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聚焦 | 《寻古中国·古蜀记》栏目关注新津宝墩古城

成都新津 2023-07-08


宝墩遗址作为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

和城市文明起源地

被誉为

“中华文明之光,长江上游文明之源”

这里曾多次被央视关注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古蜀记》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该片以科学纪录片题材的独特讲述方式和专业的制作手法,展示了神秘古蜀王国的最新考古发现,生动呈现古蜀文明的辉煌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自1995年开始

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中心100公里范围内

陆续确认了8座史前古城遗址

其中,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津区宝墩镇

遗址距今约4500—4200年

是成都平原发现

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

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宝墩古城是古蜀王的治所吗?

古城内群居先民何以为食

又何以为居?

如何与水博弈?

古城地下意外发现的一层水平地层

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这一水平地层的淤泥中含有大量铁锰结核

印证了该地层曾种植过水稻的判断

研究者检测出水稻植硅体的含量很高

通过对宝墩探方区一系列探究

一整条证据链证明

居住在此的古蜀人基本掌握水稻耕作技术

水稻田的发现明确了宝墩先民主食来源的变化




宝墩古城是截至目前发现的我国面积第四大的史前古城其内外两侧城墙均呈现25°~40°倾角的不规则梯形这样的形制如何起到防御功能呢?宝墩先民利用地形和河流的天然优势在遗址外城的城墙低洼处设置宽10余米的壕沟并将高大的梯形城墙与深挖的壕沟相结合组成一个防御体系既能抵御西北而来的洪水也能防止野兽或者外敌入侵还能起到临时避难所的作用



庞大的宝墩古城为何会消失?考古人员通过分析古河道内的乌木、墓穴、陶片推测距今约4000年前宝墩古城未能逃过洪水多次冲击最终被遗弃但宝墩先民没有消亡他们在几百年与水博弈的过程中向成都平原腹地迈进并逐渐积累了实用的治水经验



其他7座古城如何抵御水患?怎样守卫家园?1997年在郫县古城考古人员发现三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它们是古蜀人主动适应自然的生存智慧干栏式房屋是由竹、木架起的双层建筑因与地面隔离而起到防潮效果



同属宝墩时期的红桥村人工护岸堤由4道坝体跟3条河道共同组成梯形结构分层夯筑每一道坝体都有护坡前两道坝体还加筑了卵石护坡挡疏结合更有利于防水泄洪表明该时期古蜀人已掌握更科学实用的防洪技术



一整条最新证据链凸显出宝墩文化既有自我创造也有吸收来自不同区域文明的元素为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一次次与水博弈一次次重建家园苦难没有浇灭古蜀人的意志反而留下了8座城池为后人讲述着他们开拓家园的传奇故事


成都平原宝墩古城虚拟场景(动画效果)


2022年1月宝墩遗址展馆揭开神秘的面纱“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向公众开放




地底湮埋了4500年的陶石器

象牙杖、碳化水稻……

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

再现了成都平原最早的村落形态

及先民们的朴质生活

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千年

与古蜀先民零距离对话



想要去参观宝墩遗址展馆的市民别忘了提前预约识别下方小程序进入预约通道


参观遗址展馆

你还可以

切身感受古蜀农耕文化

致敬古蜀先民


-END-


记者:雷莉娟

编辑:郭   箐

编委:任   武  李燕华
往期回顾














新津这些双拥主题公园、展馆上线啦!快来打卡吧!

毕业了,请把新津带走!

独家实景|石笋街小学新津分校精装即将交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