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宋太宗问寇准“立谁为太子”,结果这个回答绝了!

2017-12-29 读史

点击上方蓝字"读史"免费关注。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在封建王朝,储君是帝国制度中最微妙的一个位置。按照中国的传统,立为太子,即为储君,此时的太子离皇位仅一步之遥。但是,皇帝对于太子的态度是往往相当矛盾的。



一方面,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太子又绝对的皇权的最大威胁。


为什么呢?各位想一想,太子是干吗的,是预备皇帝。一把手干得好好的,却有一个人在皇位下虎视眈眈。


只要皇帝出了任何意外,他就要接替你,成为帝国的主宰。虽然有父子血缘,但跟一整个帝国的利益比起来,亲情终究没那么可靠。



除了皇家,利益圈子还有朝廷的大臣们。皇帝为什么警惕大臣的站队问题?一方面固然是对太子有本能的警惕,更主要的是怕这些唯利是图的大臣们撺掇太子心怀不轨。


于是,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对大臣而言,是极度危险的一道关口,历史上很多权势极大的朝臣,都倒在了立储这事上。在这道关口上走得最漂亮的,要数北宋的寇老西儿。



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储。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头疼的事情。


因为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子德昭未能继位;太宗赵匡义以皇弟身分践祚。并且太祖之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谜,也就是说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



因此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太祖的儿子。


当时一般大臣都讳言立储一事。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被太宗贬到岭南。


从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议论此事。寇准刚从青州还朝,入见太宗。太宗当时正患足疾,让寇准看过伤情后,便向寇准问起应立谁为皇太子。



寇准已猜到太宗这次召见他的目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太宗的问题。


他告诉太宗: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中官(太监)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太宗低头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轻声问道:“襄王如何?”


寇准心中暗喜,便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陛下选定的一定是最合适。既然认为襄王可以,就请决定吧。”


第二天,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立为皇太子。



太宗与太子拜谒祖庙回来,京城的人们拥挤在道路两旁喜气洋洋,争着看皇太子。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声“少年天子”。


太宗听后很不高兴,问寇准:“人心归向太子,将把我放在什么位置?”


寇准连连拜贺说:“陛下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这是国家的福气。”


太宗听完气顺了很多,赏寇准对饮,大醉而罢。此后太宗更加倚重寇准。


有人给太宗献了个宝物——通天犀,太宗令人加工成两条犀带,一条自用,另一条赐给了寇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