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联觉,你有吗?(第一集)
这里不推荐什么西方联觉网站的联觉测试,什么西方流行的那些通过测试的就给一个“联觉人synaesthete”的封号,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等等,本工作室引进一些与艺术联觉相关的测试,看看你的音画联觉水平如何?
请看两组画面符号,▲▲▲,●●●,哪个对应于狗叫,哪个对应于铃铛声?还有哪些符号会让你联觉到声音的例子?(一般人如果先听声音再看符号会容易些,作为艺术家,两方面过程的联觉都是应该是相通的。)
如下是孩子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提到的,这是中国文化中特别好的联觉例子:“颠簸的簸”如何发音?是发 “─” 还是发“∨”,“翘首的翘”如何发音?是发 “↘”还是发“↗”,为什么?
从声音到图像的联觉,选自著名的Ramachandran and Hubbard心理学实验:
如果发出“Bouba”“Kiki”的声音,如下哪个图像对应Bouba,哪个对应还是Kiki?也许这也会激起你的指尖的触觉或内心的痛觉吗?
好,现在让我们去做选择题:
至于答案,除了第四题,需要对英语发音有所熟悉外,大多数人都可以答对。如果答不上的,说明你对声与形的沟通认知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适当恢复,保持大脑神经的敏感和健康啦!
第一问是关于符号与声音的,狗的叫声是点状的,而铃铛声更倾向于三角形;第二、三问是关于声音与运动的,“翘”的发音与上扬的眺望动作联系在一起,而“簸”的发音与上下起伏动作非常一致;第四问是关于声音和形状的。Kiki的尖锐发音与星形一致,而Bouba却像具有曲线的树叶形状。这些测试是针对 “概念联觉 ideasthesia” 的,与国外“联觉人”的所谓“标准”测试基本上无关,但笔者以为这些恰恰是艺术表达的基础(音乐、歌剧、舞蹈、影视、美术等),也就是艺术联觉的基础,而观众通过普通人的“概念联觉”而被感知被感染,而如果不按照这种规律进行的艺术创作,一定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
那所谓“联觉人”会有什么不同吗?除了这些能够正确回答外,他们还会从这些发音中“看到”更过的细节,尤其是色彩,甚至是什么味道、重量等等,而且不会因环境与时间而改变。如果你也有,请与我们联系,加盟我们工作室的交流活动!
笔者的点评:
1)我们在哪里讲过这些?也许是幼儿园!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在幼儿园做过一些类似简单的练习,或保姆带孩子在做游戏中讲过,但更加复杂的深入训练,笔者在任何一本教科书里几乎都没有找到。哪里会有?在大师的创作日记里可以发现。哪些大师的?这需要自己去看、去听、去闻、去思索、去领悟、去实践,而不是在百度上去搜索;
2)笔者认为这些关系,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的基本输入,为什么现在大多机器人看上去傻傻的,原因就在这里,这只能怪设计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