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重看《打铁还需自身硬》,尚在感慨世事无常,权力的双刃剑,如果不能精准地指向敌人,稍一松懈,可能剑锋反转向自己。我不知道曾经打过大老虎的他们,自己坐在审讯椅上,内心会不会有如翻江倒海。但是悔恨,应该会比寻常人更多一分。

        这几年来,见惯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看多了追悔莫及,总觉得守着平平淡淡的幸福才是真。但是也许,真的是没到一定的位置,没有面临相对大的诱惑。

        人心,有时候可以很坚硬,但有时候也很脆弱。不踩法律的红线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实际上,应该退回到纪律或道德的圈内,不然往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原以为,大方向不错、原则性不破、红线不踩,就可以了,一些“小节”,没必要上纲上线。后来发现,“小节”不拘,失“大节”的危险性就增大了。

        想起某天与人闲聊,感慨着十八大以来,虽然有些规定显得矫枉过正,但是成效却显著,很多不正之风,比如公款吃喝确实得到抑制。在此前,有很多的人,抱着“共产党的钱,不吃白不吃”的心理,无论是否因公,都一样挥霍。此后,即便自己口袋里掏钱吃请,都害怕惹上是非。

        然而,现实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般美好,那人肯定地说,吃吃喝喝现在大家也都不在乎了,如果有更实惠的好处,比如钱,还是会收的。

        大概是由贿赂犯罪的隐蔽性导致的吧,总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想当然地以为可以逃脱。

        为什么位高权重的执纪者,在打虎拍蝇的同时,还会以身犯险,过所谓的两面人生?

        为什么十八大以后,反腐力度空前加大,依然阻挡不了有些人的双腿,迈向深渊?

        一曰侥幸,二则制度的漏洞。

        侥幸心理很容易滋生,即便别人被判死缓、被判无期徒刑等案例见诸报端,但是因为概率小,更多的人会认为,这些“倒霉”的例子,轮不到自己这里。

        在以往查办过的贿赂案件里,嫌疑人在剖析原因的时候,总要归咎于制度的疏漏。就如专题片里提到: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如果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光靠个人很难停下来。虽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他们,忘了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但是却也提醒我们,不能腐的制度构建,确实还需要继续探索。

        诚然,在监察委的这段日子里,所看所想,不只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更多的是,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明天?踏上办公楼的台阶,有时候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当真是沉重的,尽管,我只是最普通的一块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