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佳学术之“双星相耀”

2018-04-03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


你知道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嘛?

你知道当年十佳学术之星

成就了一双今天的学术夫妇吗?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

曾晰老师与周琼老师在十佳学术之星上相知相识再到相恋的浪漫之旅


第九届研究生溯采节晚会研究生十佳颁奖环节

右1为校长李小年教授 左4为校党委副书记何智蕴教授 左2为曾晰老师 左5为周琼老师

Q1:还记得当年参加“十佳学术之星”的时候,有发生有趣的故事吗?


当年参加研究生十佳评选的时候,曾老师获得十佳“最佳学术潜力之星”,周老师获得十佳“最佳学术风采之星”。当时在学术之星颁奖晚会上,周老师接受主持人采访,曾老师觉得这个“风采之星”不仅会写,还特能说,站在台上一点也不怯场。曾老师当时是校研究生会主席,周老师当时还偷偷想,研究生会搞的活动会不会对研会主席放水。后来从朋友到恋人再到老公,曾老师的科研能力和努力还是让周老师觉得“潜力之星”是实至名归的。

乌镇踏青

Q2:平时科研工作和生活之间如何平衡?


毕业留校后,两个人的身份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现在从事着教学科研工作,研究生阶段培养的勤勉、踏实、求真的良好习惯也一直坚持至今。目前两人分别兼任机械工程学科和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科秘书,平时的工作中也有着一些交集。现在每天晚上,别人家在刷电视剧、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两人在书桌前,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面对面开始查文献、写报告、做论文。

平时的生活中两人是互补型,充分发挥工科和文科的融合优势,按每人所长进行分工。曾老师作为工科男有时候也会觉得文科女做事没有逻辑,周老师有时候也会抱怨工科男不够浪漫,但大多数时候工科男和文科女相处得还不错。

大学老师虽然有寒暑假,但都是用来码字做科研的,虽然不用坐班,但都没有下班时间,压力都是自己给的。平时的生活里两人经常犯“专业病”,当《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热播的时候,周老师第一反应是可以拿这个素材写一篇有关文化综艺节目发展的论文;当家里装空调的时候,曾老师改不了专业习惯要跟修理师傅讨论讨论怎么做才能省时省力。

Q3:在科研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瓶颈或者实验不顺利,如何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长久,走得稳健,老师们有什么建议呢?


科研是个不断需要积累的过程。除此之外,天时、地利、人和也很重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一个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平时的观察、阅读、交流、思考也很重要,这样才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年轻人不要太在意现在的环境和位置,只要心之所向,不断增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不断有效率地努力和付出,特别是跟比你优秀的人多接触多交流,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牢牢抓住。幸运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努力,跟大家共勉。

Q4:现在老师们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学生,老师们有帮他们撮合过吗?


曾老师今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有了第一个开门弟子。工科男生多,女生少,所以一直想着通过周老师和人文学院的研究生联谊。

第九届溯采节晚会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采访环节

Q5:都说吃在工大,老师们最喜欢一起去工大哪儿吃饭,当面对甜粽子和咸粽子的选择又会听谁的呢?


“吃在工大”一直是浙工大的招牌,加班的时候,不在家里开火的时候,两人经常吃工大食堂,去家和堂食堂比较多。周老师喜欢吃素,曾老师偏爱吃肉,每次吃饭,吃什么是周老师决定,她知道曾老师喜欢吃什么,每次点的菜里都有曾老师喜欢吃的。


最后,用两位老师的一段寄语结尾,望工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术研究是一个枯燥而又享受的学习过程,它或许无法带你发家致富,或许无法让你名声大噪,但是作为大学老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守护这么一份平淡而不断成长过程或许正是难能可贵之处。当年我们的导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和细心指导给了我们宝贵的指引,我们也会将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传承给我们的学生。感谢学术之星评选这个活动,让我们相识相知,也让我们的学术理想从此起航,希望工大所有的学术之星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发挥所长,贡献力量,不负学生时代的志愿和理想,在拼搏和奋斗中不负此生。”

在钻研学术的征途上,任重且道远,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学术简介】


曾晰,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职机械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超精密加工和智能化装备制造方向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主持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主持一项),共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EI检索12篇(TOP期刊4篇),共计授权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曾赴美国、日本、韩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校际交流。其主持研发的“换流阀厅机器人”还获得宁夏经信委举办“互联网+工业”创新大赛唯一金奖。另外,指导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竞赛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8项。

曾晰老师赴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周琼老师参加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术会议发言


周琼,博士生,讲师,任职人文学院,主要从事网络传播、政治传播、新媒体与社会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四项,教育部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三项,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杭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等近十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EI/ISTP检索1篇,一级、A类期刊3篇,CSSCI期刊5篇。曾赴香港浸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参加学术会议、暑期班培训。曾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校2017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三等奖,校2018“工享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俗话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人和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一面就足够了,结缘于“十佳学术之星”,多年来共话着这世上“势均力敌”的爱情。

四月拂柳,有幸能够采访到“十佳学术之星”中的神仙侠侣,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爱情,分享他们的体会。




「近期精彩回顾

西湖大学获批,这位浙工大博士已经受邀入驻!

必读|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工作生活的行动指南

4月起  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 来源:原创

☀  文字编辑:水滴

☀  执行编辑:韩方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