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担当·梦想 | 听民意、动起来,“改”出百姓满意的社区生活

今日江川 2022-04-02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正值全年工作收官冲刺阶段,“关心市民生活,办好民生实事”是上海各级政府部门始终放在心上的宗旨。农村养老问题如何破解?旧改能否改到百姓心坎上?如何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区?今天小研带你一起走进闵行区,看它“拆招”破难题→



“圈”起15分钟美好生活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上海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让居民实现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等综合服务基本可以在步行15分钟内全实现。


家住闵行区虹桥镇华光花园的成清华阿姨,每天早上都会约上老伙伴,来到附近虹桥镇门球训练场,练上两三个小时门球,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结交球友。



像成阿姨一样,在虹桥镇喜欢门球运动的人还有很多,全镇建有11片国标门球场地,分布在镇内6个区域,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非常便捷。目前,虹桥镇有20支门球队,经常参加门球运动的有近千人。


另外,在“运动虹桥电子地图”上,可以看到虹桥镇域内包含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健身房、公园步道等22个类型350个体育设施点,靠着这张地图,在任意位置步行15分钟都能到达一个高质量的体育健身点。



在莘庄镇有一条淀浦河生态廊道,全线长约4.5公里,在建造初期,莘庄镇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以及对健身场所的需求,加入11处健身广场和9条健身步道,结合绿化景观提升改造,打造了一片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的休闲健身区,成了淀浦河沿线居民最好的休闲去处。


住在黎安一村的朱阿姨说:“以前在小区广场跳广场舞,再怎么注意,还是会影响周边居民,现在有了远离小区的健身广场,我们不用再担心扰民问题了”。



除了运动场地,深受孩子和大人喜爱的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也安排上了。昆阳新村是江川典型的老旧小区之一,小区附近有一块拆违后的闲置用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堆积了不少建筑垃圾,今年,通过对这块“边角料”的整修改建,摇身成为居民喜闻乐见的口袋公园,包含了宽敞的篮球场、舒适的环形步道、充足的休息座椅,以及特别为小朋友设计的沙地......


“这里以前靠近垃圾站,经常臭气哄哄的,我们也不太愿意来,饭后散步都绕开走的,现在这片空地利用起来,面貌完全不一样了,走过来不到15分钟,真的很方便、真的很舒服。”昆阳新村的常阿婆高兴地表示。


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邂逅美丽乡村


永联村作为上海近郊城中村的典型代表,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方向,全力破解超大城市中的近郊农村外来人口无序导入、基层社会治理成本高等难题,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近些年,村内空巢老人与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日益增长,不少农户将闲置房间出租获利。为破解潜在的社会治安与群租管理风险,永联村探索整栋回租闲置房屋的“1+N”出租模式(即1-2个本地老人与多个租户共同居住)。


该举措保障了村民稳定的租金收益;解决了村内群租乱象;形成了良性资源内循环;助推集体经济长效增收,成功构建起“村民-租户-村集体-企业”多方共赢的乡村治理格局。



此外,永联村还打造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生态园,定期组织演出,为村民提供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文化熏陶好去处;打造升级版永联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村干部开放式办公服务厅、邻里中心,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了解,马桥镇作为闵行三大农业镇之一,将依托水源保护区、黄浦江涵养林带等自然资源,挖掘本地历史遗迹和人文精神,打造集采摘、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全域田园文旅项目,推动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融合发展。


马桥还将对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进行再认识再梳理,探索富有马桥特色的产业模式,在充分挖掘农村生态、文化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对农村的产业发展进行精准定位,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与农业教育、文旅产业联合发力,打造马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养老可以与众不同


今年国庆假期里,浦江社区东风长者照护之家里举办了一场“草坪音乐会”。曾是复兴公园合唱团团员的老拿出了宝贝笛子和乐谱,老人们围坐在小院里,听他好好露了一手。一曲奏罢底下掌声一片,叫好的既有“上海闲话”,又有本地乡音。



而这家长者照护之家与其他机构不同,它的房子来源于东风村的村民,村民将自己的房子租给专业养老机构,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养老问题,还有额外的收入。


东风长者照护之家先后租用了6栋农村别墅,都是农民宅基地有证民宅,设置了床位49张,每栋房屋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还加装了电梯。


这里凭借着原生态的农家环境和较为实惠的定价,吸引了一批当地农村老人入住,还有不少城市老人在此颐养,再加上可以收住失智失能老人,入住率一直接近满员。



这样一种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对于浦江镇而言也是一次大胆地尝试。浦江镇老龄办负责人表示,现在浦江镇有农村户籍老年人口2.98万人,但农村常住老年人口只有1.79万人,也就是说,有1万多名老人离开了农村,在别处养老。“本地老人是很不愿意离开乡土的,如果村里就有合适的地方养老,他们可能就不用离开了。”


另外,在永联村则是通过回租了一栋条件较好的民房,严格按照上海市养老机构标准化要求,改建为农村嵌入式养老院——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并引入专业医疗养老机构,为住养老人提供贴心服务。


旧改让居民住“新”房


“看看,都进来看看!”家住华漕镇诸翟老街的王国民十分热情地邀请大家参观刚装修好的新家,两间卧室通透敞亮,厨卫虽小,却功能齐全。如今安逸的生活,归功于诸翟老街老旧公房成套改造。


把时间拨回到去年5月以前,王国民很难想象能在自家厨房里安安静静地烧顿饭。“卫生间是一层楼合用的,厨房间是搭在楼道里的。”王国民回忆道,每天早高峰,使用卫生间都要抢;做饭时楼道内烟雾弥漫,还十分“闹忙”。王国民的家位置特殊,正对着卫生间,更要时时刻刻忍受着难闻的异味。


改造前

改造后


为让居住困难的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华漕镇启动旧房改造计划,对区域内老旧公房实施成套改造。“主要是给每户居民增加平均约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用于增设独立厨卫。”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居民得知后都非常高兴,很快就签约同意改造。



在江川路街道,有些非成套房屋房龄均超过60年,各种设施破损严重,煤卫合用、自来水管生锈、电线老化等种种因素叠加,“老破小”已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居民改造愿望强烈。


面对旧房改造中出现的多样问题和群众的矛盾诉求各不相同,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改造能否获得居民认同的首要环节。为此,江川路街道通过调研,倾听群众心声和建议,实现物本改造向人本治理转变。同时,面对江川地区旧房基础、环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出拆除重建、加扩建、抽户改造三种改造方案,确定“一楼一方案”,力求给居民更大空间、更多便利。


改造后


城市“微更新” 未来可期


江川路街道,被百姓们称为“老闵行”,是一个承载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百年沪闵路”“四大金刚”“中华香樟一条街”,是江川路街道的文化名片。近年来,江川路街道采用城市“微更新”添彩人文环境,让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逐步化为真真切切的现实。


江川滨江区域效果图


根据规划,作为江川地域文化缩影的江川图书馆即将在明年竣工投用。届时,总建筑面积达16789.98平方米的江川图书馆将以“山水书院”的形式与市民见面。一想到这座“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江川图书馆馆长金婵就充满期待,“我们希望它不仅是一座图书馆,更是一个文化高地,在留住本地区文化特色的同时,为周边百姓提供一个充满人文温度的公共文化空间和交流平台。”


江川图书馆效果图


金婵介绍说,“我们还特意将整个图书馆的最佳C位留给了24小时城市书房,我们希望智慧之光24小时点亮。”


实际上,闵行区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正是诞生在江川。截至去年底,闵行已建成15家城市书房。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么乡村便是城市最柔软的心脏。作为闵行区农村地域面积最广、农业占比最高的街镇,浦江镇的“微更新”同样极具本地特色。



“我希望,工作与生活能更好地结合。”原来在市中心工作的浦江镇本地“小囡”菜菜一直放不下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在以外发现了“微更新”后的革新村之后,她与朋友合伙在革新村租下一间以前的老仓库,改造成一间充满乡村野趣的咖啡店。


“我这几天去革新村调研,发现民宿的生意真的很不错,平日的出租率达到了50%,节假日更是天天爆满。”区党代表、浦江镇党委书记陶兴炜对革新村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根据规划,浦江镇在未来5年内,将推进“文旅”“文创”“文体”融合发展。“浦江是上海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800年历史,在各种‘微更新’的过程中,我们理应抓住本地特色,打响浦江文化品牌。”陶兴炜介绍说。

资料来源 | 上海大调研

注意!江川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11月29日停电暂停服务!后附就近办理点


防疫不能松懈!请收好这份小贴士→


都2021年了,不会还有人相信刷单能赚钱吧?| 以案说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