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代史】9、两个时代的战争

2017-11-05 孔令堃 笑谈中

按照课本的节奏




学渣讲近代史

第三单元: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八课、决战通州

有人说,如果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像清代中国这样一个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完美结合的国度,的确具备创造冷兵器战争奇迹的潜质。截止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跟所有邻居都打过仗,要么吓死邻居,比如朝鲜;要么打败邻居,如廓尔喀;要么耗死邻居,如缅甸;要么饿死邻居,如俄罗斯;要么羡慕死邻居,如琉球。总之呢,这样一个国度,用了百年的时间,把领土扩张到了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收了周围一圈附属国。俄罗斯虽然没有称臣,但是这个归理藩院管的国家,使臣见大清皇帝是要三拜九叩的。

清代中国在冷兵器时代,做到了兵种的多样性。驰骋大漠,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们,依然能率领强大的蒙古骑兵纵横北方。除此之外,关外的满洲八旗劲旅并没有像关内那帮八旗少爷秧子们一样堕落,以索伦骑兵为主的东北八旗军依然保持着强大的骑射功夫。如果是湿地作战,三四亿的汉族人口保证了军队数量的庞大。在冷兵器时代,人头的多少,决定着战争的胜负。比如清缅战争,清军跟缅军在山地、湿地作战,那是怎么打怎么输,根本不是缅军的对手。但是清军的源源不断,让缅军难以招架。这要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缅甸休想在东南亚称雄,所以还得向大清称臣。到了高原地区,那打仗就得看藏兵的实力了。藏兵和满蒙骑兵的配合,再加上汉族绿营军火器部队的支持,清军能越过喜马拉雅山,打败了令英军都头疼的廓尔喀军。天朝的底气,大抵来自这百年来的战绩。

所以,哪怕是配备了榴弹炮的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郊区,天朝的君主咸丰皇帝,依然觉得这些个海外蛮夷不难对付,僧格林沁郡王不是说了么,倾全国之兵一战,不难打败这些蛮夷。喂,僧王,这话是不是你说的?

僧王也很无奈,过去他确实这么想。但是1860年的9月18日,僧王指挥了一场张家湾之战以后,再也没了当初的底气。阿姆斯特朗炮太神奇,这玩意儿根本不是套马的汉子能搞定的东西,那么接下来发生的通州之战,就是两个时代的最后决战。代表着陆地最强的骑兵军团,将要正面对抗地表最强的近代化部队。这同样也是东方文明跟西方文明最后的决战,也是影响世界格局的一场决战。亚洲的小兄弟们都看着呢,大哥要是被英法给打残了,那世界观的崩塌是分分钟的事。比如日本人,开明之士就在这场战争之后思考人生。

1860年的中国那叫一个乱,大清在江南野战部队几乎损失殆尽,曾国藩的湘军还没有到最强大的地步,楚军、淮军尚在幼年期,能尽量让江南局势不再恶化已经很不错了,江南依然是太平军的天下。而北方,直隶、山东、河南的督抚依靠着本省的旧式绿营军四处扑火,以镇压此起彼伏的捻子。大清朝压箱底的满蒙骑兵、陕甘汉军、京畿驻防部队中的精锐齐聚通州,拉开架势要跟英法联军决战。这是刚刚击败天平天国北伐军的荣誉之师,代表着大清帝国最后的荣光,甚至是承载着亚洲最后的希望。他们枕戈待旦,已经满怀信心的等待着这场战争。这些草原勇士和内地悍将们不知道,他们的统帅僧格林沁完全没有任何的信心,甚至连战略部署都是机械性的草草安排。他心里有数,再牛逼的肖邦,也弹不出他的悲伤。这是时代的差距,多余去部署,怎么打都是输,还是想想怎么跑路重要。

僧王并没有报告英法联军的不可战胜,当然他也不敢报告,只能机械的执行命令。体制内的领导最烦的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敢说敌人强大,那你的立场有问题。所以,在接下来发生的战争中,清军最积极的人物是副统帅胜保和三当家瑞麟。

在讲太平天国的时候,我们说过很多胜保的事迹。胜保是正白旗出身,祖上是苏完瓜尔佳氏,跟我们熟悉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同宗。不过比起鳌拜的直率和悍勇,胜保显然更官场一点,明显的更加工于心计,是个官油子。胜保是道光年间的举人出身,以善于吐槽时政而名声大噪。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军旅生涯,起初帮助琦善建立江北大营阻截太平军,后来爆发了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事件,胜保在高唐战场作战不力,而且是相当不利,丢尽了咸丰皇帝的脸,所以这哥们被革职发配新疆。三年后,华北捻子猖獗,清廷缺人用,也不敢贸然启用新人带兵,所以咸丰帝启用了胜保,升为副都统,负责镇压捻子。

新疆就是个进阶练级的圣地,包括林则徐在内的猛人,都是从新疆出来脱胎换骨。当然像奕山那样的废物,去新疆镀金也没什么用。从新疆回来的胜保,再也不是当年吐槽朝政的热血青年,而是一个心机男。胜保在新疆是劳改三年,又不是在军校进修三年,所以他回来当副都统,还是不会打仗。不过,胜保懂得江湖规矩,他能聊江湖,所以胜保的带兵之道就是招安。比如咱们前边讲过的苗沛霖还有三姓家奴李昭寿等,都是胜保招安的。所以在表面上,胜保是个可以控制局面的人。这次面对气势汹汹的英法联军,胜保带兵驻扎定福庄,以策应僧王。

三当家瑞麟,叶赫那拉氏。正蓝旗出身,任满洲镶蓝旗副都统、正黄旗护军统领,属僧王麾下,正儿八经的满洲八旗将领。但是,关内八旗腐化堕落,除了青州驻防部队还有战斗力之外,其他的也就当个仪仗队。尤其是京城驻防八旗,衣着华丽,刀甲鲜明,火器充足,但是也就能阅个兵,打仗没戏,剿匪都用不上。瑞麟的仪仗队驻扎在京津之间的杨村,战争仿佛离他们并不近。

大清国如果按人数盘点,登记在册的正规军能有个九十多万。但是在当时真正能打的,也就是这通州的五六万部队。而英法联军在张家湾之战结束后,第二天就集结了一万多队伍挺近通州。僧王把这接近六万的部队沿京杭运河布防,胜保驻扎于家卫,咸丰帝把北京的驻防八旗也都调到了通州,由僧王全权指挥。

1860年9月18日张家湾之战结束,19日英法联军进攻通州,而咸丰皇帝的圣旨也一再催促僧王与联军决战。连接北京和通州的水路就是京杭运河,距离通州县城南八里外的运河上有座石桥,即八里桥。清军的野战部队和英法联军隔着运河开始了炮火对射。联军的大口径火炮、膛线炮具有火力上的压倒性优势,清军认为跟联军对射火炮是脑残的行为,毕竟火器是洋人的擅长。所以,清军的精锐骑兵开始冲击联军的炮兵阵地。玩过《帝国时代》的朋友准知道,骑兵突击炮兵,是有的打的。但是战争并不是游戏,在联军的强大火力下,清军的骑兵根本冲不上去。清军试图正面、侧翼、后路迂回突击,都不奏效。

9月21日,八里桥决战在清军的冲锋下打响!三万骑兵对联军发动了自杀式冲锋,同时从北京赶来的正黄旗禁军和火器营的二十七门大炮也驻扎在八里桥附近策应。

察哈尔蒙古骑兵和索伦满洲骑兵轮番过桥冲击联军的炮兵阵地,然后一排排在炮火中倒下。不过这些精锐骑兵,并没有得到僧王的有效指挥,只是一队队向联军发动自杀式冲锋,甚至一度冲到了离联军炮兵只有三十米的地方。另一方面,法国人用八门线膛炮,就摧毁了清军火器营的二十七门大炮,步兵上了刺刀之后,很快就扫荡了正黄旗的禁军。其实从1840年开始,清军在火器上跟欧洲人的差距,还没有清军跟欧洲人白刃战的差距大。清军如果遇上印度的锡克人骑兵或者步兵,拼白刃还有的打。这要跟牛高马大的欧洲人拼白刃,中国人这个体格真不占优势。

战争打的激烈,但是战果却一边倒。清军伤亡惨重,联军几乎没什么伤亡。对战果早有预判的僧王临阵脱逃,而胜保和瑞麟对此一无所知,还在继续指挥战斗。胜保这个官油子居然亲冒矢石在第一线纵马战斗,被枪炮所伤,重伤下了火线。瑞麟继续指挥,但是控制不住清军的败局,八里桥之战让清军的精锐损失殆尽。

消息传回北京,咸丰帝精神崩溃。大清国的数万精锐,居然被外夷的一万来人在数日内轻描淡写的全部消灭。

瑞麟已经退到了广渠门,再退只能是天安门了。其实这一战也让很多史学家尴尬,主战派的僧格林沁先跑路了,而官油子胜保死战重伤,八旗子弟瑞麟居然扛起了大旗,率领清军残部依然坚持战斗。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不断上演的一个宇宙真理,那些个口号喊得最响的主战派,真遇到事了,往往跑的比主和派还快。这就是人类的劣根性,喊口号都会,真去做的时候就尿了。

当初大清的愚昧,跟现在世界上的某些落后地区的愚昧是一样的。冷兵器干不过热兵器,这是不需要拿出来讨论的事情。但是八里桥之战以前,中国人就爱“辩证”的讨论问题,比如弓箭也有强大的一面,射速在当时并不比前装枪慢,雨天性能下降更少。不要老羡慕洋枪厉害,它造价还高呢。

其实这种世界潮流大势所趋的事,还讨论个屁啊。大清老觉得大家都逆行,就他自己是顺行。但是八里桥之战以后,大清算是看懂了,当时任何的传统作战形式,在近代化军队面前就是渣渣。大清要生存,就必须得进行近代化变革。你再仇视西方,也不能不用西方的技术。想要用西方的技术发挥作用,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制度改革。

这些,就是大清1860年后主题和挣扎,这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然,这部分内容是下个单元要讲的。本单元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将在下节课讲述,那就是《北京条约》。敬请期待!


返回目录

公众号:笑谈中

微信号:kxiaotanzhong

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