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必读 | 常见三类九种经营范围错误

2017-08-02 刘伟巍 登记注册小助手


导读

确定经营范围是创业第一课。扔掉百度,让专业的登记人员帮您解决。信百度、信春哥,不如信登记注册小助手。


日常登记工作中,核定经营范围是耗时最多的一关,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核定经营范围也是创业第一课。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群众的创业热情也越来越高涨,而同时简政放权政策要求登记机关更加提高办事效率,除了简政之外,创业者的普法教育也应提上日程。很多创业者与登记人员的分歧都来自于经营范围的核定上,创业者自拟的经营范围,登记机关依法不能核定的情况十分常见。

本文为创业者讲解经营范围核定的原则,并通过举例的方式列举商事登记中常见的经营范围错误,希望创业者在登记时引以为戒。

一、经营范围核定的依据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是登记机关核定企业经营范围的依据。其中有以下规定:

申请人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下称《分类》)选择一种或多种小类、中类或者大类自主提出经营范围登记申请。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没有规范的新兴行业或者具体经营项目,可以参照政策文件、行业习惯或者专业文献等提出申请。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与章程或者合伙协议规定相一致。

而对某一具体经营范围的表述,是《分类》中既定的,必须按照规范表述确定经营范围,比如说“卖家电”,应当表述为“家电零售”等。

二、什么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分类》是一本四十多万字的国家标准,标准号是GB/T4754-2011,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部门均执行此标准。标准于2011年11月1日实施。其中规定了社会经济中全部行业门类,并作出了具体表述的规定。

三、为什么要依据行业分类

《分类》是参照联合国《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修订四版(ISIC4),依据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编写而成,基本概括了全部行业分类和经营范围,比较完善。

笔者在登记工作中经历数千家企业申请的各类经营范围,都可以直接使用或依据《分类》中现有的表述规范登记,目前还未遇到超出行业分类的企业经营范围。

企业使用《分类》中的经营范围,有利于国家宏观管理,有利于数据统一规范,有利于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降低经营风险,更有利于企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打交道。实务上,不少企业在经营后被迫变更经营范围都是因为企业设立时没有依法申请。

更重要的是,《分类》是国家标准,由《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法定使用,无需质疑《分类》的合理性,依法申请登记是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四、三类常见错误做法

1.百度一下

百度是网络搜索引擎的代表,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很多人都养成了内事不决问百度的习惯。但百度上的就一定对吗?从笔者搜索结果发现,百度上各类答案正确率极低!大多数是想当然的文章,不能直接效仿。

2.抄别人的

一些创业者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商机,对市场和产品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就跑到登记机关注册公司,拿出一张照片就要登记完全一样的执照。

登记人员对其中的许可经营项目双告知时,创业者根本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打算办理许可。这种盲目办执照,漠视法律法规的做法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另外,请创业者千万不要拿着照片问人家能办这样的执照我怎么不能?各地政策情况不同,登记机关和登记人员素质也不同,没有可比性。谁到医院看病也不会傻到质疑医生看错了吧?

3.越多越好

有的企业来到登记窗口,掏出一张A4纸,密密麻麻几百字,都要写到执照上。经过沟通,企业表示这是冥思苦想好几天才想出来的,是蓝图大业的基础,必须都保留,没有多余的。暂不谈经营范围表述是否规范,仅从税收角度看,杂乱的经营范围并不利于合理避税。在笔者的登记窗口,经常有因经营范围问题,从税务局跑过来做变更登记的,徒费了金钱和时间。

实际上,即使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再大的商业帝国,也不会搞出几百字的经营范围吧,况且执照上也打印不下是不是?

五、九种常见错误表述

1.使用形容词

如高级进口瑞士手表零售、绿色有机土特产食品生产、老年妇女广场舞专用中国风服装批发等等。

企业认为这类经营范围中的形容词是描述其经营特点的必须项,登记窗口经常会发生如下对话:

我生产的就是绿色食品,你凭什么不让我经营?

我卖的就是这种服装,你为啥不让我卖?

实际上这种对话反映的是企业认识上的误区,不是不让你卖,而是按照行业分类核定规范的经营范围,营业执照不是广告牌,用语应客观工整,不需要各种修饰。

2.用语重复

如服装、衬衫销售,金属工具、剪刀、铁锹制造,五金产品、扳手、钳子批发,建材、沙子、木材批发等等。

这类经营范围问题在于服装包括衬衫,金属工具包括剪刀和铁锹等。

因此只需要核定服装、金属工具、五金产品、建材相关项目即可,详细经营范围已经包括在内,无需赘述。

同理,已经有建材的经营范围后,再申请增加沙子、水泥等经营范围,登记机关应依法不予受理。

3.用语口语化

如种土豆,烤地瓜等,都是口头语,应规范为马铃薯种植、餐饮服务等。

4.用语工艺化

如使用畜禽粪便制造沼气、回收秸秆加工饲料、接入工厂余热为居民供暖、XX制取XXX产品以及一些技术上的专业名词等等。

此类经营范围申请将其原材料、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技术特点加入经营范围,目的一般是表示其产品或服务的特殊性,但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等不是登记事项,企业自行确定,不能写到执照上。

5.用语模糊化

如,提供群众所需的各类服务,销售本公司生产的产品等等。前者表述模糊,无法核定行业,后者因制造业包含销售,无需再写销售。农业也是如此,表述种植即可,无需表述销售字样。

6.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混淆

如企业内部招聘员工、财务记账、采购原料或固定资产、企业自产品的仓储、不收费的产品咨询等。这些非经营性的内部行为无需写进经营范围。

7.民事行为和经营行为混淆

非经营性的房屋出租、非资本市场的对外投资、非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房屋建设等等,都不是经营范围事项。这是企业与租赁者,与子公司,与承建企业的民事行为,并非经营行为,不应列入经营范围。

8.违反禁止性规定

如代人讨债、办理假证、高息存款等等,这些都是法律禁止经营的事项,不能申请企业登记。读者不要觉得这条没用,笔者确实接到过这类企业登记申请,当时直接告诉要办讨债公司的金链子纹身大叔小点声别让警察听见。结果嘛,当然是等金链子大叔走了大家偷着笑了。

9.先定企业名称后定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登记中最忌讳的就是先定名称再定经营范围。

有相当多的企业,在家定了名称就来登记,提出的经营范围与名称中行业不符,登记人员纠正后通常都会表示经营XXX怎么就不是XX公司?我不管我就要叫XX公司,不给我就投诉你。

比如说,卖软件要叫XX信息技术公司、种白菜叫XX科技公司、印名片焊牌匾叫XX传媒公司、婚礼司仪叫XX文化公司、搞直销要叫日用品咨询公司等等。

重点敲黑板,提示各位老板!

先定经营范围!先定经营范围!

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应当依据经营范围核定,不能想当然,行业表述是选择题,只能从经营范围中选择,不能自拟。创业者应当在确定字号和经营范围后在登记人员帮助下确定企业名称。

公司起名盲目追求高大上没有实际意义。腾讯公司的实力毋庸赘述了,其全称是深圳市腾讯计算系统有限公司。没有网络、科技之类的词语,平淡朴素甚至有些土的公司名称毫不影响企业的成功。

更别提找大师算卦确定名称了,大师多半不懂法,算出来的名称未必能用,大多数的企业都是花了冤枉钱。

关于经营范围核定,其实想说的很多,匆忙整理,挂一漏万,待日后再做系统讲解。不过,也许很快就用不到了。

在简政放权形势下,一些地方已经试点取消经营范围登记,在证照分离上走出了第一步。这都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如探索成功,很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彼时,登记机关就无需纠结经营范围用语了,不过,没有登记机关咬文嚼字地纠正经营范围用语,企业经营风险很可能会增加,将承担更多的企业责任。

登记注册小助手提醒各位创业者:简政放权、放管服是改革方向。虽然准入放宽了,但监管会越来越严格,创业者知法懂法,敬法守法,本分经营,方得财源茂盛、骏业兴隆。

往期

合作社非法集资80亿,监管缺失谁该问责?

新一轮国企改制开始!工商登记如何办理?

如何把握“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

给力!国务院新规,快递网点不用办执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