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海大人”刘雪珠:未来要继续与学生们一起进步!

鸥讯社 浙江海洋大学 2023-03-31


在知识的海洋中

总有一座高高的航标灯

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

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人物介绍

  

刘雪珠,女,汉族, 1973年10月出生,浙江岱山人。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执教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任教浙江海洋学院。先后担任生物科学系副主任,系主任。曾先后获“校青年教师教学鼓励奖”、“优秀教师”、“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第一届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教学效果满意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微生物资源应用。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农业部科技转化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技部对外合作项目1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3项、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2项。 



人物故事


刘雪珠执教早期正值大学扩招期,她承担起了几乎所有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工作得到师生充分肯定,先后获得“校青年教学鼓励奖”、“优秀教师”、“第一届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校级“教学名师”及首届“教学效果满意教师”等荣誉。她多次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参加竞赛荣获省级奖项10余次。她重视教学探索和改革,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教改论文,获得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及多项学校教改项目的支持。她主授的微生物学课程获得省2019“互联网+示范”课程和2020“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执教26年,除了过硬的教学技能,她的班主任工作也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四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感谢困难,为她教学助力


在刘雪珠教授心中,站上三尺讲台然后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经营,让每一场讲台上的“戏”能都能让自己和学生满意,是每一个老师教学生涯的必修技能。刘雪珠执教早期正好是大学扩建时期,师资缺乏成了当时国内很多高校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她执教了学校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科专业课,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及普通生物学等。为了上好植物分类学,她三次上天目山参与大学母校的野外实习。她刻苦钻研、潜心学习,待终于有自信带学生实习并返校时,由于新的教学安排她只能改上动物学课。她调整心态笑称:“为了上好动物解剖实验课,课前不知冤死了多少鱼、兔、蛇呢。”在此期间,她还以半脱产形式去浙江大学读了动物学硕士。就这样学了几个学期,由于学校新引进了新的专业老师,教学安排修改后,她要改上微生物学了。刘老师没有埋怨,面对新的教学任务,她只是感到一丝惶恐和不安,因为微生物学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是大学期间她几乎没有接触实验课。但她没有气馁,硬着头皮啃书、进实验室,不知洗了多少平皿,划破了多少平板后她终于可以开出浙江大学当时面向本科生的所有微生物实验,她也由此喜欢上了这门课,现在微生物学成了她的主讲课程。生物化学是所有老师最惧怕的课程,庞杂的内容让很多老师无从下手,当时任教此课的老师出国,系主任又想到了她。刘雪珠再次迎难而上,夜以继日备了足足3本教案,战战兢兢登上了讲台。如今,生物化学是学生们考研的主要专业课,每年的年底她也成了同学们生物化学课程考试的免费答疑老师。回想那段时间刘雪珠教授调侃自己有点“胆大包天”、“精力过人”,但这也让她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触类旁通,更加得心应手。常有学生说,“刘老师你好像什么都知道呀,讲得比我们上课老师还透彻!”她知道这都是得益于那段困难重重又忙碌充实的早期执教时光。天道酬勤,刘雪珠那段时间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肯定,2001她获得了“校青年教学鼓励奖”和“优秀教师”;2013年获“浙江海洋学院第一届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2016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感谢学生,让她人生鲜活

   执教26年,有13年刘雪珠不仅是任课老师,她还有一个更亲切的称呼是“班主任老师”。她当班主任时给学生们说的第一句话:“非常高兴,我们组建成一个大家庭了,不好意思呀,我是你们的家长。” 如今,许多当年刘老师的学生已走上社会,在各行各业奋斗,不少人受她影响也在教育一线。班级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在不长不短的大学生涯中总会发生一些故事。刘老师记得曾有一名学生犯了错误,为了让他知错、认错、改错,她真是费尽了各种招数。她不厌其烦地与学校领导疏通,与家长沟通,找学生交流,但她知道在毕业的那一刻学生还是带着对自己的埋怨离开的。可就在去年的某一天这位同学从温州特意回到学校,找到刘雪珠。在她的面前,如今已经组建小家庭还有孩子的他居然再次在自己面前低下头,但这次他不是抵抗也不是沉默而是情真意切地说:“老师,谢谢你!其实我一直记着你的话,你要相信现在的我已经是另一个人了。”刘老师哪怕已经记不起自己具体对他说了什么,但当时她是真心为他高兴。这件事也让刘老师更坚定了教育就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从善。多数同学都能非常愉悦地度过大学生活,但也有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而特别自卑以至想放弃学业,她曾与一名羞于语言表达的学生常年通信,最终使她顺利地走出校园走上中学讲台。2013年,在她毕业后13年收到那位学生的QQ留言:“我叫***,那个家境很贫寒且闷声不响的人。我知道老师们经手的学生很多会慢慢遗忘,但学生碰到的老师却只有屈指可数,碰到好的老师会念念不忘。刘老师,这大学三年碰到你是我的人生转折点,您是我的贵人,我做梦也没想到能当老师……”刘老师与学生的真情时刻还有很多,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刘雪珠的班主任工作不仅受到学生好评也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认可,她在2000-2001学年、2002-2003学年、2009-2010学年及2012-2013学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感谢科研,让她怀念奋斗岁月


刘雪珠一直用“玩科研”来代替“做科研”或“搞科研”。原因之一是,在她心中自己搞的科研真的很小,还谈不上大做或大搞;二是因为她以为只有“玩”才会不知疲惫,才会兴趣盎然,才会喜欢上,才会有一天真的爱上。多年来刘雪珠一直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先后指导学生参加省新苗计划5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4项,指导学生发表二级核心以上论文8篇。在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正式开始之前,她就参与辅助其他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学会组织的竞赛,当时已开展了十四届的浙江省生科竞赛,刘雪珠则带学生参加了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第十三届的竞赛,并且每一次带队学生都取得良好的成绩,其中第五、六、八、十一届都有学生获得一等奖。但在刘雪珠心里竞赛成绩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参与竞赛过程中大家一起“奋斗”的日子。这些让同学们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不少参赛同学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研之路。如今,当年一起“玩科研”的学生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宁波大学等,刘老师欣慰地表示,很开心学生们还在继续“玩”有关微生物的研究,她也很感谢学校,2012年度授予她“2008-2012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感谢积累,使她真诚与同行交流


刘雪珠认为自己虽然在讲台上能口若悬河,但却总也不能洋洋洒洒地写一篇教学成就方面的文章。她谦逊地表示,二十六年来,她只是把在教学过程中对碰到的具体教学难点的自我分析,对几个教学重点进行小的改革,尝试写成了几篇小文章。刘老师撰写了《“问题- 探究”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探讨》、《优化普通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讨》、《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体验》、《基于“问题”的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生物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文献式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当中的应用》、《食品生物化学理论课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等,其中前5篇为第一作者,以上教改文章获得浙江省2013 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及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分别为省教改“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校级教改“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等。微生物学课程获得“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省“互联网 +示范”课程。 

在刘雪珠的心中,当年那个怀揣敬畏、诚惶诚恐地走上大学殿台的自己仿佛还在昨日。她已经忘记那一天是如何走下讲台的,当回忆倾倒,但此刻在她眼前涌现出无数张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脸,若隐若现,重重叠叠。她知道这二十六年以来她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些身影带给她的甜蜜烦恼,未来她要继续与学生们一起进步。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有人说“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有人干脆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刘雪珠想说“教育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坚持职业道德,坚持那份热爱,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份信念。为师者,思想上充满信心并把信心传递给学生;行为上要对学生的成长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并反过来帮助自己成长。


黑夜中亮起的明灯
科研室忙碌的身影用热爱坚守初心种下一颗火热的种子传播着科研的魅力
来源:人事处、海科学院
文字:刘雪珠 胡山佳
美工:张毅静
值班编辑:张毅静 戴莹玮
责任编辑:胡山佳 沈家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