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艳、胡建平参加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
12月25日下午,新津区委书记熊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建平来到政协第十一届成都市新津区委员会第四次联组会议现场,听取委员对“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意见。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左斌主持会议,区委副书记张艳参加。
会上,区发改局介绍了“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联组讨论中,吴金权、王勇、徐杰、刘应花、肖渊等21名委员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从经济社会、城市建设、文旅发展、民生实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
吴金权
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
成都一生之城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
利用新津交通区位优势,将新津建设成川西、川藏自驾游集散地;引进高规格的体育赛事活动,提升新津区城市美誉度、 影响力、竞争力。
王 勇
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常委
成都丰旗恒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建议重启外贸基地建设,通过设立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肖 渊
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
四川和光同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众森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抓住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研学等风口,整合产业资源、林盘资源,依托农博园,大力推广劳动教育本土品牌。
鲁 力
区政协经济界别委员,民建会员
成都华西希望集团总裁助理,新津花舞人间董事长
建议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负责人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制度,推动政府各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李 娜
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蓝城集团川渝区域总经理、成都蓝城城乡建设发展公司总经理
强化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招引优秀的农康旅产业企业,鼓励企业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在产业发展方面,为农康旅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范正海
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常委
三旺集团执行总裁
通过城市规划和设计,重新布局老旧社区;对于次新社区,通过改善建筑外观和功能,提高建筑环境友好性;对于老破社区,在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下进行拆除搬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张风成
区政协经济界别委员区建交局办公室主任
建议加快以“四轨四高五快”为主骨架的交通网,根据沿线自然景观与旅游资源,打造具有通达、游憩、健身、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线路。同时,在梨花季、荷花节期间开行接驳地铁站点的主题旅游公交,方便游客出行。
张 辉
区政协医卫界别委员、常委
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升级基层医院系统,大力提高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让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推动分级诊疗。
李 霞
区政协科协科技界别委员
四川众信通用电力有限公司、成都鹏程路桥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沿地铁10号线周边乡村部落及地铁口,需加强打造与开发利用,引进国企或民企资源深度合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满 芳
区政协教育界别委员
成都市新津区普兴小学(一校两区)党支部书记、校长
加大培养本土名校力度,以集团化办学为出发点,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潜质校”、“名校 +新校”等形式,打造教育集团“使命共同体”,打破校际边界,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程 杰
区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常委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德集团总裁、中德集团四川公司董事长
建议抓好“时代电服”换电重要赛道,大力招商储能电池制造企业,将新津打造成一个既有动力电池,又以储能电池为主的特色园区。
胡建平表示:
一直以来,区政协和各位委员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认真履职尽责,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津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协是人才荟萃、精英满堂的地方,今天,每一位委员发言水平都很高,准备非常充足,大家的发言直奔主题,不夸张成绩、不回避问题,充分体现了广大政协委员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更为区政府促进各项工作开拓了思路、创新了方法、提供了参考。预祝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大家在接下来协商《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多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群策群力,携手推动新津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高品质建设、社会高效能治理!
熊艳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12月1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决定,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市委也将对成都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推动城乡融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极其重大任务。
熊艳表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明晰策略方向,把握重点任务。
● 做强工业经济,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要坚定落实“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制造强市”战略,坚定大抓工业经济,做大增量、做强存量。在做大增量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力争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布局;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一道,协同招引更多链属企业,帮助企业实现就近配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在做强存量方面,我们要搭建更多平台,帮助企业链接更多先进要素资源,积极拓展更大市场,鼓励支持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实现降本提能、提质增效,着力培优育强先进制造企业矩阵。
● 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要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绿色食品、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育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配送、检验检测、金融服务、售后服务、数字技术赋能、品牌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天府农业博览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种植养殖端,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在储运加工端,加大农产品冷链库、烘干仓储等设施建设布局,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在消费体验端,依托新津良好交通区位优势和生态本底优势、特色农业优势,大力发展近郊消费、乡村消费、旅游消费等特色消费,打造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度强、体验感好的农商文旅体科相融合消费场景,提高农业、农产品的附加值。
●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聚焦“三个做优做强”,科学规划、分批实施,以城中村改造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沿地铁10号线城市发展轴,在地铁沿线及站点周边、功能区核心区、镇街场镇等区域策划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动片区基础设施改善、功能配套完善、形态风貌提升、业态调整优化,加快提升城市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按照计划,2024年我们将陆续启动首批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 全面提升场镇功能品质,更好发挥联城带乡中枢作用。要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为基本单元,统筹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实施和美乡村重点片区规划编制,确保和美乡村建设统一规划、连片呈现。坚持以功能品质提升为导向,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的,推动花桥老场镇、普兴老场镇、地铁新平站周边等区域形态风貌、功能配套加快提升。加快红石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综合体、新津二幼兴义分园、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等公服设施建设,推动场镇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切实增强中心镇和功能区核心区的辐射引领能力,带动全域功能品质整体提升。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持续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和其他地区先进做法,强化区级整体统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快打造生态优美、产业突出、生活富足、治理高效的现代化乡村。要着眼建设“宜居”乡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可及性、便利度和群众的获得感。要着眼建设“宜业”乡村,突出“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围绕特色农产品、都市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乡居民宿、特色餐饮、农创文创、休闲体验等新场景新业态。要着眼建设“和美”乡村,引导村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做和美乡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产业、积极美化乡村环境、传承和谐文明乡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浓厚氛围。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要利用智慧新津平台,持续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探索打造一批利企惠企应用场景,推动政策服务快享直达。持续优化政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区领导“一对一”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办好“津商·茶叙”等政企交流平台,定期收集、协调解决企业能源保障、人才需求、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困难问题。聚焦企业资金需求,常态开展产融对接、银企对接活动,用好“科创通”平台,帮助企业更多获取“壮大贷”“科创贷”“小微贷”等政策性金融支持;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降低中小企业享受政策门槛,扩大政策覆盖面、受益面。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支持更多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矩阵。
● 加快补齐公服配套短板,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启动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常态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完成泡桐树小学创智湾校区、天府牧山学校初中部等学校建设,同时,要实施本土老旧学校改造提升,改善办学条件,积极链接市级名校资源,加强“名师”“名校长”引育,帮助本土学校优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精准供给。以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为契机,依托省人民医院等优质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引育高水平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全区医疗服务水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END-
编 辑:杨梦漪
责 编:郭 箐编 委:任 武 李燕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