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贝壳·故事 | 葛昌纯院士:心系科研 材料报国

心系科研 材料报国



位于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的主楼,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所在地,也是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工作了30多年的地方。葛昌纯长期在科研一线从事核材料、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研究,他是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的第一发明人,是制造原子弹、氢弹关键材料——浓缩铀-235用复合分离膜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  攻坚克难 专研创新

Innovation

葛昌纯,一个鞠躬尽瘁的科学家。

1934年,葛昌纯出生于书香门第。勤奋好学的他15岁时便被原唐山交通大学录取,学习冶金工程和材料学。1952年,他被分配到钢铁工业试验所(今钢铁研究总院)冶金研究室工作,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与“两弹一星”紧密相连,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鞠躬尽瘁。

 

1985年,“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项目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该技术为后续研制成功的丁种、戊种和己种分离膜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一定要自主创新。”葛昌纯坚定地说道,“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才能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  一世苦辛,桃李天下

Teaching

“在科大的30余年”

1985年,葛昌纯来到了北京科技大学执教,他与赖和怡教授创建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博士点,与钟香崇院士等创建无机非金属材料博士点,培养出37位博士和66位硕士。


葛老师出生在贫穷战乱的年代,他的日常生活一直都是非常简单朴素的,从不讲究衣食住行,出差坚持要买最便宜的火车票、二等座或经济舱,出差工作到晚上肚子饥饿时,他就吃碗方便面充饥。但葛老师对学生却很好,每到毕业季他都会请毕业的和未毕业的学生一起吃顿送别的晚餐;有生活困难的学生他会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困难;到了年底表现好的学生都能拿到老师的奖学金。培养学生方面,葛老师时常讲:“谁都有第一次,要给予机会多锻炼,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不怕失败,即使失败也要分析总结原因,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


3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Aspiration

葛老师其实是一个“工作狂”。

“葛老师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顾自身的劳累和家人亲属们的劝阻,一年又一年坚持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每天清早总能在校园曲折的小路上,看到葛老师骑着他陈旧的自行车往材料主楼办公室方向去,车把上挂着他沉甸甸的黑色办公包。葛老师总是抓紧一切时间用于科研工作,学生们眼里的葛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他的时间表里从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在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田甜说。


4 不忘初心 不懈追求

Dream

“材料报国,追求第一”

“材料报国,追求第一”八个大字多少年来醒目的高高张贴在北科大实验室的墙面上。这八个字不仅是葛老师一生不懈追求的缩影,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为国家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学者们。

 

“葛老师经常跟我们提到‘奉献’和‘爱国’这两个词,”葛昌纯老师经常教导学生,作为科研人员,要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对于我们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而言,追随着葛老师,做出最好的材料报效祖国,已经成为激励我们做好科研工作的最大动力。”


每天,葛昌纯的学生们都能看到他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的身影,还经常加班到深夜。他谦虚地说:“我和我的团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知道中国的材料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赶上。这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

 

这位乐观进取的老科学家,永葆学术思想的青春。


稿

《贝壳·故事》面向全校征稿

无论你是老师或者学生

我们都在北科

我们都是贝壳

贝壳与北科的相遇

会有无数美好的故事

写下来,记录自己的欢喜、成长

分享给即将来到北科的他们

一经录用,有100-300元稿费补贴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zszltustb@126.com



内容来源:院士+    新浪教育   科学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