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关注!“IT”男跨界新乡村,新津"新农人"共闯兴农路

成都新津 2023-07-08


近日,CCTV-2《经济半小时》播出专题报道《“新农人”闯出兴农路》,报道以新津农业从业者探索、推广“鱼菜共生”生产模式,促进增产增收为案例之一,展示成都市新津区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渔耕田已经不是第一次受到央视关注
那么
这个项目究竟有哪些亮点
项目所在的天府农博园又是为什么
能吸引人才回流
项目聚集呢


抢占风口  农业增收更多元


渔耕田·鱼菜共生农场位于兴义镇岷江社区,创始人陈斌毕业于电子科大,放弃百万年薪IT工作,来到成都新津,以可循环、生态化、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发展鱼菜共生项目,通过互联网思维重塑供应链条、开发衍生农创产品、提供鱼菜共生系统解决方案,创造了一个集一二三产融合、盈利良好的样版农场。农场先后被评为省级一流科普示范基地、新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十强等。


“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鱼菜共生”循环模式,不仅全程不用化肥农药,还可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渔耕田-鱼菜共生农场


凭借着鱼菜共生、养鱼不换水,高产出零排放、低碳环保,节约劳动力等优势,渔耕田成功创建省级一流科普示范基地,乘着研学热的东风,农场也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客人


·参观学子


农场抢占新媒体风口,活跃于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热门平台,全网粉丝150万+。依托粉丝筛选高净值客群,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构建“流程简、供需准、客群稳”的都市现代农业供应链。

 

·陈斌抖音账号


农场还开发网红衍生品,推出由鱼、植物、微生物构成的桌面鱼菜共生系统“知鱼水族花园”,创新研发“苦尽甘来”苦瓜酒,草莓酱、草莓酒等农产品,深度挖掘丰产期农产品最大价值,一棵草莓产值达到100元



苦瓜酒


  

随着发展模式的日趋成熟,渔耕田通过网络课程、现场教学等技术输出的形式,在全国发展了一百多位学生,将知识付费变成现实


·陈斌网络课程销售页面


生产面积不足30亩的渔耕田,一年下来能实现300万左右的收入,多次获得CCTV2、CCTV7、CCTV17等主流媒体报道


·资料图片




新经济业态  助力人才回流


广袤的乡村,吸引了众多像陈斌这样的“新农人”跨界新乡村蓝海。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的副教授李巍带资金、带技术、带流量来到天府农博园,将荒废闲置的月花村打造为“当代少年”研学基地,2021年9月试运营以来,直接促进月花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 李巍给学生研学授课


一批批新乡村人才带资金、带团队、带技术来到天府农博园,与新津一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启一场乡村振兴发展的双向奔赴,这里也逐渐由乡村典型的“空心村”,变成市民回流、农业进城的新乡村。


人才的回流,离不开新业态的加持。途远、蓝城农旅、58农业、新希望等一批头部企业纷纷跨界到乡村,用创新的思维链接乡村与城市,裂变出了一系列链接乡村细分领域的新项目,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业态。也让天府农博园这片新乡村蓝海,释放出更加强烈的机遇信号


· 蓝城·沐春风度假区


天府农博园瞄准绿色有机、休闲时尚、功能膳食、轻食代餐等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孵化培育落户蕃薯藤·TINA有机餐厅、翔生农场二十四味有机餐厅、食物减法C2M新零售体验馆等项目,形成未来农业竞争优势。


·食物减法C2M新零售体验馆


企业纷纷落户、项目不断落地,如何为他们提供全流程服务?天府农博园加快呈现中国农大产研院、天府新谷农博孵化园、乐享大棚等场景,打造企业成长孵化器。同时构建“产业联盟+党建联盟+农博帮帮”产业服务平台载体,通过定期举办业务交流、需求对接、咨询服务等活动,推动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价值共创、品牌共建、产业共兴的发展格局。创新人才培育供给方式,组建乡村振兴研究院,构建“党校+技校+绿领学院”乡村人才培养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成长的生态环境。


-END-



记者:钟元春
编辑:王浩儒  郭   箐

编委:任   武  李燕华



往期回顾
成都市新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调整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

恭喜!新津首封录取通知书送达!内含学霸经验分享

戳这里,点开新津味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