自己的马被抢,说成抢了宋江的马。这才导致了梁山和曾家的火拼,不明真相的晁盖冤死在了曾头市。

爱尔兰船长也是这个套路,这哥们去找了英国驻华领事巴夏礼,楞说当时他在船上升起了英国国旗,结果国旗被中国官员撕毁并侮辱。他可不提证件过期的事,结果这件事就演化成了辱英事件。

英国驻华领事巴夏礼照会中国两国总督叶名琛,必须给英国道歉,并移交办案人员梁国定,释放被捕水手。叶名琛接到照会,觉得巴夏礼这个人不可理喻,用东北话说,这个巴夏礼简直是扒瞎哩。你那只眼看见中国办案人员撕毁英国国旗了?本督抓的是中国人,你管得着吗?

其实巴夏礼就是无理取闹,我看过不少国外的资料羞答答的说中国官员侮辱英国国旗。其实这个事得这么看,如果当时亚罗号上真悬挂了英国国旗,广州的官是不会轻举妄动的。毕竟这里是通商口岸,不是广西的西林县。其次,根据当时的贸易规矩,即便是英国的商船来了,也得先把国旗降下来才能进入中国海域贸易。亚罗号作为一个香港籍的商船,不可能挂着英国国旗来中国。

叶名琛对于巴夏礼的照会,奉旨不理睬。但是巴夏礼态度极其坚决,再加上西林教案的事已经让叶名琛压力很大。西林教案的发生,不管怎么说,都闹出人命了,所以这件事不好圆。亚罗号事件再一出,巴夏礼带兵威胁。叶名琛经过深思熟虑,就怕英法联合在一起。圣旨的指导意见化解不了这次危机,叶名琛只好祭出家传的手艺。

那么说叶名琛的家传的手艺是什么?是做生意。叶名琛祖上经商出身,家里在汉口开了一家叶开泰大药房。可能武汉以外的朋友对叶开泰不是很熟悉,近代中国有四大药店齐名,除了叶开泰之外,还有广州的陈李济、杭州的胡庆余堂、北京的同仁堂。叶名琛打算跟巴夏礼还个价,你不是说道歉、移交梁国定、释放十二名水手吗?我先释放九名水手行不行?凡是好商量嘛。

巴夏礼明显就是为了搞事情,他拒绝接收九名水手,意在扩大事端。不仅要求道歉、放人、惩处梁国定,还要求换约。如果叶名琛不答应,巴夏礼将带兵武力去北京上访。

法国人一看,那一起吧,也集结了部队跟英国人一起闹事。叶名琛想想圣旨,既要面子,又不能打仗。但是要面子就得打仗,不打仗就没面子。这是一对矛盾体,谁也没办法。但是,叶总督居然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我是对他大写的服啊,叶总督居然发动广东市民杀洋人,杀一个赏银三十块银元。广州市民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聚集在一起要帮叶总督杀洋人。这样,面子有了吧。跟朝廷也有交代,叶总督没动用政府军。你看看,谁能不服叶总督?

那么说神机妙算的叶总督后来为什么悲剧了呢?下节课再讲。


返回目录

公众号:笑谈中

微信号:kxiaotanzhong

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