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传承清廉好家风”主题演讲稿


        优秀奖获得者  牛莉莉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正,则作风淳,就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相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就陷入了“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沼。刘铁男在儿子刘德成小时候便告诉他,“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其子“从小就觉得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刘铁男后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自己很少直接收受好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儿子收受他人财物的。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刘铁男一手给儿子设计的敛财“捷径”,最终却使自己和儿子双双步入歧途,悔之晚矣。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在落马后的忏悔录中写道:“正常的同志关系,完全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在苏荣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期间,其妻、其子多次插手土地、工程项目,索取收受巨额财物。经查,苏荣共有十余名家庭成员涉案,可谓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共同敛财,全家参与腐败。
      刘铁男、苏荣等腐败案是典型的家族式腐败。这种“全家腐”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家风败坏。接连发生的“家族式腐败”说明,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可以说,经营好家庭、维护好家风,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回顾党史,老一代共产党人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陈云同志曾给家人定下了“三不准”家规: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放眼今朝,新一代共产党人也在身体力行的做着“清廉好家风”的传承者。在国务院国资委薜辉的家庭里,老人时时敲警钟、监督不放松,夫妻俩互相提醒,用廉洁守住家庭幸福;水利部郭晓军与爱人胡静涟用家信传递着爱,用家信传承着“传家勤与廉、兴家品与行”的家风;新华社丁克实写下的家训“衣食用度不可过奢,清廉品格应须长怀”是其家庭几十年朴素生活的写照。
      清正的家风铸就的是温馨的家庭港湾,腐化的门风终将形成腐败堕落的漩涡。除了党纪国法上的约束外,清廉的家风家规是反腐败的重要堡垒。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对家人最好的馈赠;家风纯正,是党员干部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穿越历史长河,二十四史中的这一经典名句听来仍振聋发聩。树立清廉家风,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更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应切实做好清廉好家风的传承者,发扬清廉好家风的正能量!(编辑  马文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