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1文科硕士吐槽均薪5500!文科就业到底难不难?难在哪?面临毕业路口,你会如何选择?

展望2023为梦想加油


转眼又快到毕业季


大学生们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求职”大关


近日


一则“211文科男硕士


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的话题


登上网络热搜榜



视频博主“严肃的虾米”是一名211院校文科专业的男生,他在春招会上发现现场公司给出的平均薪资只有5500元左右,甚至一些名企开出的工资也低到“伤不起”,自己的五份简历一份都没投出去。视频引来不小争议。


“严肃的虾米”罗列了一些知名国企和外企的招聘,岗位为服务生、接线员等,工资在2500至5500元不等,他觉得这些工资在上海“不是特别人道”。



事后,“严肃的虾米”也解释称,自己当时标题没起好,产生歧义,此前视频中提到的“均薪5000”,是指招聘会所有参会公司的岗位均薪,而不是自己作为211高校文学硕士去应聘,人家只开5000元月薪。


谈到发布该视频的初衷,他表示,除了记录自己的个人见闻,也是希望引起社会对这一代年轻求职者的关注。



是“眼高手低”还是“浪费资源”?

针对此事,有网友评论“眼高手低”,没弄明白工资的收入和城市的消费水平以及他受教育的水平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也有人称“文科就业面确实窄”。



更多网友对他表示支持,为其加油鼓劲:“这就是浪费资源,不重视人才。犹如让爱迪生换灯泡,雇瓦特当司机。”




就业难,是否在于文理科问题?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全国应届研究生中,人文社科类学生占44.11%,略高于理工科的41.54%;在应届本科生中,两者比例拉大,人文社科类占51.5%、理工科占39.9%。相对应的,文科的就业难度也高于理科。



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 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下称景气报告)则显示,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较为青睐的互联网与教培行业等招聘需求缩减,这意味着,对于这样的文科生,能选择的岗位更少。

对于文科就业面窄、文科薪资低等说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不在于文理科的问题,而在于自身与岗位的契合程度。”他说,“无论是文科理科,文科生要加强科学素养,理科生也要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都很重要的。”


在他看来,工作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文科生也要有科学知识,有信息方面的技能。如果是纯文科学习,要么是工作以后再拓展学习,要么是大学可以对原来的课程做些调整。”


最根本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学习的东西不可能使用一辈子,进入工作必须开始新的学习。”



文科生该如何破局?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以文科硕士生就业来说,较好的出路可能是考公、考编或进入高校等科研院所,但这一块竞争相当激烈,客观上来说,也容纳不了大量的文科学生。而在就业市场上,企业提供的职业岗位,大多适合理工科毕业生,需要文科学生的职业岗位明显‘僧多粥少’。因此,文科毕业生的薪酬也难上去。”


樊秀娣认为,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与较长期以来高校扩招中各专业学生的人数比例结构失衡有关。相比工科专业对教学设备、场地等办学条件要求较高,扩容文科专业相对容易,这就导致文科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同时教育质量可能也没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樊秀娣表示,高校可以对文科学生加强相关技术技能的主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培养,这也是文科学生普遍想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毕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文科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工科知识和技能。



据悉,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


同比增加82万人


“就业焦虑”、“毕业即失业”等词再次频频出现


由此


浙考君也联想到前段时间


《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


视频主人公弯弯和超超快三十岁,211名校出身的她们看似“高开低走”——


弯弯毕业5年换了12份工作、存款不足5千元,而超超大龄跨专业考研、中传硕士毕业却不断失业、从头学画画、去火锅店干保洁…



视频里的两个女孩笑意暖暖地告诉大家:

“别人说我们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掀翻牌桌后,会发现你的选择还有很多”“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开阔”。


视频发布不久,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也随即回应:

“有的人选择了人际更少的那条路,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拼搏,那将会是一条理想锻造之路,一条生命成长之路,一条光明之路。”


眼下,正是毕业生们的应聘季、广大务工者的求职季,甚至也是一些失业者的“迷茫季”。


但与其让自己的情绪在焦虑中煎熬,不如多一些乐观,通过不断深练内功,用拼搏直视困难,并一往无前、披荆斩棘。正如采访中两位年轻人所言:“心态的转变不是躺平,而是更快乐地继续去努力,更快乐地去生活。”  


你是否也面临着毕业的抉择?对于未来,你是如何计划的?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一下




                
 相关阅读 

来源:综合中国青年报、红星新闻、南方都市报、微博等
责任编辑:毛夷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